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公共历史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学理依据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文化资源是人类文化传统和精神成就的载体和见证,其最重要的属性就是公共性.公共历史文化资源不但能够带来社会效益,也能带来经济效益.对公共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开发,其学理依据主要包括马克思文化生产力理论、文化资本与资本循环理论、文化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文化产业化的文化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化作为历史的物质和精神的共同积淀,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对于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全面进步,在当今世界,随着人类历史的车轮向前推进,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作为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将进一步认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加强文化建设,实现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化建设,社会的协调全面发展必须加强文化建设,推进社会的科学发展必须有先进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古今中外关于文化本质的六大类型规定作出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从人类生命存在的方式、人类生命活动的过程、人类生命活动的产物以及人类生命的本质力量四个方面,综合考察了人与文化的内在关系,由此逻辑地得出关于文化本质的总体性规定文化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认识和改造社会、认识和改造人自身的能力、方式、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而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成为行业里的佼佼者,成为百年老店,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力量在于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对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文化的企业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没有文化就缺乏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因而无法获得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企业在建立了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后,文化将成为人们的精神信仰,从而实现企业、人与环境三方面的协调发展,并最终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5.
魏晋文风的演进与地域文化的差异及其融合有很大关系.汉晋时期,儒、佛、道思想的地域分布差异对文风影响较大.此期文化中心的东迁致使关中文化逐步衰微,而中原文化日益共起,通脱不羁的中原文风由此兴盛.南北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促使中原文化不断吸纳各地文化,魏晋文风也得以会通与融合.  相似文献   

6.
周毅 《理论建设》2003,(2):34-40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也是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可持续发展理论代表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念,要求人们以崇高的境界和广阔的视野把人与自然、社会发展与生态发展融合在一起。本文从先进文化特征、精神文明本质体现、精神文明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灵魂、精神文明建设新课题诸方面论述了先进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在对文化全球化概念的界定中,出现了与文化全球化互译的几个概念:全球文化、全球化文化,全球性文化.它们与文化全球化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如果将它们直接等同于文化全球化,将会导致对文化全球化概念理解的偏差,但如果将它们看作对文化全球化的完全误读,又会忽略文化全球化与之复杂的关联,因此,考察和辨析它们之间的差异与联系,对正确理解文化全球化而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生态系统,大学文化生态具有鲜明的特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正在深刻地影响着大学文化,造成传统大学文化生态的失衡,并由此产生诸多问题。要适应网络文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必须从精神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入手,构建新型和谐的大学文化生态,促进大学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外流  贺小华 《党史文苑》2009,(5):64-65,69
教育生态学为大学文化建设提供了新视野.本文在解读大学文化内涵、教育生态学在大学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的基础上,对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学校精气神文化建设、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等作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次生模式:边缘-中心文化互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文化间构建的对话关系中,诸文化各自的辐射影响力并不总是均衡的,由此所构成的中心-边缘关系也是客观存在的。对于中心文化对边缘文化形成的某种形式上的强迫态势等问题,本文只作为分析的背景。本文关注的是:在多元框架下,处于边缘的民族文化在自我适应与调整中,主动向居于中心的文化靠拢所呈现的中心化趋向;以及由此导致民族文化发生部分变异,而产生出本文所言的“次生文化”。次生文化是以边缘民族原生文化为基础,经中心文化改造和诠释后形成的新文化样式。次生文化在努力地向中心社会展示本民族文化的特性的同时,又极力趋同于中心社会主流文化,是跨越边缘-中心的共兼文化形式。所以,它不仅对边缘社会有非常显著的、推动文化变迁的作用,对中心文化的发展也具有潜在的影响力。本文分析了次生文化的成因、现象、特征与作用,着重就次生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理论问题进行了思考,包括:在边缘与中心互动关系中次生文化的双重功能问题、在文化对话中次生文化引导边缘社会向双语文化发展的问题、以边缘文化次生化为重要途径的文化趋同问题、次生文化的理论识别与文化归类,等等。本文认为,次生文化在文化趋同大势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影响,是当代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形式,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资源县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但是目前对文化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存在许多困难与问题。我们要从更新观念、加强规划、突出特色、准确定位,加大投入等方面促进资源县民俗文化的发掘与利用,以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重大的理论创新。确立生态文明理念,拓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新视野,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内容,反映了时代的新要求,体现了中乱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把握。  相似文献   

13.
如今地球生态危机的主要根源,是人类为满足自己近视的幸福要求而采取的许多不计后果的行为方式."绿色文明"作为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是对传统工业文明即"黑色文明"的否定和清算,特别是对它的价值理念基础的否定和清算.因此,努力打造先进文明,促进"绿色文明人"的普遍生成,对于全面改造人类行为方式,实施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战略具有关键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是知识经济向高级阶段发展的结果,也是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重要产业。发展文化产业与科学发展观的主旨具有内在一致性,可以满足科学发展观为中国未来社会发展所指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因此,发展文化产业,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15.
化战略就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化的基本指导思想、目标、方法和策略。当代中国大众化发展战略主要包括国内发展战略和国际发展战略两大部分。国内发展战略主要包括民族化战略、本土发展战略、品牌经营战略、化产业战略等;国际发展战略主要包括自主发展战略、走出引进战略、国家利益战略等。中国大众化发展战略的根本目标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网络文化在促进人的实践方式的变革、增加入的自由时间、拓展人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会对人的发展产生某些消极影响。我们应切实加强网络文明教育,建构网络文化的创新平台,培育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使之有利于、服务于人的发展,从而实现网络文化发展与人的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宁夏回族村落保存着浓郁的回族民俗特色,拥有非常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然而,随着新农村建设旅游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回族村落在物质民俗、社会民俗、观念民俗和宗教民俗等方面都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变迁。因此,要正确处理旅游开发和民俗文化的关系,保护民俗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8.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促进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如何加强生态文化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试论休闲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休闲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应当对此高度重视 ,把休闲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大事来抓。休闲与社会进步、人类文明密切相关 ,建设健康、高尚的休闲文化是建设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 ,对于公民道德教育、社会稳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促进力量  相似文献   

20.
略论法治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时代价值。法治文化建设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各个层面,需要遵循其固有规律积极稳步地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