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实现“在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我们有着许多有利的条件:湖北地处祖国中部,交通方便,资源丰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经过三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全省已经有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和经济实力。尤其是十年来的改革、开放,给湖北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只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加上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在中部崛起”的战略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江汉区地处武汉商业闹市,得中独厚,得商独优。历来是金融、商贸有识之士的必争之地。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渡时期,区域性房地产业以改造老城区为载体,借改革开放的强劲之势而蓬勃兴起。城市建设和商贸发展齐头并进,城区经济和市容市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1990年以来,中外各类开发诸侯竞争江汉宝地,形成了江汉城区大改大建,一大批高层建筑相继拔地而起,房地产投资和商贸经营良好的发展势头。回顾过去,令人欣喜;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构思“九五”时期江汉区城市建设规划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需要地方政府认真研究的重要任务,在这一发展时期,区委、区政府确立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一回顾1978年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及其带来的经济发展成果,应该肯定地说,我国市场取向的改革推进是成功的,因为市场取向改革展开的十余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也还可以肯定地说,90年代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将以市场取向改革的推进来全面展开。然而,也应该看到,我们在推进市场取向改革的同时,计划体制本身的改革却“相对滞后”了。这种“相对滞后”表现在我国自1978年以来在市场取向改革道路上迈出的每一个重大步骤上: 其一,我们在坚持全民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展了城市集体经济  相似文献   

4.
今天讨论“中部崛起与文化武汉”这个话题。就是要研究文化如何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成为中部经济运作方式与条件的重要因素。塞缪尔-亨廷顿主编的《文化的重要作用》一书中,讲了一个“繁荣不起来怨牛不好”的故事。生动有趣地告诉我们,文化是如何影响人们经济行为乃至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也揭示了文化是如何成为一个地区经济运作与条件的重要因素的。  相似文献   

5.
<正> 为充实和深化湖北在中部崛起战略的研究,本刊即将推出“湖北县经济发展研究”专栏近日,在湖北省社科联召集的湖北县经济发展研究座谈会上,与会的专家学者及有关研宄人员一致强调:加强我省县经济研究,不仅对湖北在中部崛起产生积极影响。而且对中国县经济发展和农村改革的推动都将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有2000多个县级行政区划,从这一国情看,也很有必要深入对县经济的探讨。一个县的经济发展不是处于封闭环境中的,它受制于全国的宏观经济布局,这就增大了县经济发展研究的难度。因此,其发展战略的制定和研究不宜太全面。抓住县经济发展中特别是当前面临的若干重大问  相似文献   

6.
锡盟挺立     
如果说,快速发展的呼包鄂“金三角”和正在加快发展的东四盟市是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两翼,那么,位于自治区版图中部的锡林郭勒盟就是“腰部”。相对于经济发展遥遥领先的“金三角”和近些年迅猛发展的东四盟市,由于单一的经济结构,锡林郭勒盟的差距逐渐凸显,锡林郭勒盟多年来引以自豪的“牧老大”的位置开始“塌陷”。当工业浪潮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了锡林郭勒草原,锡盟人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中进行大范围、大规模、多层次、高水平的资源配置,引进优势企业开发优势资源,让多年沉睡丰富的资源开发起来,草原人民踏上了重振雄风的征程,一个“撞腰工程”在22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轰轰烈烈的展开。  相似文献   

7.
中部地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该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增速在全国四大区域板块中“领跑”多年。但在发展新阶段,中部地区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一是经济发展不充分;二是平衡生态目标与GDP增长目标难度大;三是创新能力不强,新动能发展不够;四是地方利益难平衡,区域难以实现一体化发展;五是现有能源供应模式难以满足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破解这些难题,本文在归纳借鉴德国、丹麦、瑞典等欧洲发达国家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以能源转型促进中部地区绿色崛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是十五大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中部结团跨越战略。所谓结团,就是鄂、豫、湘、皖、赣5省要结成经济联合体;所谓跨越,就是中部经济联合体要绕开东部,直接与国际经济接轨,形成中部经济的快速发展。结团跨越战略改变了中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二传手”的角色定位,是对传统梯度发展战略的一个突破  相似文献   

9.
武汉地理位置“得中独厚”,境内山水相连,水资源尤为丰富。我们应开发和利用好水资源,做足水文章,通过挖掘荆楚文化来依山依水造美景,其中,开挖运河造景不失为一个新颖大胆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正> 《湖北社会科学》辟出专栏,讨论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已历时数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对于中部数省来说,这既是一个具有现实紧迫性,又具有深远战略性的问题。说它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重大课题,一点也不过份。因为随着上海经济区面对全世界的开放,将带动长江中下游在下个世纪的腾飞。中部地区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讲,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中部兴,则中国兴;中部崛起,则中国崛起。”因而研究中部经济的发展问题,自然不能就中部谈中部,而是要研究全国的“中部”、二十一世纪的“中部”。这就有一个理论的视野和方法问题。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我认为,应该采取“纵横交汇”的研究方法以及“软  相似文献   

11.
武汉腾飞与中部经济发展——基于增长极理论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我国政府为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促进经济协调发展而提出的战略口号。增长极理论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指南;中部崛起的关键在于培植中部经济增长极,锻造带动中部经济发展的战略引擎;目前中部最能作为具有内核意义的核心增长极培育的一个城市是武汉,武汉腾飞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战略突破口之一。  相似文献   

12.
成皿 《前进》2007,(6):55-55
自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方针后,县域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大亮点。山西作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省份,如何选择适合省情的县域经济发展道路,对于构建充满  相似文献   

13.
<正> 城镇,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载体。城镇化的进程关系到整个社会运动的方向,是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因素。我省城镇布局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基本上形成了与主要交通干线相统一,与重要工矿企业相结合的格局,目前,全省大中小城市27座,农村建制镇845个。城镇人口1370万,占总人口的27.6%。一、实现“中部崛起”的城镇格局设想 (一)总体构架我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已形成了一个从比较发达的中部“大三角”地带(含东部沿江)向比较不发达的四周山区逐步推进的态势,并逐步形成四个各具特色的经济区。省内交通动脉和城镇的分布与经济发展的这种态势基本一致。从交通动脉来看,京广、焦柳纵贯南北,  相似文献   

14.
<正> 为深化湖北“在中部崛起”的理论研究,吸引、组织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来参加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与政策研究,发挥智囊咨询作用,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以推动我国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本刊编辑部于1990年12月14日邀请部分专家、学者和省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召开了专题座谈会。座谈会由本刊主编郝孚逸主持。与会同志就振兴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际问题进行了认真而又热烈的讨论。现将讨论的观点综述如下: 一、湖北“在中部崛起”与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中,我国中部地区经济面临着新的形势、问题和发展机会,其经济发展的战略抉择,对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涉及到很多方面.我们认为,目前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是应着力解决的. 一、重点开放工业区位我国中部地区是由若干个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域构成的地域经济综合体.由于地理位  相似文献   

16.
在世纪之交,国际资本市场上的巨额游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国内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和香港回归都将为长江中游——华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而且,这一地区还具有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便利的交通运输优势,丰富的资源优势,较为发达的金融优势,较强的教育科技优势等等。那么,长江中游——华中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如何?怎样选择其跨世纪发展战略?请看武汉大学战略管理研究院两位学者的研究与对策——  相似文献   

17.
<正> 一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湖北在“中部崛起”战略,是说在中部地区崛起,而不是在全国崛起,就是要在中部地域内与其它省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中增长速度加快,经济发展的位次上升和领先,率先向新的阶梯迈进,以求缩小与东部先进省市的差距,拉开与西部省区的距离,进而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效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战略目标,超前达到小康水平。湖北在中部崛起是完全可能的:①从经济实力上看,我省是全国重要的工农业商品生产老基地之一。建国前30年一直是国家投资的重点,经过长期努力奋斗,形成了相当的经济实力和基础。1987年工业总产值居全国的8位,农业总产值居第5位,工农业总产值居8位,国民收入居8位,人平工农业总产值居第10位,粮食产量居第7位,棉花产量居第5位,钢铁第3位,汽车、水电居第1位。在中部地区的九个省市中工农业总产值居第1位。②从地理位置上看,我省处在东西向“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与南北向京广线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经济在中部崛起中的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改革,我国经济取得长足发展。但是区域经济的差距进一步加大。本文从经济发展的现状出发,对东西部和中部地区以及中部各省份之间经济发展状况做出比较。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中部崛起的大环境下,提出了湖北省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正> 《湖北社会科学》从今年第一期开始推出的“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专栏,确实抓住了中部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从近几期读到的从不同角度论述的中部经济发展的文章来看,颇受启发。我作为曾二度参与中部发展战略研究的湖南省经济研究人员,不揣浅陋,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方家。一、从目前东、中部差距日益拉大的现实看,中部应成为我国90年代发展的重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施了沿海发展战略,这使得东部沿海省份以其独具的地理优势和国家所赋予的中、西部没有的优惠政策,而得到了长足发展。应该说,国家在当时资金有限和工作重点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而又无先例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实施这种沿海先行开放或者先  相似文献   

20.
锡盟挺立     
达布 《思想工作》2005,(10):6-13
如果说,快速发展的呼包鄂“金三角”和正在加快发展的东四盟市是自治区经济发展的两翼,那么,位于自治区版图中部的锡林郭勒盟就是“腰部”,相对于经济发展遥遥领先的“金三角”和近些年迅猛发展的东西盟市,由于单一的经济结构,锡林郭勒盟的差距逐渐凸显,锡林郭勒盟多年来引以自豪的“牧老大”的位置开始“塌陷”。当工业浪潮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了锡林郭勒草原,锡盟人在经济全球一体化中进行大范围、大规模、多层次、高水平的资源配置,引进优势企业开发优势资源,让多年沉睡丰富的资源开发起来,草原人民踏上了重振雄风的征程,一个“撞腰工程”在22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轰轰烈烈的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