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马列主义认为,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没有与国体相适应的政体,统治阶级就不能建立起保护自己、镇压敌人的国家机器,实行有效的统治。我国宪法规定,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列主义国家学说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正> “一国两制”是涉及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的重要问题。它作为全新的政治现象和科学概念,对宪法学理论有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首先,“一国两制”为国体和政体学说增添了新内容。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一方面是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这是国体和政体关系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政体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国体相同的国家可以采取不同的政体形式,这是国体和政体关系的不一致性。“一国两制”为国体和政体关系的不一致性增添了新的内容,即国家在国体和政体不变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被写入我国1982年《宪法》的序言和总纲。它的确切含义需要从立宪者的思考着手加以解析。毛泽东是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提出者和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的设计者,了解他的思考和设计,是了解人民民主专政确切含义的不二途径。毛泽东提出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建立在联合民族资产阶级的统一战线基础上的联合政权,是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的绝大多数人的政权,而不仅仅是无产阶级的政权。“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只有从特定的角度和含义去理解才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的一个突出点是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改革并全面地发展了我国的国家制度.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草案对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作了新的规定,更加充分表达和发展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思想.草案总纲第一条关于国体的规定和1978年宪法第一条不同,它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我国人民民主政权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出发,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学  相似文献   

5.
刘少奇同志的冤案终于平反昭雪了。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作为党和国家的一个主要领导人,对我国的政法工作极为关心,作过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巩固我国无产阶级专政和对公检法三机关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林彪、“四人帮”一伙为了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颠覆无产阶级专政,采用种种阴险毒辣的手段,对刘少奇同  相似文献   

6.
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这两个名词从五十年代中期以来是长期互相通用的,直到最近也还是如此。如华国锋同志在全国五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讲话中使用的是“无产阶级专政”一词,而彭真同志在这次会议所作关于《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报告》中则使用了“人民民主专政”一词。去年七月全国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刑法第一条中用的是“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今年年初以来,文件和报刊上普遍使用“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这两个名词的含义是完全相同还是有所区别?这是需要弄清楚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执政党、主权、治权及其他李驰问题的提出法学界有人提出,要从国体和政体上看党的领导权。在“权威、权力还是权利”的标题下对党与人大关系进行了法理思考,作为读者觉得有些问题提出来进行一番讨论很有必要。下面提出本人的意见。这种问题的提出,一开始就把执政党放在...  相似文献   

8.
“破字当头,立在其中”,是毛泽东同志晚年提出的一个命题,曾经被当做一个普遍的规律加以大力宣传,又被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阴谋集团利用,成为极左路线搞“阶级斗争为纲”、搞“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的重要的理论依据。经过十年动乱的灾难,又经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成功的实践,已经证明把这个命题作为工作的普遍的指导思  相似文献   

9.
人民取得政权后,国体问题是否已经完全解决?现阶段是否还应再提“争民主”的口号?对此,法学界有两种不同意见。一种观点认为:人民取得了政权,就是争得了民主,国体问题即政权的归属问题已经解决,因此,争取民主的任务已经完成,以后的任务就是建设民主、保卫民主、发展民主、完善民主和在民主遭到破坏后恢复民主。在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再要为“争取”民主而斗争,必然是站在同现行民主对立的立场,把矛头指向现行统治,指向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享有最充分的民主权利。毛泽东同志指出:“不能把人民权利问题了解为人民只能在某些人的管理下面享受劳动、教育、社会保险等权利。”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人民最大最根本的权利是“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这是无产阶级专政(即无产阶级民主)同资产阶级专政(即资产阶级民主)的根本区别。所以我国的宪法规定:“国家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原则,保障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管理各项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监督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人民通过什么方式来行使自己当家作主  相似文献   

11.
北洋政府成立后,继续援用清末的法律,这是事实。但是,该政府依据那个决议或命令援用清末的法律,在法学界著论颇多,而且都有出入,本文拟就我们掌握的材料,略陈一管之见,以便共同讨论。北洋政府授用清末法律依据问题,在中国法制史教材和教学中,一般都认为是一九一二年三月十一日(注:应是三月十日),袁世凯一上台,就借口“民国法律未经议定颁布”,下令前清的法律及新刑律,“除与民国国体抵触各条,应失效力外”,余均暂准援用。四月三日,参议院讨论临时大总统咨文时一致认为,国体既更,民国法律未能仓促颁行,“暂酌用旧有法律,自属可行”,并议决:“所有前清时规定之《法院编制法》、《商律》、《违警律》及宣统三年颁布之《新刑律》、  相似文献   

12.
<正>2009年12月5日,在庆祝中国政法大学比较法学研究院成立大会上,我曾有个题为《日本天皇制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发言。会后,经过修改发表在《外国问题研究》2010年第1期上。这一期同时刊发了庄娜同志有关研究日本"国体明征运动"的文章。对这一论文整体,我不想多说,文中对日本"国体"表述似有言不及义、轻描淡写之感,如作者在文章开头就把"国体"定位为"国家意识形态,直到战败为止"。〔1〕其实,意识形态早被  相似文献   

13.
本月司法、执法方面的动态如下:1月18日,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召开1999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强调今年要把“严打”作为首要环节,把治理人民群众关心的“乱”点作为当务之急,加强治安防范和管理。另从中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获悉,截止去年11月底,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举报电话161.2万多件(次),立案14.2万多件,结案12万多件,处分12.4万多人,在受处分的人员中,县  相似文献   

14.
<正> 《福建法学》1992年第5期刊登郭道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其中有一节论述我国人大的“权力集中”制与西方的“权力分立”制“姓社姓资”问题,摘要如下: 对于“分权制衡”或“三权分立”制的理论与实践,人们一向把它扣上资本主义的帽子,称它为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的确,这种制度与理论,是资产阶级学者提出、资本主义国家创立和采用的。但它是否就是姓“资”的呢?这需要作出具体分析。这里首先要分清,有两种意义上的“分权”,即国体上的“分割主权”和政体上的“权力分立”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滦南县人大常委会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总揽,把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有机统一为遵循,认真执行监督法,突出监督前、中、后三个环节,把握“准、实、活、深、韧”五个监督结点,构建监督链条,努力提高监督实效。  相似文献   

16.
宪法序言在谈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伟大成就中指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即无产阶级专政,得到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是中国的无产阶级专政,它反映了我国的国情和革命传统。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精髓,反映了人类社会历  相似文献   

17.
司法变更权,是指法院依法审理行政案件时,根据有关行政诉讼的法律规定,改变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的权力。由于各国的国体、国情和受理行政案作法院的不同,各国法院在行政诉讼中是否享有司法变更权的规定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一、充分享有司法变更权型 苏联与我国的国体基本相同,都是“议行合一”,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向最高权力机关负责,都没有设立专门的行政法院,由普通法院受理行政案件。《苏俄民事诉讼法典》第二百三十九条规定:“法院如果认定  相似文献   

18.
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正如列宁所说:“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的光辉著作《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强大思想武器。今天,在深入开展揭发批判“四人帮”反党集团的斗争中,学习这篇著作,牢牢掌握这一思想武器,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有着极其深刻的现实意义。一九一七年十一月七日,俄国在列宁领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权。  相似文献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基本理论和对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同时,反复指出: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一再昭告全党和全国人民:既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