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温小勇  孟繁中 《人民论坛》2014,(11):198-200
传统伦理价值观中的"仁道"观念、道德理想和自然观念均蕴含着有益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因子。其"修身"为本和"德治"观念的价值理性均指向实现"治国、平天下"的"王道"工具理性目的,体现了追求价值理性的"善"、"美"和工具理性的"真"的融合与统一,可为解决当代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分割和断裂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郑华萍  郭鹏 《前沿》2009,(5):126-129
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在和社会职业双向选择的过程中进行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准则。在新形势下坚持以马克思就业价值理论为指导,就是要在实践地把握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所呈现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明确马克思就业价值理论的具体内容,并以其建构“主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相统一,努力追求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就业价值观。以积极的态度正确认识马克思就业价值理论对大学生就业价值观的现实意义,为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智能作为技术,其价值观建立于对技术哲学的思考之中。技术既是“我为之物”,是人类有意识改造外在世界的工具,又是“为我之物”,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价值。智能技术运用于信息传播的价值观,首先是要坚持真实、人的尊严和非暴力的原则,信息价值观的根本和基石是真实性、专业性和公共性;其次,要通过对透明性、公正原则的追求坚守信息价值观;最后,要尽量摒弃目的至上的工具理性的不足,融入人本至上的价值理性,弘扬社会主流价值观,引领公序良俗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深刻变化导致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价值主体凸显,价值行为复杂.大学生的价值观在渐趋理性的同时呈现分化,在行为选择上渐趋理性的同时表现分离.因此,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就成为现实需要和必然回应.只有处理好核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价值理想与价值现实、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价值观的民族性与全球性等方面的关系才能构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价值是基础性问题,但长期以来该问题没有有效解决.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内蕴价值既包括工具理性,又含有价值理性.相对于工具理性而言,学科价值理性的个体价值在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学科的社会价值理性则在于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成内容与必要形式,不仅为社会描绘了理想图景,还是政治民主的组成部分.学科要求恢复思想政治教育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平衡,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合法性具有不可动摇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社会治理数字化是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引擎,然而,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实践存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冲突与失衡的问题。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中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失衡容易引发数字鸿沟、数字孤岛、信任赤字和数字安全隐患等问题。因此,应探索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社会治理数字化实践中的耦合关系,有效回应社会治理数字化的实践议题。把数字公平、数字协同、数字信任和数字安全等价值理性要素作为社会治理数字化的实践遵循,通过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构建社会治理部门的数字化协同机制,强化数字技术赋能社会治理的认同机制,夯实社会治理数字化的“安全底座”等举措,全方位推动社会治理数字化的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双向奔赴”。  相似文献   

7.
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与民主化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文章从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内涵、分裂状况及其融合等方面分析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与民主化的密切联系,并探索提出了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多维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8.
在行政管理领域,由于受实证主义的影响,人们对“依法行政”的认识往往偏重于工具理性思维,而严重忽视了对它的价值追求。我们不否认工具理性对于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但也必须关注价值理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实现价值理性的回归,坚持依法行政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辨析和高等教育目的为立足点,阐述中国高等教育的现况和问题,进而提出高等教育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整合的必要性.高等教育中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整合是大学健康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朱继胜 《前沿》2010,(7):61-65
现代技术的伦理困惑肇因于技术异化。其根源在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断裂。其解除需要确立“以人为本,以技为用”原则,重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以及实现技术观念更新。  相似文献   

11.
价值观无疑是一种观念,而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价值观最本质的内容是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因此说,价值观应包含对现实的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同时也包含价值主体对理想目标的诉求.  相似文献   

12.
资本逻辑中的“物”渗透着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自我意识,大众消费价值取向不自觉地受到这种抽象力量的统治.即“物”的符号隐喻表征了“非神圣形象”控制下的价值追寻和欲望释放,它既具有在“面子”消费观影响下为个体价值正名的“拜物教”特征,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射了在西方与民族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大众消费价值取向的特殊“幻象”.因此,大众消费价值观的社会重构离不开理性精神的自觉和对当代文化生产的现代性反思.  相似文献   

13.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大规模运用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不少西方学者把技术理性的彰显看作是其主要原因之一.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科学技术合理性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探讨,把技术理性批判同资本主义制度批判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较为丰富和深刻的伦理价值观.技术理性的缺陷在于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背离,克服这一缺陷的根本途径在于把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4.
屠冬梅 《传承》2006,(12):47-48
高校德育中,价值观教育的失效是不争的事实。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精神导向,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就会发生偏离、扭曲甚至颠覆。价值多元化的冲击是大学生的观念体系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构建“和谐价值观”体系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周燕 《观察与思考》2012,(12):62-63
“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作为当代的浙江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关系的重要体现,是新型的浙江人文精神.志愿精神是人类宝贵的思想资源,所体现出来的“以志愿谋求公益”精神,不仅体现着公民积极自救和互救,更对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本篇目试图解构浙江共同价值观在志愿服务进程中的价值指导机制,以探寻志愿服务中制约因素的破解之道,寻找志愿服务发展中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6.
西方公共行政的价值变迁经历了从“效率至上”到“公平主导”,再到“3E”和质量取向,现正走向效率、公平与责任并重的阶段,体现了从重视工具理性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互相融合的趋势。处于“双重变迁”阶段的中国,公共行政价值面临着多种形态并存、多重选择困境以及碎片化等特征。当代中国公共行政价值的确立,应在分析适用条件和范围的基础上,对西方公共行政价值进行选择性借鉴。  相似文献   

17.
游学民 《求索》2011,(9):257-257
价值观的形成与嬗变,常受其民族文化积淀、社会体制、社会政策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青年关乎国之将来,青年的价值观取向是一个国家未来价值取向的重要因素,关乎国家的历史命运。于当代青年的价值观问题,现行教育立足于“价值观引导个体的价值尺度,而个体的成功必然为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之统一”的观念之上,并通过设计合理的价值取向来引导社会个体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及其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8.
刘田 《前沿》2013,(3):31-33
从价值观存在的内在机理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特性是“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之一。而从统一性(主导价值观与倡导价值观归一)、真理性(价值中立下的正确价值判断)、代表性(具体理念抽象的高度代表总概念)、包容性(对西方价值观的批判与扬弃)、现代性(相对静态中的绝对动态)等五个方面讨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在特性,正是其进一步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问题意识与现实意识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西方以标榜的理性实践大旗去“援助”、“改造”落后民族的结果,却制造了虚幻神话的事实.近代非洲被迫与全球扩张的西方相碰撞,既是历史文化意义中的非洲自我价值观的被动剥夺,也是发展愿景意义上的西方势力的刻意宣扬.总体上,在非洲与西方的遭遇过程中,理性实践与神话生产的际会,在摧毁非洲原本较为稳固的传统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同时,也促动了西方主列强导下所谓“现代国家”的萌生.事实表明,西方列强无视非洲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自我积累、自我进步的逻辑,通过强行植入西方价值观与发展模式,并不是非洲摆脱困境的出路.非洲具有的传统性比西方的理性实践更具“历史性”,非洲发展道路,取决于非洲自身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是否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变革,对人们的观念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农村青年在与社会变革“共振”过程中,其价值观变迁呈现出价值结构的“重叠性”、价值体系的“复杂性”、价值取向的“世俗性”、价值观念的“现实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