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这段美丽的友好故事开始于1987年,当时我担任圣马力诺共和国最高职务——执政官,我对中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决定在我的任期内实现我的愿望——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那是我第一次中国之行,我不知道等待我的会是什么,但我感到等待我的一定是积极的。1988年2月,我率代表团抵达中国,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中国的接待是无与伦比的,接待安排工  相似文献   

2.
“我在国外执教,但北京还是我的家,我最爱的地方。中国拿冠军,我高兴,我带的队员拿了冠军,我觉得中国也该为我高兴。毕竟这体现了中国跳水水平高。”  相似文献   

3.
云达忠 《友声》2009,(Z1):8-8
<正>1949年10月1日那天,我正在美国俄亥俄州的一所大学念书,距我告别中国仅仅4个月。当我读到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大声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消息时,我不禁在我小小的宿舍里同样喊起来。在结束了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后,我相信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我到莫桑比克已经22年,我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莫桑比克。我是一个普通的中国针灸医生,从中国医疗队员到担任莫桑比克总统保健医生,从中心医院到马普托军队总医院,22年来我用一根根银针治疗了莫桑比克20万病人。我不分贫贱富贵,以中国医生崇高的使命感为莫桑  相似文献   

5.
留言板     
《中国保安》帮我就业,《中国保安》助我成长。每当我拿起《中国保安》,心中总涌起阵阵的暖意。感谢她让我走出了无业的困境,走出了迷茫的低谷。  相似文献   

6.
记者:您到访中国已经两年多了,就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能谈一谈您的总体印象,以及您来中国以前对它的印象与您真实地接触到的中国的实际之后的变化吗?费萨尔?拉希德?盖斯:在来中国之前,我对中国有很美好的印象。每个人都知道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富饶的文化,在我做大使之前我并未到过中国。到中国之后,我非常惊喜地发现我发现中国比我想象的更美。首先,我没有想到,中国这种由于地域广阔带来的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我不得不承认我原来对于中国的印象是一个单调的国家,很少有绿色。而且街道上挤满了人。然而,实际上并不比世界上其他人口少得多的…  相似文献   

7.
老潘爱中国     
"我希望能够再次周游中国,写写中国现在的发展变化。不仅如此,还有我的生活变化,以及我们怎样看待现在的中国。不知道自己是否有机会再来一次,但那是我的中国梦。"作为第一个定居福建厦门的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了26年的潘威廉在厦门大学当过老师,引进了MBA课程,又在  相似文献   

8.
我与中国的关系可以回溯到30多年前。我8次访问中国,游览了一些美丽的地方。1997年,我收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在这次访问中,我圆了儿时的梦,游览了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中国长城。它是世上最长的人工建筑物,跨越8000多公里。长城始建于公元前700年。甚至一辆大卡车可以在长城上行驶。它是古代中国人建造的,用来保护他们免遭敌人侵略。它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勇气的一个明显例子。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中国大学的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家好!谢谢乡土中国学会给我机会,让我在北大的讲坛上与大家交流。 听说乡土中国学会主要研究“三农”问题,这方面我很关切,但没有研究。我的书中也引用了“乡土中国”这个概念。上个世纪40年代,费孝通先生写了一本小册子叫做《乡土中国》,对中国传统社会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给我启发很大。我本人读书甚少,但是偶尔碰到一些令人警醒的思想,便铭刻在心。  相似文献   

10.
访华归来     
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盛情邀请,我于1997年3月31日至4月10日访问了北京、上海和苏州。 作为也门大使,我曾在中国工作了6年多,这次是我1995年7月1日离任后第一次访问中国。我拜会了对外友协、外交部和驻华使团中的许多老朋友,重叙友情,勾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也使我对中国有了新的了解。 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相似文献   

11.
<正>当我看到"我与《中国民政》征文"时,感恩之情从心底涌出。这情感,不仅因为我是民政系统的一分子,也不仅因为《中国民政》刊发了我的文章,更多的是我在它浓浓墨香熏陶下,一次次加深了我对民政工作的认识和热情,不断提高了工作水平。我与《中国民政》接触有20年之久,但真正喜爱是近十多年的事。1998年9月的一天,我的一位朋友不知是"有意"还是巧合,拿着第9期《中国民政》去给一位退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中国行政管理》热情的读者、作者、支持者和受益者。1985年,我在一所县属区中学任支部书记和语文教师。这一年,《中国行政管理》创刊,学校图书室订了一份。不知为什么,阅读《中国行政管理》,引起我极大的兴趣。以后,我用三年时间,函授了西南师大的政治学专业,决心献身于中国的行政管理事业。从那时起,我一直订阅《中国行政管理》,《中国行政管理》成为我事业发展的良师益友。1989年,我调入重庆市委二党校,从事法学、科学社会主义的教研工作。我利用大量时间阅读和研究《中国行政管理》。同年4月,我在上海行政管理干部学院接受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13.
<正>上个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是我的孩提时期。早在那时,我儿时的世界观就受到中国人民为求解放不屈斗争的英雄主义精神的强烈影响。后来在学生时代,中国传统哲学的独特魅力使我着迷,先是孔子、老子,而后是墨子。中国人民的英雄主义精神及传统哲学的独有魅力就这样融入了我的生命、我的意识,还有我少时浪漫的梦想之中。所有这一切都成为了我对人生意义思考的一部分,犹  相似文献   

14.
曹芃 《台声》2004,(8):18-21
我把心留在了祖国——福建分营姜瑞恩 来自日本的台胞姜瑞恩正在北京提高普通话水平。“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祖国大陆。第一次来大陆的时候我对中国的经济完全不了解。但是,我的确看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深圳,我看到一些高楼大厦。当时我完全没想到中国有那么多高楼大厦和现代化建筑。这次是为了参加海外台胞青年夏令营和提高中文水平而回国,感觉祖国变化很大。”  相似文献   

15.
在为数不多的残疾人刊物中,我钟爱《中国残疾人》。我不知道《中国残疾人》创刊的具体日期,但是,她和我相逢相伴已有十七个春秋了。  相似文献   

16.
我爱中国功夫[美]韩了菲曾经,“到中国去”只是我的一个梦。我知道,中国和美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但当来自中国的太极拳老师陈庆州第二次访美结束返回中国后,我的心却随之飞到了中国。我不仅被他高深的功夫所吸引,更被他大师的胸怀所折服。原先我无法确知陈师父...  相似文献   

17.
(Situation:Annaisateacher.WhileattendingtheWorldConferenceonWomeninBeijing,shetalkswithaChinesewomanwhoisalsoateacher.)李娜:安娜小姐,你的汉语说得真不错。安娜:还不行。我已经学了五年了,因为是自学,进步很慢。这次有机会来北京,我非常高兴。李娜:你为什么这么努力地学习汉语?安娜:我从小一直很向往中国,我的祖父给我讲过很多中国的故事。李娜:参加这次妇女大会,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安娜:这些天我接触了不少像你这样的中国女性,我发现我过去想象中的中国妇女和我认识的中国妇女有很大的不同,她们乐观、向上…  相似文献   

18.
伊藤州一  王磊 《友声》2005,(1):35-37
我退休以后到中国留学已经有 5年了。这段时期虽然汉语水平没有什么提高 ,但我在中国一边学习一边从事友好运动 ,并享受这其中的乐趣。与中日友好协会的朋友交往   1 970年我作为议员盐谷一夫的秘书开始在众议院工作 ,这也成为我从事对华友好运动的开端。时光荏苒 ,一晃已经 3 5年了。1 972年日中两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1 975年承蒙中日友好协会的招待 ,我得以实现人生中的首次对华访问。这对我来说也是第一次去国外旅行 ,而且当时正值中国的文化大革命。那时的中国和现在完全不同 ,在“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下 ,我也实现了自己的大寨之旅。…  相似文献   

19.
我于2007年年初赴美留学,整整一个星期之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这两年半来我经历了美国新老政权更迭、金融危机和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等大事,也见识了美国社会各个阶层对中国的不同观点和变化、看到了美国媒体对中国的许多正面与负面报道,也参加或旁听了几次中美关系的研讨会。我在我读书的学校发起成立了"中国文  相似文献   

20.
王昂 《群众》2013,(12):30-30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描绘了美丽的未来画卷——“中国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中国梦。如果有人问我,你的中国梦是什么颜色的?我一定会回答:我的中国梦是绿色的。我是个在乡村长大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