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贾晓明 《黄埔》2012,(3):60-61
1925年6月23日,为了声援上海五卅运动、抗议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暴行,黄埔军校师生与广州市民一道,举行了示威游行。当游行队伍走到沙面租界时,遭到了英法等帝国主义殖民者的残酷镇压,大批市民遇害,黄埔军校学生31人献出了生命,是为“沙基惨案”.  相似文献   

2.
蒋晓峰 《今日上海》2012,(11):40-42
在浦东张江,有三个上海青年——翁乾春、陈侵然、汪玮,经过4年的努力,把网上虚拟游戏“开心花园”做成了现实版。由此,“开心农场”走进了市民的居家生活,并走上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展台。  相似文献   

3.
1945年9月3日上午,重庆举行了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大游行。晚上,重庆各界又举行盛大的火炬游行,3万多参加游行市民高举象征光明和平的火炬,在黑夜的重庆城汇聚成一股蔚为壮观的火龙,游行队伍高唱“联合国歌”,推着飞机、坦克、军舰的模型缓缓前进,两边的市民则夹道欢迎,观者如潮,盛况空前。  相似文献   

4.
1990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上海宣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上海市加快浦东地区的开发,在浦东实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某些经济特区的政策。1991年,邓小平在视察上海时说:“开发浦东,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  相似文献   

5.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21世纪的设施。”“这是我所见过的印象最深的一个发展计划,愿它给上海人民带不进步和繁荣!”“浦东发展,中国繁荣。”“浦东开发是中国同世界合作的成功模式。”──引自外国首脑参观浦东的留言册  相似文献   

6.
古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是说事物变化。 今日上海人说:“三十年浦西、三十年浦东”。这是说上海发生的变化。三十年前的浦东是一张白纸.浦西是中国最繁华的地方。于是.有人喊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栋“房”!三十年后的今天,浦东、浦西比翼腾飞。浦东的发展更令世人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7.
王健刚 《现代领导》2001,(11):20-21
“又吹口哨又踢球,黄牌、红牌一起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党政领导者应迅速转变到只当“裁判员”的角色上来,笔者1991年初在当时的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接待美国兰德公司的学者,并进行学术交流时,美国学者在浦东开发尚未启动之时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世界看远东,远东看中国,中国看上海,上海看浦东。”当我进一步探究其理由时,他们解释道:当今的世界局势主要看“三东”:  相似文献   

8.
自从1993年代表德国 FESTO公司来上海浦东选址设厂以来,裘华徕就再也没离开浦东。他说:“如果现在要我重新在中国选址,我还会选在浦东。” 自称是小半个上海人的裘华徕先生虽然出生在上海,并且在上海长到8岁时才移居武汉,1980年才第一次离开中国,但他以前并不知道浦东这么个地方,是浦东的开放和开发吸引他来到了这里,并且在这里开创了事业的又一个春天。如今,他领导下的FESTO(中国)有限公司业务开展得红红火火,成为FESTO海外各分公司中业绩最好的一个。尽管他不承认自己是外国人,他的普通话和上海话也…  相似文献   

9.
上海,已成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具魅力、最有活力的东方大都市。在这里,每天都发生着引人注目的变化。许多外国人认为,浦东是爆炸式的高速建设。报载:美国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在上海访问时,站在黄浦江边对市领导说:“据说世界银行报告写着,上海的建筑吊车占全世界的17%,是吗?”市领导回答,我也听到这个数据,但不能确认全世界有多少吊车,因此我不能给你一个肯定的答复。但是我知道浦东地区每昼夜消耗建筑材料10万吨。法国总统希拉克说:“中国的长城是历史,中国的大运河是历史,中国的浦东也是历史。”  相似文献   

10.
浦东医院始建于1932年,80载春秋,医院历经2次区划调整,6次迁址,12次易名。建院之初医院为南汇公立医院,2012年正式更名为上海市浦东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浦东医院(筹)。浦东医院党建工作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这一总体思路。而事无巨细的人文关怀服务,则在点滴之处让患者和家属时时体会到春天般的温暖。医者仁心,打造人文服务医院“我的理解,医院之所以更名浦东医院,就要立足浦东,辐射上海及周边地区,成为浦东南汇地区医教研中心及高地,形成专科特色突出的现代化综合性三级医院。”  相似文献   

11.
浦东──上海的新发展本刊记者尤宇文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位于中国第一大河长江的出海口。本世纪上半叶的上海曾经是中国工业、贸易、金融和商业的中心,有着远东大都会浪漫而传奇的历史,吸引过不少外来资本,因而一度成为“冒险家的乐园”。将上海建成世界级的城市上...  相似文献   

12.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经过十年建设,浦东城市形态和经济规模发生了巨变,城市化面积从44平方公里扩大到100平方公里,新增道路1000多公里,新建各类建筑5000余万平方米,近千幢大楼拔地而起。浦东新区的经济总量已占上海市的1/5。浦东已成为“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十五”期间,是浦东开发开放由奠定基础到基本建成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新城区的关键阶段。其中,新区居住功能的开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新区建设现代化一流城市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13.
杨保罗 《黄埔》2023,(1):42-43
<正>“祖国完全统一一定要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当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讲完此话,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也让我心中热血澎湃。脑海中的画面闪回到2004年,那时我在父亲的引导下定居上海。因为台湾经济发展起步早,所以我那时对上海是相当抵触的,觉得到处老旧脏乱,特别是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4.
《今日上海》2013,(3):11-11
如今上海的食品安全状况在市民心中的形象如何?今年2月25日,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发布了针对2012年度上海41个窗口行业的社会公众满意评价调查结果。其中,就“食安”的“知晓率”,自2011年起市民的认知状况已连续两年超过80%。目前市民最担心的是“出售病死牲畜肉”、“食物中毒”和“蔬菜中农药残留”,最希望了解的食品知识是“食品营养”、“食品质量鉴别”和“食品添加剂”。统计显示,去年上海各食监部门共接食品类投(申)诉、举报和咨询5.26万件,同比增加1.9倍。  相似文献   

15.
叶国标 《半月谈》2004,(15):16-17
1990年初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在听了上海领导同志的汇报后,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提出了开发浦东、打上海这张“王牌”的全局构想。在他的关心下,国务院对浦东开发作了专题调研和论证。这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向海内外宣布开发开放浦东.中国的改革开放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十几年过去,浦东的变化堪称又一个东方奇迹。  相似文献   

16.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幢房。”这是上海过去长期流传的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确实,开放开发前的浦东,在各方面都很落后,和繁荣的浦西无法同日而语,特别是来往于浦江两岸的交通很不方便。但我却有着一番不同的感受。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广大市民更了解市人大常委会节能执法检查工作,并积极参与到本市的节能工作中来,2008年10月10日,上海人大公众网“人大网议日”活动和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市民与社会·今天我议政”节目以“关注节能执法检查”为题,联合开展了网友、听众与人大代表及专家的互动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上海支部生活》2010,(12):39-39
2010年4月1日,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在接受中央和上海主要媒体联合采访时,宣布将开出一份“答谢礼”,以表示政府“对上海市民奉献的一种心意”。  相似文献   

19.
从上海著名的外滩向东望去,8年前还是城里孩子们捉蟋蟀的乡村浦东,那些低矮的旧棚陋屋已被一幢幢破上而起的摩天大楼取代,“浦东看楼”如今是上海最吸引人的旅游项目之一。高楼并不是浦东的全部。假以时日,它将建设成为中国最大的商务活动中心、最开放的综合性自由贸易区、先进的加工基地以及配套服务条件完备的高质量生活区,届时,浦东的“高度”才会真正显示出来。“龙头”文章事关全局在中国人眼里,长江是一条巨龙,位于长江口的浦东被看作是这条巨龙的“龙头”。当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南方经济特区和沿海城市取得丰硕成果和经验的时…  相似文献   

20.
峥嵘岁月在上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2·28”起义被镇压后,我为避开国民党的搜捕,于1947年4月下旬改名,躲在船底到了上海。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我在上海从事中共地下党活动,1949年迎接了解放。50年前的那一段历程,正值新中国诞生前翻天覆地的解放战争时期,是我人生道路上大转折的峰峰岁月。正当“2·28”起义被镇压,我们的台湾自由报社被封,社长王添灯被捕,我也到处躲藏时,同村小伙伴约我一起到上海,找他父亲李伟光。我想,正可借此在上海观察全国局势和前途,考虑自己的出路,便欣然同行。到了上海就住在李伟光医院里。上海高楼大厦林立、商店里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