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耳其小说家、诺贝尔奖得主帕慕克的小说《白色城堡》以一个巧妙的身份对调的故事隐喻了两种文明,在这部后现代主义的历史编纂元小说中,作家充分运用叙述化的方式通过“细小的故事”重建了“历史”,并在探索过去的同时着眼于未来.  相似文献   

2.
子希 《中国减灾》2011,(2):58-59
读迟子建的书,一直是件很美的事。《额尔古纳河右岸》里表现出的超脱境界,青山绿水的秀美,人物豁达、历经磨难百折不回的性格,还有浪漫和决绝的气氛充盈其中。距离《额尔古纳河右岸》五年后,迟子建出版了被读者称为“灾难小说”的《白雪乌鸦》。这部小说重现了哈尔滨大鼠疫的生死传奇,也是作者首次尝试用文字复原历史。与其以往的小说相比,这部《白雪乌鸦》更具历史的厚重感。  相似文献   

3.
刘璐 《理论月刊》2012,(3):88-91
作为史学性理论小说的典型代表,安伯托·埃柯的《傅科摆》通过对所描写的事件进行符号化水平上的处理,展现了文本和历史被结构的过程.在这部小说中,埃柯运用了多种实验性的手法,巧妙地运用构架和构架断裂来显示后现代矛盾,借此将历史的呈现力问题摆在读者面前.本文分析了作为符号化世界的《傅科摆》小说文本,试图探讨埃柯解构历史叙事的神圣化、揭秘历史与书写间的关系问题,以此了解埃柯本人的文学、历史观.  相似文献   

4.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为时代的中心话语,是男性话语的突出表现形式。《百合花》在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框架内,顽强地显示出女性创作的双声话语特征,成为这类小说的异类。  相似文献   

5.
刘璐 《求索》2012,(1):204-206
希伯来历史小说通过材料的甄选和编辑,记载了"有目的"的历史。斯滕伯格曾在自己的著作中提出过贯穿希伯来《圣经》叙事始终的三个准则,即历史编纂、意识形态和美学基准。本文通过研究《以斯贴记》和《路得记》两篇小说中作为元历史的故事及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当时以色列人的思想状况,发掘其中的支配性叙述力量,以及作为支配叙述者的作者(编者)如何借助想象为历史塑造形态、确立秩序,试图得出希伯来《圣经》意义体现在其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的内在逻辑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骆莲莲  彭金定 《求索》2012,(8):175-176
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指出,自我意识之间的生死斗争,导致其分化为主动的意识与依附的意识,即主奴意识。福斯特的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叙述了小说主人公露西女性主体自我意识的成长史,尖锐且复杂,契合了黑格尔主奴意识的存在,并解释了自我意识之于真理追求的显著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范静遐 《理论月刊》2007,(5):135-137
本文借助叙事学的某些观点,通过细读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小说《竹林中,》一是探讨小说中的叙述者涉及事实轴和价值轴的不可靠性,二是探讨作者、叙述者、读者之间的伦理回应,以此来阐释读者的伦理阅读与叙述者的伦理观以及作者的伦理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洱的长篇小说《花腔》,围绕着主人公“葛任”的生死,以三个与葛任有错综复杂关系的讲述人的讲述为主,在讲述之中穿插各种资料、史料和一些现实情况的补充和说明,从声音的历史(讲述的历史)和文字的历史(资料记载的历史)的复杂矛盾中,表现了历史的花腔化。  相似文献   

9.
《绿野仙踪》是清康乾年间文人李百川创作的一部融神魔、历史、世情于一体的优秀小说。着重就题材、情节、作者意图、具体创作方法以及人物等方面对它进行了论述,剖析了它的神魔、历史、世情几方面的特点,指出了它是一本以得道成仙的宗教形式,表现纷繁复杂的人间社会,同时又宣扬了神仙道教观念的小说。  相似文献   

10.
马学强 《前沿》2013,(4):141-142
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短篇小说《墙上的斑点》以其独特的意识流小说表达方式,对传统小说写作手法造成一定的冲击,其意识流小说的表达方式使作品中任务的意识、心理活动与情境进行完美的融合,并以意识流的小说构架表现出作者独特的生活观和对生命价值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新书架     
《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 意大利女记者奥丽亚娜·法拉奇,因1980年8月来中国采访过邓小平,被很多中国人所熟悉。《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展示了以战地记者闻名于世的法拉奇性格中温柔脆弱的另一面。作为一部小说,它是社会历史、真诚忏悔与虚构故事的混合物,是作者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与想像力完美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岳丽 《前沿》2012,(7):199-200
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一部受现代主义影响的独树一帜的实验性小说。一方面,该小说沿袭了19世纪成长体小说的传统,高度关注了青年人成长与教育问题。另一方面,它突破了成长体小说的叙述模式,丰富了文本的主题内容,削弱了作者的叙述权威。小说中,乔伊斯深刻地展现了青年艺术家迪达勒斯.斯蒂芬挣脱社会制度和叙事模式束缚的心路历程,刻画了他挑战民族、教会、家庭和语言权威的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13.
萃岚 《今日浙江》2011,(16):62-62
《水浒》是毛泽东较为欣赏的古典小说之一,纵观他的一生言论,对《水浒》点评颇多。据薄一波同志回忆,毛泽东同志很喜欢看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小说。我国的不少古典小说他曾读过多遍,十分熟悉,在讲话和文章里。时常引用这些小说里的主要人物、事件和典故,并且常常用独到的见解介绍给别人。  相似文献   

14.
李雨思 《当代广西》2010,(10):56-56
<正>作家东西的一部小说《没有语言的生活》出版后热热闹闹,先后被改编成了电影《天上的恋人》、电视剧《没有语言的生活》,继而广西壮剧团又将它改编成为壮剧《天上的恋曲》,作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进入高校巡展。同一题材使用不同的艺术手段进行再创作,每一部作品都获得了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注重并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政党。在90年的历史发展中,党先后形成了两个影响深远的历史决议,即1945年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历史决议》)。前者系统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产生以来在各个历史时期尤其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功过是非、经验教训,对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作了明确的、实事求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荐书     
《创造》2011,(8):108-108
《蛙》莫言著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定价:27.00元《蛙》: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与莫言以往小说更注重历史幻想色彩不同的是,《蛙》更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而在主题上,当代中国生育史是之前作家们很少涉及的话题。小说因为书信和剧本糅合为一体的形式,令人耳目一新,被认为极大丰富了小说的叙事空间。  相似文献   

17.
龚新琼 《理论月刊》2007,(8):132-134
在跨文化传播的语境中,赛珍珠的小说创作正重新得到审视和解读。《元配夫人》虽然只是一部短篇小说却传达了作者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刻见解。小说用元配夫人的生命终结来结束全篇,某种程度上揭示了跨文化交流的复杂、艰难与无奈。而元配夫人对生命的放弃则可视作对从文化的陌生人到文化的被放逐的无声反抗。  相似文献   

18.
苏格兰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是英国新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在此通过对史蒂文森的《巴伦特雷的少爷》和《金银岛》等代表作品进行解读,研究了史蒂文森小说中对苏格兰传统民俗的应用,并分析了以史蒂文森为代表的苏格兰文学的冒险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9.
《时事资料手册》2005,(4):38-39
由中、日、韩三国学者联合编撰的历史共同读本《开创未来的历史》已于今年5月26日在日本和韩国同时出版。6月9日,这一读本在中国正式出版,名为《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相似文献   

20.
陈蕾 《友声》2007,(6):48-48,43
著名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的自传体小说《瑰宝》(A Many-Splendoured Thing),是韩素音的成名作、代表作,它奠定了韩素音在国际文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