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民作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主体,必须为社会进步和发展承担责任。政府和社会应凝聚公民对社会责任的价值认同、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注重公民的协作实践、确定社会责任分配原则,通过培养公民责任担当,让每位公民都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建设服务型政府,而建设服务型政府,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首先,从和谐社会的内在规定性来看:当代社会,一般由公民、集体、政府三要素所构成。其中,公民是社会的基本要素,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单个人的作用却是非常小的;集体是构成当今社会生产的基本单位,它把个人组织起来形成合力,进行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动;而政府则是引领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倡导者和组织者。[1]这就是说,构建和谐社会,三个要素一个都不能少,但其作用和价值目标却不尽相同。要使社会发展处于一种和谐的趋势,单靠公民或集体都无法实现。只有拥有一个有责任的、完善的、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政府,构建和谐社会才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3.
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包括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以及个人共同努力的长期任务,作为社会细胞的企业应发挥关键性的作用。企业对经济社会的各方面都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市场经济体制的正常运行要求企业承担社会和谐的责任,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有和谐的企业。  相似文献   

4.
卢少平  李明 《传承》2011,(5):86-88
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更加和谐"初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政府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重要责任。政府责任中的政治责任、经济法治责任和伦理责任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中彰显和体现。  相似文献   

5.
《公安研究》2014,(4):93-93
曹桂芝、郑玉兰在《湖湘论坛》2013年第6期撰文认为,诚信社会建设不只是政府的责任,公民在其中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公民所负责任源于公民身份之内在要求,以及政府责任的有限性,并由此确定了公民责任在于:一是要身体力行,坚持诚信从自己做起;二是对他人尤其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负有诚信监督责任。  相似文献   

6.
试论公民参与和政府责任行政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实现责任行政和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公民积极有效的参与。然而,目前我国公民参与还存在着不少困境与难题。为完善我国公民参与机制,实现责任行政,须不断提升公民参与的层次和水平、实现行政公开与透明运作、保障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并有针对性地借鉴国外有效的公民参与。  相似文献   

7.
诚信社会建设不只是政府的责任,公民在其中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公民所负责任源于公民身份之内在要求,以及政府责任的有限性。并由此确定了公民责任在于:一是要身体力行,坚持诚信从自己做起;二是对他人尤其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负有诚信监督责任。在当前我国社会所形成的诚信危机中,公民在这两方面都存在失责现象。因此,在我国诚信社会建设中,公民必须增强从自己做起的公民自我责任意识和督促他人诚信的公民监督责任意识。只有公民和政府共振形成合力,诚信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的公民之一。因此,企业要像作为法律主体的公民一样,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企业有责任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具有强烈的公民意识,在实践中积极履行作为公民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实施符合道德及法律规范、有利于人类、社区及环境的发展战略。企业公民实践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健康状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人们追问如何构建责任政府时,过去往往从至善的伦理政治角度,对政府和个人都提出过高的期望,而结果往往责任错位、落实不力;倘若换一个视角,从具有主体性公民资格的平等公民应该遵守的底线伦理出发,承认合理自利的利益追求,在一个多元开放的重复博弈的竞争框架里,运用公共理性,采取对话、协商、妥协等手段,达成的重叠共识和深度认同,对于责任的建构和履行,更具有心理基础。这也是以权利来建构责任政府与过去以权力来建构政府责任的重要区别。以权利建构责任政府,权力分散,权责对等;以权力构建政府责任,却往往有权而无责,或有责而无权,责任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与发展不仅体现了公民权利范畴的扩展与进步,也隐含了国家治理社会中既已确立的政府-百娃之间官民关系的变化。作为一项新近建立与发展起来的社会政策,我国医疗救助政策的实施,反映了作为底层社会民众的社会需要和利益诉求在国家介入公民健康领域过程中形成的话语机制与政府-民众的关系建构。本文从礼物关系的概念出发,结合社会政策的相关理论与概念,探讨了山东省T市医疗救助政策实施过程中救助对象与政府(国家)之间的互动关系及这一关系的实质。作者指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救助对象(公民)与国家礼物关系的持续和健康发展,有赖于公民通过个人责任意识的提升和实践,来建立自身的社会风险抵御能力。作者认为,要逐步扩大建立政府扶助、公民作为责任主体参与的专项社会保险机制。  相似文献   

11.
邓泽宏 《求索》2011,(11):51-53
在小政府大社会的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中,公民社会和NGO发挥着管理主体、监督主体和评估主体的重要功能,成为政府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合作伙伴。本文以国外发达国家的NGO作用为主要分析对象,从学理依据、具体作用形式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试图总结出对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具有参照价值的监管经验。  相似文献   

12.
李娜 《传承》2008,(16):106-107
社会资本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以一定的文化如信任、互惠、合作作为内在的行为规范的社会关系。我国社会资本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政府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体,在我国社会资本的培育中存在着不可推脱的责任。政府可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做好自身的示范作用、培育公民社会、建设信用体系等途径构建我国的社会资本,促进我国社会资本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转型作为人类发展的常态,必然对国家认同和政府责任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的全面转型,汉族与少数民族,民族地区与非民族地区的趋同化趋势明显,要求政府必须以平等的关切和尊重来对待所有社会成员,由过去全能的维稳型政府转向有限的服务型政府,克服政府责任履行中的缺位、错位、越位等现象。应当重塑政府角色,保障公民权利,弘扬公民文化等,形成政府责任与社会参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主要是指人与人之间以一定的文化如信任、互惠、合作作为内在的行为规范的社会关系.我国社会资本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政府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主体,在我国社会资本的培育中存在着不可推脱的责任.政府可通过制定相关的法律、做好自身的示范作用、培育公民社会、建设信用体系等途径构建我国的社会资本,促进我国社会资本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企业社会责任运动正在全世界展开。我国各级政府应该认识到它对企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中国企业必须承担起自身应负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公民最需要的是维权指导,政府最为棘手的也是公民的维权活动影响社会稳定。从公权力来源于私权利的委托这一理论基点出发,政府应当认清公民维权与政府维稳是统一的。公民维权是对政府维稳的有益补充,维护社会稳定的起点、抓手和归宿都应当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指导公民正确维护合法权利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赵静 《北京观察》2009,(6):52-54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公益广告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特别是在传达政府意识、疏导社会心理.缓和社会矛盾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政府和民众沟通的重要桥梁.有利于唤起社会公民对社会责任和社会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密切关注。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和矛盾也逐渐凸现出来.如缺乏规划、责任不清、法律法规欠缺等,  相似文献   

18.
构建责任政府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现代民主行政的价值取向从政府本位转向社会本位,相应地,它要求建立积极回应公众要求,向公众负责的责任政府。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构建责任政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当前我国在责任政府的建设方面还存在问题,行政人员的责任观念尚未完全树立起来,完善的责任机制尚未建立起来,政府与社会互动的渠道不够通畅。我们可以从强化行政人员的责任信念与良好的行政品德,加强政府责任制度的建设,欢迎公民参与公共管理等方面入手,构建责任政府。  相似文献   

19.
赵华  李克海 《群众》2007,(1):34-35
当今,企业是除政府外最有力量的组织,与方方面面的利益相联系,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企业自觉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促进力量。因此,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生活中,一些企业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存在许多损害利益相关者权益的现象,这种情况若长期继续下去,不仅会导致企业脱离健康经营的轨道,而且直接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如何将企业发展融入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这是一个需要引起各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一、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和谐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和利益相关者的…  相似文献   

20.
孟川瑾  陈禹 《理论月刊》2008,(1):152-154
本文从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角度论述了企业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指出和谐社会对于企业发展的要求就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只有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了,企业更加关注环境,循环经济才能付诸实践,企业与社会才能和谐发展.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