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付欢 《前沿》2010,(20):37-39
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既决定了它建立在哲学基础之上的事实,同时也引发了在这个基础上美学如何建立的问题,即美学如何获得自身独立性和特殊性。对于美学体系建构的逻辑起点、美学的本体论及其基本研究对象,基本问题、基本范畴及其独特的思考方式等问题的深入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当前美学研究中具有多向度开放性特征的美学前沿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无”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美学的智慧,这种智慧的源起隐含着原始的巫文化和诗性文化智慧,它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的阶段,禅宗哲学的阶段,以王阳明为代表的儒学阶段。“无”的哲学美学智慧,就老庄哲学而言,其主要意义在于它破除了只知“有”而不知“无”的思维,形成一种超越的智慧,并奠定了意境理论的哲学基础;就禅宗而言,则在于它导致中国心性美学传统的强化,使意境理论和中国艺术美学思维走向成熟;就王阳明为代表的儒学而言,则在于它使中国古代人生境界理论得以形成和实现。“无”的哲学美学智慧与西方现代美学还有许多相通之处,重视这种智慧,对现代人美学智慧的生成,亦会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葛旭东 《求索》2010,(9):133-134,143
美的本质问题在哲学美学中具有核心地位,通过对美的本质问题在西方哲学美学中的历史演进及其重要形态的逻辑梳理,特别是对柏拉图哲学美学、黑格尔哲学美学的认真考察,正确分析美的本质问题在西方当代美学中的意义,对于解决当前美学研究的困境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4.
"实践存在论美学"不仅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相等同,而且进一步认为是马克思奠定了现代存在论的理论基础.其实,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历史性建构和海德格尔存在论的形而上之思,奠立在两种完全不同的哲学基础之上,不应混同.不是马克思奠定了现代存在论的理论基础,而是"实践存在论美学"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作了存在论转变.  相似文献   

5.
《道德经》与道教生命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冰  何松 《求索》2005,(12):129-131
《道德经》关于“道”的哲学思想,为道教乃至中国传统自然生命美学奠定了哲理框架,涉及了生命美学的哲理基础、基本内涵、相关范畴和哲学意义。重新解读《道德经》,有助于道教和中国传统生命美学的美学理论与现代哲学、美学思想接轨,发挥生命美学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湘玲  ;邹玉屏 《求索》2008,(9):122-124
在主体间性哲学基础上产生的主体间性美学,即生态美学,由于摒弃了主客对立的思维,主张对话与交流,它完全不同于基于主体性、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践关学。在生态美学的指导下,人类就能尊重自然,返魅自然,在人与自然的平等对话中,进入一种审美的共生境界。  相似文献   

7.
全国少数民族美学思想研讨会,于1990年10月20至24日在湖北恩施山城召开。代表们在对各少数民族具体的美学观进行探讨和交流的同时,还对下列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关于是否存存少数民族美学思想的问题,代表们从美学与哲学密不可分的关系出发,指出一个能够长久生存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必然具有自己的哲学与美学。有的代表具体地论述了它的客观存在,指出它有理论形态、形象形态和生活形态三种存在形式。其理论形态虽远不及汉民族丰富,但其后两种形态却是极为丰富、极具特色和价值的。有的代表则从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19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召开了哲学教育研讨会,邀请了在京高校的部分哲学教育学者参加。会议提出了一系列值得深入思考的看法:一、哲学危机问题。有的认为,现在哲学专业招生困难,表明是一种危机。有的认为,过去把哲学捧得太高,作为政治的附属,推向全国,表面看很热,实际上只是政治造出来的假热,真正的哲学被冷落了。现在社会上似乎对哲学比较冷漠,但是,哲学工作者正进入研究热的阶段,近年出版一批高水平的哲学专著,就是明证。二、哲学功用问题。过去,一些假马克思主义者乱讲哲学,利用所谓的“哲学”整人,群众以为…  相似文献   

9.
6月10日至20日,国际中国哲学学会名誉会长、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夏威夷大学哲学教授成中英先生应邀来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作了题为“当代中西哲学及其会通”的系统讲演,对当代西方哲学的发展趋势与中国哲学的世界化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环境污染与生态危机问题的日益严峻,挖掘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中蕴含的生态理论思想对解决当前生态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老子》中的生态思想以"道法自然"的生命本源特征为根本,以"常德不忒"的生态整体观为核心。既强调人类生产生活活动应该遵循自然万物之理,依循自然生态法则,量力而行、适度而为,万物在"道"的感冲激励作用下产生,又在"法自然"的原则下"常德不忒",从而实现生态平等,促进生态发展,推动生态循环,从而进一步达到和谐完善的生态审美境界。《老子》中"渊兮似万物之宗""营魄抱一""为而不争"等理念蕴涵着丰富而无穷的生态审美智慧。  相似文献   

11.
实践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李泽厚关注到了广义层面的实践,但在其哲学和美学中,他仍然坚持把实践狭义地界定为物质生产劳动实践,不同意把实践范畴扩大化。这是由当时的历史语境和其哲学美学的元问题所共同决定的。与以往哲学和美学不同,李泽厚哲学和美学的元问题分别是"人类如何可能"和"美何以可能",即追问人类和美的根源。只有物质生产劳动实践才能在哲学层面回答这两个根源。其之前、之后的实践都不能回答美的根源。且其之后的种种实践形态,根源仍在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理解了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的逻辑优先,也就能很好地理解中国当代其他美学思想与李泽厚实践美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总结近30年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称谓的争论,国内学界主要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应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辩证唯物主义或者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另一种则认为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应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规定为实践唯物主义;还有一种看法就是主张两种提法并存。笔者认为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体现,辩证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确称谓。  相似文献   

13.
一、一个众所瞩目的主题 近年来,一个活跃于我国哲学界的主题,是认识的“主体性”。有些同志认为:“这方面的深入研究,是我国哲学研究的重大进展,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和功能的深入发掘,是唯物主义原则的深化和哲学基本问题的具体化”。(董德刚、张峰:《全国党校第七届哲学年会综述》,《光明日报》1989年12月15日)在历史学、伦理学、美学以及文学艺术等领  相似文献   

14.
李应龙 《求索》2005,(9):97-100
如果说传统美学的理论基础是以追究世界的本源问题为最终目的的,那么,实践存在论从人的世界的三维文化视野来理解人的世界存在,它的目的是现实地筹划和创建人的世界存在的文化态势,其价值目标指向人的世界存在不可逆的发展方向。在这个意义上,实践存在论所理解的美学是文化美学。文化美学可以分为相互包含的两种模式:一种是微观美学,或称哲学美学,它以审美体验为核心概念,其终极关怀是人自身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另一种就是本文提出的宏观美学,或称文化美学意义的审美阐释学。它以审美阐释为核心概念,具有鲜明的宏观价值指向和文化建设功能,其终极关怀是人的世界不可逆的持续发展及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审美研究的文化转向,指的就是:在实践存在论的基础上,由微观美学转向宏观美学,由现有的认识论美学和体验论美学转向文化美学。在我们看来,“转向”正面地建设性地为美学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广阔天地,是当代人的世界存在及其人的生存需要和实践的根本方向。  相似文献   

15.
李江春 《求索》2012,(1):119-120,115
胡塞尔作为现象学哲学开创者,运用其哲学基本原理具体分析了美学和艺术中知觉与想象的关系,论述了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探讨了物理图像与艺术图像的本质特征,为现象学美学的发展、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胡塞尔的现象学美学与其意向性理论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以胡塞尔现象学美学为视角,透视美国文化象征之一的《美国哥特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内的身体美学研究主要有三条路径:其一是对消费文化语境下的身体凸显现象进行文化批判的或政治学的研究;其二是发掘中国古典哲学及美学中的身体理论资源,从"身体"的角度重新理解和阐释它们;其三是对身体美学自身的研究对象、理论内涵等进行论证梳理。身体美学作为一种致力于反抗意识美学的学术话语,应当以身体作为主体来探讨身体本身的活动的审美性,但也绝不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主体和活动,而是实现了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变。学界关于身体美学的研究启示我们,身体作为主体的活动是一种对世界具有创生意义的活动,社会、文化的基础就在于这种身体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存在着这样一种观点,即所有的可知论者都是立足于“思维和存在同一性”采解决世界可知性问题的。这种看法是否符合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本文通过分析从黑格尔到马克思关于世界可知性思想的发展过程,令人信服地回答了这一重大学术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的发展,我国哲学工作者在注意研究新课题的同时,对一些基础理论的问题进行了再探讨。其中,关于哲学研究的对象这个对学科的性质、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兴趣,不少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章都涉及了这个问题,看法颇不一致。现将这个问题的几种观点简要介绍如下: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认识论。哲学就是以逻辑规律和范畴形式把握自然、社会和思  相似文献   

19.
当代西方美学各派大都放弃对美的哲学探讨,但法国著名现象学美学家米盖尔·杜夫海纳则与众不同地关注着美的哲学本质。他对于美的看法是:“美是被感知的存在在被感知时直接被感受到的完满(……)。首先,美是感性的完善,它以  相似文献   

20.
侗族社会的“萨”崇拜(或称“萨”文化)。牵连到及其广泛的学术领域,其中包括宗教学、社会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学、语言学、哲学、美学等多方面的内容。本文仅就“萨”崇拜中的几个问题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看法,以就教于侗学界的老师和朋友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