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中苏论战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共运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对中苏关系及世界格局均产生了深刻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有关档案的解密,关于中苏论战的专题研究颇受关注,并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我们注意到,在这方面既有一些亲历者的珍贵回忆,也有一些学者的学术专著和论文,总体看学界的共识是在逐渐增多的.然而在对"九评"的认识和评价上,分歧仍然很大.您认为究竟应当如何正确看待中苏论战和"九评"?  相似文献   

2.
李瑗 《理论学刊》2008,3(4):22-27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苏论战,旷日持久,历时十年,又称"十年论战".它是中苏关系史和中共党史上一个十分重大而复杂的历史事件.这场论战既表现了意识形态之争,又蕴含着国家利益之争,也反映了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领导权之争.1963年9月中共中央开展的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是中苏论战的转折点.它就像一枚重磅炸弹,在当时的国内外影响最大、最代表中共方面论战的核心观点,从而使中共在中苏论战中由防御转为反攻,由半公开不指名争论转为全面公开的指名道姓的争论,把中苏论战推向顶点和高潮.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阵营的破裂,中苏关系的破裂,强化了毛泽东的"反修防修"思想,因而和旨在完成"反修防修"任务的"文化大革命"有着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杜红娜 《世纪桥》2010,(3):12-1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苏大论战主要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展开的。笔者论述了论战前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基本是正确的,但随着论战的升级,论述了中共在看待斯大林及斯大林模式问题、战争与和平问题、"三和"问题、"两全"问题上发生了"转向",加速了毛泽东社会主义观偏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文革"的发生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60年代的中苏论战,是那个世纪国际共运史上的重大事件。邓小平率领中共代表团到莫斯科谈判,"没有屈服于苏修",其出色表现得到了毛泽东的充分肯定。"一场痛快的争论"1960年4月,列宁诞辰九十周年时,中国发表了《列宁主义万岁》《在列宁  相似文献   

5.
<正>1949年6月,刘少奇率中共代表团秘密访问苏联,斯大林提出了国际共运内部“分工”的建议。斯大林对刘少奇说,在国际革命运动中,中苏都应承担一些义务,而且应该有某种分工,就是说要分工合作。他表示,希望中国今后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多担负些帮助的责任,因为中国革命本身及其经验会对他们产生较大的影响,能被他们参考和吸取。  相似文献   

6.
邢和明 《理论学刊》2003,7(3):96-99
1961年10月,苏共召开二十二大.中国对苏共二十二大的过激反应,成为中苏公开论战的起点.这场论战,对当时中国社会主义的走向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大过渡"理论的提出,是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方位的错误认识.全力维护苏联模式,就是固守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确信社会主义只能有一种模式,把对这一模式的改革当作复辟资本主义.将矛头指向党内"走资派",则是对执政党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的不清醒认识,从而确立了"夺权斗争"的思维逻辑和行为逻辑.  相似文献   

7.
叶政 《唯实》2012,(6):9-13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生的中苏论战,对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变迁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中苏论战干扰了党对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判断,在意识形态建设方法上强化了对"革命思维"和"斗争哲学"的路径依赖,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加速其呈现出正误交替并行的发展趋向。这场论战既反映了当时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对主流意识形态建构逻辑的认知水平,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意识形态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8.
爆发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前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大论战,当时在我党我国被称为“反修斗争”。这场论战的核心和主战场是中苏论战。中苏论战不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重要事件,而且在中共党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本文试就这场论战的的动因、焦点及其后果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9.
赫鲁晓夫下台后,中苏两党暂停论战,双方试图通过两党会谈的途径来寻求缓和两党、两国的关系,但却在这个关键时候发生了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对中国内政公然干涉的挑衅性言论。这引起中方的强烈反应,使得中共对苏共的方针政策也发生了逆转,从而导致双方莫斯科会谈无果而终,论战硝烟再起,最终使中苏两党、两国的关系走向破裂。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50年代赫鲁晓夫成为继斯大林之后苏联党和国家的新一代领导人,在他的领导下,中苏两国关系经历了一段非常曲折的过程.1954年10月,赫鲁晓夫亲自率领苏联最高领导集体访华并兑现此前承诺,表示出对中国的重视和礼遇;然而1959年以后,苏联不仅单反方面撕毁中苏多项协议,撤走在华援建专家,甚至两国不断加强边境军备,以致发生珍宝岛流血冲突事件,中苏同盟由亲密无问的"兄弟"转至关系破裂也不过十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