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山梁下乡间小学上的第一堂语文课,就是跟着老师呀呀学语一般念出声:“我爱北京天安门!”身着蓝色咔叽布料中山服的老师,把拳头放到自己的胸口上说:“北京,它是我们祖国的心脏!”我也学着老师的模样,把小手贴在自己的胸口上,我清楚地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  相似文献   

2.
今年的中秋节刚过,获悉消息两则。笔者所在县的一位久居台湾的大陆籍老兵,得知自己患了癌症将不久人世,毅然放弃在台湾的家财,雇一陪员,千里迢迢,日夜兼程赶回祖国,在家乡与亲人度过了他最后的一个团圆节。在弥留之际,老人断断续续地说:"我总算实现了几十年的夙愿,把这几根老骨头带回了故乡",便安详地闭上了双眼,带着微笑,带着  相似文献   

3.
今年37岁的宋兆普,在汝州市及周边县市,可是个响当当的人物。16岁那年,中学毕业的宋兆普开始跟着父亲学医。他的父亲宋金庚是汝州市有名的中医骨外科大夫,在中医外科和治疗骨科伤病上自成一家,经他治好的病人遍布全国10余个省市和地区,曾被汝州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医疗明星”。他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宋兆普。他白天跟着父亲治病救人,晚上钻研医学书籍。《医宗金鉴》、《辩证录》、《伤寒》、《外科正宗》等医学上的名著,他都背得滚瓜烂熟。父亲的言传身教和他自己的勤奋好学,使他的医术一天天提高。时间…  相似文献   

4.
<正>在保存下来的60余本教案中,每本的扉页都写着同一句话"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他是这样写的,也是这样做的,衡南县三塘镇星火实验小学特级教师谭华勇老师37年如一日,用残疾的身躯书写着自己的大爱人生。一、身残志坚,感恩之心在讲台今年56岁的谭老师12岁时意外被高压电烧伤锯断右臂。命运的不幸,没有使他屈服。他克服身体上的种种困难,像正常人一样严格要求自己,1976年高中毕业后当上了民办教师,因工作成绩突出,1994年被破格转为公办教师。在他的日记本中有这样一句话:"是党和政府给了我工作和  相似文献   

5.
我和小满哥     
小满哥是我大伯伯家的二儿子,他在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日出生,故起名小满. 可小满并不满,从一生下来左手就不会动,明显比右手小,整个左胳膊、左臂都是软的.经医生检查,说是患有先天性幼儿麻痹症.就是说,他是一个先天性残疾人. 6岁那年,我去上小学读书了,他也去了,但因考虑他就一只胳膊,甚至走起路来也一颠一跛、一歪一扯的,加之学校离家有五六里山路,父母又不可能接送,就暂且没有让他去读.然而每天放晚学后,他却要步行300来米路到我家,看我读书,跟着我读,我会而他不会的,他就问这问那地让我教他.  相似文献   

6.
舒鑫 《中国减灾》2011,(24):16-17
亲人离去,孤单如影随形凯文今年31岁,是中学数学老师,妻子罗婷是医院的护士,他们有一个5岁的女儿。"作为一名老师,你真的相信有世界末日吗?"我问。"当然了。一切皆有可能。我在这方面看了很多资料,可以专门给你上一课……说到世界末日,有9种预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普通的民建会员,今年82岁.在漫长的人生轨道上,我最幸运,最值得庆贺的就是坚定不移地跟着党走社会主义大道.在前进的路上,深深感受到党对原工商业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重视.在"五一"口号发布60周年之际,回顾一生似梦如歌的历程,感慨万千.当我50年代初徘徊在迷失方向的十字路口时,在1956年全国公私合营的大潮中,把我所在的一个经营不善、濒临倒闭的私企小工厂,变为了公私合营企业.也把我从一个合营前思想落后,生活无保障,处境艰难的私企人员,带到了前途无量、远景无限的未来.  相似文献   

8.
相伴阅读     
<正>儿子小学一年级,几乎每天的家庭作业,老师都会布置课外阅读。正是这份家庭作业,驱使着我每天下班不管多累,总要抽出半个多小时陪着孩子读书。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会定期为孩子选购一些图书,有的时候由着他的兴趣,有的时候也伴着我对他的希冀。最开始,这种陪读的生活是我有些不情愿的。工作以来,总是随手拈来似的阅读,多是在书写什么文章时才会在网络里搜寻一些"快餐",浅尝辄止。这般阅读,距离自己一直默默追寻的那种"阅读是为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安身之所"相去甚远,但也任由着思  相似文献   

9.
《乡音》2012,(8):55-55
朱德富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70年代交通、商品流通等相对落后,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到县城里玩玩儿就满足了。"朱德富说。1986年,朱德富小学毕业,因家境贫寒就再也没有踏进学校的大门。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他只能跟着父亲干农活儿,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单调生活。那时候的他渴望到大城市去打拼,闯出自己的一片天。1990年,当...  相似文献   

10.
已经两年了,我依旧不能忘怀。也是这样一个冬季,这样一个夜晚。那时我在值班,值班室里开着暖气。我慵懒地坐着,看报纸,与传达室的老王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没有什么主题的话。那位老人正是这时候出现的。70多岁的样子,满脸风霜。他隔着玻璃窗,声音低低的,似乎说着什么。我打开窗,一股冷风迎面袭来,寒意逼人。听清楚了,是讨开水的,他的小孙女想喝点水。我这才注意到,他身后跟着一个小女孩,七八岁的样子,脸蛋红红的,穿着已经褪色的小红袄。我打开门,迎他们进来。在我往他的已经锈迹斑斑的搪瓷杯里倒水的时候,他说,他是从外…  相似文献   

11.
正网络拜年,是最近几年来比较流行的拜年形式。每年春节,我的手机都会收到许多祝福短信和微信。当然,礼尚往来,我也会拿起手机一条一条地发送自己的祝福,给亲人、给领导、给朋友。我记得连续好几个春节,我都坚持给我们处长发送拜年短信,但处长从来都没有给我片言碎语的回复。不过,今年是个例外。除夕那晚,给处长的问候短信发送成功仅半分钟,就收到了他的回复:"谢谢,也祝福您新年快乐。"言简意赅,却饱含温馨。起初,还感觉有点小意外,但  相似文献   

12.
你是谁的人?     
笔者的一位老乡,今年大学毕业分到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不到一月就跑来向我诉苦,说单位不时有人神秘兮兮地问他:"你是谁的人?"并请教我,他该怎么办?我说,你只管埋头工作,告诉池们谁的人也不是,你是你自己的人.老乡苦笑着说:"不行啊,我们单位书记和主任矛盾很大……"我也感到无可奈阿,总不能教唆他"良臣择主而事"或"卖身投靠"吧!  相似文献   

13.
一张字条     
昨天下了一天的雨加雪,今天很冷。走进办公室看到桌子上放着一张字条,上面写着:陈老师,谢谢您的理解和帮助!一看便知是魏斌写的。看着手里的字条,心里暖暖的……魏斌现在已是八年级了,渐渐有了自己的心思,开始喜欢班上一位女生,上课看着,下课跟着。其他同学都不愿意和他在一起。我也整天提心吊胆,生怕他再做出什么事情。于是开始设计怎样和他谈话,怎样不伤他的自尊心,帮他顺利地走过这段特殊时期。  相似文献   

14.
今年59岁的石占山,是包头市九原区兴胜镇大庙村的一名普通党员,有三女一子,家庭生活靠种地维持,日子十分清苦。但正是这位普通的农村共产党员,12年来,无私地抚养、救助着与自己毫无关系的小许晴,一家人日子虽然清苦,但其乐融融……家庭遭磨难幼女被收养1993年的秋天,小许晴来到了人世,他的父亲患有小脑萎缩,母亲有精神病。这样一个家庭,她的诞生并没有为父母和亲人们带来多少欢乐,幼儿时期的小许晴就因为母亲不能很好的关照,周围又无其他亲人可照料,时常求助邻居石占山一家帮忙看护,日子在磕磕碰碰中小许晴长到了10个月。一天,她的母亲因精…  相似文献   

15.
孩子上小学,他的班主任老师长得很清秀,也会打扮,有孩子缘,孩子老喜欢将老师挂在嘴边。一次我晚接孩子,急匆匆跑进校门,看见孩子和老师正面对面地比赛跳绳呢,孩子没大没小地冲她吆喝着,两人跳得满脸通红,呼哧带喘,很较真的样子。等他们跳完了,我才有机会插话,我说您真好,还陪孩子玩,这么晚了,真不好意思。老师却说,哪里是陪他啊,是我自己也想玩。看见孩子和老师无所顾忌的样子,就明白为什么孩子喜欢这个老师。我想老师是真的爱孩子,她把自己和孩子放在一起,成为伙伴。老师享受着这份属于她的生活,更享受着自己的工作。如果有人问,快乐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王立常 《创造》2003,(11):59-59
笔者的一位老乡,今年大学毕业分到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不到一月就跑来向我诉苦,说单位不时有人神秘兮兮地问他:"你是谁的人?"并请教我,他该怎么办?我说,你只管埋头工作,告诉他们谁的人也不是,你是你自己的人。老乡苦笑着说:"不行啊,我们单位书记和主任矛盾很大……"我也感到无可奈何,总不能教唆他"良臣择主而事"或"卖身投靠"吧!像我这位老乡一样"遭遇"的人,在我的所见所闻中绝非一例,不过是形式与程度稍有差异而已。譬如,某甲近有高升,其顶头上司便悄悄告诉甲:"你的提拔,我是出了大力的!"某乙被批准入了党,其党小组长便迫不及待地对乙说:"你的…  相似文献   

17.
周成昆  郭红 《人民公安》2014,(22):39-39
<正>我为什么不帮帮他呢?人民警察不是应当在群众遇到困难时帮一把吗?帮帮他吧。老张暗暗做了决定。老张叫张立,今年57岁,贵阳西车站派出所的一名老民警。"黑巴拉秋"叫彭方才,今年13岁,贵阳市花溪区勤奋小学6年级学生。以前不注意个人卫生,脸  相似文献   

18.
常识,即普通知识,包括政治常识、科学常识和生活常识等等。记得多年前上小学时,曾有一门功课叫《常识》。那是我最爱读的一门功课。那是饥饿加动乱的年代,在山中我能读到介绍政治、科学和生活的一册册《常识》课本,我曾经很知足。因为后来我自己在内心也设立了一门不断加厚和加深的《常识》课,我把生活、学习以及工作中所获得的许多直接和间接的常识都"撰写"进其中,供我碰到问题时"调用"和"查寻"。我真的为此而受益不浅。因为利用这些常识,我总能明辨是与非、辨别真与伪、判断善与恶、美与丑。我也因此而尽可能地明明白白做人,真真实实地生活。  相似文献   

19.
正年终岁末,县里组织了一次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两位落马官员的忏悔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位痛哭流涕:"老母亲今年已经80多岁了,春节就要到了,我恐怕再也没有机会陪她老人家过年了!"另一位则强忍泪花:"儿子今年大学刚毕业,我多想亲自送他走上工作岗位,为他的职场人生指点一二呀……"尽己所能地为家人提供最优越的生活条件,及时为家人的学习工作生活排忧解难,有闲暇时光就与  相似文献   

20.
《春秋》1998,(1)
1994年,对我个人来讲,是个不幸的年份。8月,母亲去世。3个月后,我的导师、著名语言学家殷焕先先生也离开了人间。也就在这一年,我才真正懂得了“音容宛在”的含义。以前,看到追悼仪式上写的这4个字,只当是一种习惯用语,甚至觉得是一种修辞用法。但是.当自己的亲人、自己十几年的导师离去之后,却真真切切地觉得他们并没有走——当你走近他们原来的住处.似乎觉得他(她)还在里面等待着你的到来;进到屋里,他(她)的熟悉的姿势与音容笑貌恍如在眼前;意念中,他们并不是真的辞世了,而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