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新世纪公民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世纪,世界各国仍将致力于克服道德危机的斗争,我国公民道德教育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增强了公民道德教育的艰巨性。经济全球化与政治格局多极化,必然导致不同意识形态的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其次,知识经济的到来,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公民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在极大地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扩展人类生活空间、改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容易产生崇尚物质力量、轻视精神力量,追逐物质创造、…  相似文献   

2.
2001年9月21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新加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加坡自建国以来非常重视公民道德教育,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德育内容、途径与方法,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公  相似文献   

3.
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新加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加坡自建国以来非常重视公民道德教育,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德育内容、途径与方法,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抵御西方不良文化思想侵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成功经验,对加强我国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加坡自建国以来就非常重视公民道德教育,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学校德育内容、途径与方法,新加坡的道德教育在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和抵御西方不良文化思想侵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对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的方法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是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来总体设计的,采取循序渐进、由表及里的方法,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和激发行为的道德动机,以达到训练学生道德能力的目的。由于新加坡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宗…  相似文献   

5.
行为规训和德性养成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方式,二者共同影响着公民道德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然而,在公民道德教育中人们片面重视行为规训、制度规范的德育功能,忽视了道德修养、德性养成、人格教育,出现了道德信仰失落、道德行为失范等德性养成缺失。因此,公民道德教育不仅要重视道德规范约束、社会舆论监督等行为规训,还应当注重道德修养教育、个体道德内化等德性养成,促进公民道德教育从行为规训向德性养成转型。  相似文献   

6.
邓泽球  马庆 《前沿》2014,(17):24-25
《孝经》中的德育思想能够在四个方面启示公民道德教育:从个人层面来看,个人品德为公民道德教育奠定了基础;在社会层面上,公民道德教育的重中之重是社会公德;体现在国家层面上的对国家认同的培养则成为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标;在实践层面上,公民道德教育的关键内容则是强调了道德实践重要性。公民道德教育要批判继承《孝经》德育思想,并结合时代特点进行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潘建红 《传承》2006,7(12):24-25
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公民道德教育的核心,是公民道德教育关于社会发展的标尺,是公民道德教育关于公民个体精神的导引。  相似文献   

8.
公民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二者以其思想内容上的契合性和实践行为上的互动性,辩证统一于我国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始终,并在实践中表征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公民道德建设具有同源性逻辑、共通性逻辑和互动性逻辑。在借鉴国际公民教育和国内精神文明建设经验基础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逻辑将更加紧密,创新互动,共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1965年建国后,“如凤凰从灰烬中再生一样”迅速崛起于东南亚,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伴随着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创造的奇迹,新加坡的精神文明建设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与其学校持续有效地实施公民道德教育密不可分。在新加坡,公民道德教育被列为“五育”之首,受到政府与社会的高度关注。各级各类学校作为国家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载体,更是承担着重要的德育职能。建国以来,新加坡各级各类学校的公民道德教育历经探索期、调整期、发展期、成熟期四个发展阶段,形成一个颇具本土特色、卓有成效的教育模式。其卓有成效之处体现在一代又一代“新加坡人”的塑造中。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价值观与公民道德教育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也存在着教育效果低下、主体性缺失等一系列的实践困惑。中国公民道德教育领域难以取得与经济发展相媲美的成绩的根本原因在于,在道德建设领域"大会战"中,参与者大都处于被动员与被动卷入状态,是典型的"卷入式"道德教育模式。基于广东省中山市全民修身行动的经验研究发现,以核心价值观为内容、认同激活机制为核心机制、文化、制度与行动为嵌入载体的"嵌入式"道德教育模式直接嵌入生活世界,具有参与深度、与教育对象关联度强等优势,适应了公民道德教育从"卷入"到"嵌入"转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侦查讯问教学应构建以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根本的,以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突出技能培养,强化教学训练环节,使培养对象在掌握侦查讯问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根据不同的讯问对象,开展针对性侦查讯问工作,顺利地完成讯问任务。  相似文献   

12.
始终把党性教育贯穿于党校教学的全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先平 《桂海论丛》2011,27(3):120-124
党校作为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在党性教育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当前,在党校教学中党性教育存在着对党性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党性教育规律研究不多以及教育方式陈旧等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把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与增强党性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育的根本原则和主要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泽 《思想战线》2002,28(1):11-15
西部开发作为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建设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工程。西部开发也为传统文化的更新、转型提供了机遇。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则是西部开发中民族文化保护、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文化语境。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存现状及近年来实施的保护措施 ,印证着这个文化变迁进程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4.
曾志伟 《桂海论丛》2010,26(1):55-58
增强基层党组织发展力,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党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发展力包括发展民主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维护稳定的能力和驾驭网络媒体的能力。"六种能力"构成了基层党组织发展力的基本要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备战奥运的各项准备正在紧张有序的展开。尤其令人欣喜的是,奥运比赛场馆建设、交通路桥改造、街乡环境整治等均已取得相当大的进展。与此同时,奥运安保、奥运宣传、素质教育等  相似文献   

16.
战场环境是警察执法战斗的依托和舞台,也是战术运用的客观依据。在警察执法战斗中,警察战斗力的使用是不能脱离战场环境的,因此战场环境对警察战斗力及其使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是对警察战斗力构成的影响:即对参战人员的影响,对武器装备的影响,对人与武器结合的影响;二是对警察战斗力使用的影响:即对战法选择的影响,对战场情报信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集体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个体价值定位的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个体价值定位经历了一个从个体依赖到逐渐获得个体独立的演变过程。集体主义也随着个体价值地位的演变,呈现出新的时代内涵,开始由传统集体主义向新集体主义过渡。  相似文献   

18.
现场重建作为全面再现案件经过的科学方法,在揭露和查明犯罪,排除犯罪嫌疑,保证侦查准确性和保障人权方面具有优势。因此愈来愈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相比西方国家发达的犯罪现场重建理论和技术,我国犯罪现场重建仍属于起步阶段,有关概念问题仍存在争议。文中就犯罪现场概念问题以及犯罪现场重建的启动和结束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综观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来的理论与实践,其执政观大致上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理论创新——永葆执政活力的理论之源;执政为民——永葆执政活力的阶级之源;发展兴国——永葆执政活力的动力之源;依法治国——永葆执政活力的制度保证;从严治党——永葆执政活力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侦查终结的条件的规定过于简单,并且将侦查终结的条件和对案件的处理方式一并表述,没有完全体现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侦查终结条件的规定要求,不利于侦查人员及其负责人掌握。我国刑事诉讼法再次修改时,应单独规定侦查终结的条件。即“侦查机关或部门侦查终结的案件,应当做到案件全部事实、情节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案件性质认定准确,法律手续完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