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识郑学秋是在70年代末。那时他在宣传部,我在文化局;我兴趣文艺,他专攻地方党史。我们正值而立之年,风华正茂,对事业有着执著的追求。闲谈时老郑常说:“当在生命的最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的第一年初夏,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在乡镇蓬勃展开。参加工作10年来,这是我第一次正规而又系统地参加集理论学习、实践锻炼、自我反思、整改提高为一体的教育活动。走进农村,住到农家,听民意,察民情,老百姓的甘苦冷暖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使我从灵魂深处感受到一个基层党员干部肩上担子的分量之重。而立之年的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从家门走进学校门,又从学校门走进机关,当上了公务员。记得当学生的时候,每年的寒暑假都随父母下地劳动,播种、锄草、施肥、收割,那时总觉得种田…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60年代,我在本市一家国企工作,当时我和许多同龄人一样住在厂里的单身宿舍。1968年,已近而立之年的我有了对象,但没房子结婚。那时正值“文革”时期,经厂里和街道联系,分给我一间当时被称为“文革产”的7平方米小屋。虽说房间很小,但毕竟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我心里挺高兴的。婚后,我们有了一个女儿,本就不大的房间更显得窄巴了。1975年,我们又有了一个儿子。由于我和妻子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过80块钱,为了节省开支,我只好把老母亲从唐山接来帮我们照看孩子。但这间小屋显然住不下5口人,没办法,只好让妻子带着儿子回娘家住。只有到了星期天,我们一家人才能团聚片刻。  相似文献   

4.
张贤 《党员文摘》2008,(2):45-46
林东在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商学院取得硕士学位后,又工作了两年,方才办到了我的签证。等我终于获准居留时,他到爱尔兰已有7年了。我们都已过而立之年,得赶紧结婚了。  相似文献   

5.
爸爸牺牲前几天的一个晚上,他给我打了最后一次电话。他说,人生有两件事,一是工作,一是结婚,要特别慎重,要特别考虑好。今年我已到而立之年,还没成家,爸爸特别着急。爸爸真心关切的话语犹在耳边,让我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6.
《党课》2013,(11):109-110
【求助记录】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为什么别人总是成功而我总是失败?为什么我已过了而立之年还是一事无成?为什么……亲人和朋友说我心态不好造成性格缺陷,为人处世不靠谱。我不知道心态和人生有何关系,也不知道如何去调整和修炼自己的心态,请“三T公司”的专家予以指教!  相似文献   

7.
冀云程同志原名步青,平遥县北营村人,家庭出身地主。我开始和他认识是在1931年春,他在那时的北平中国大学学习,寄宿在宣武门外的云山别墅,并且自编教材,办了个贫民补习学校。他告我说,某处正出售的儿童读物,是“教联”(当时党的外围组织)所主办的。于是我特意到那里买了两本,寄给我的妻子和表妹,她们那时正在学习识字。云程给人的初步印象是平易近人,不骄不躁。第二次我们的直接接触是在1933年的冬季,他已从大学毕了业回到本县,约我到县立一高小,托我给他往县立初中介绍教员位置,因我那时在县中学任图书管理员兼任附小教员…  相似文献   

8.
《北京支部生活》2007,(9):68-69
我父母生有我大哥、我和弟弟三人。弟弟患痴呆症,生活无法自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我们三人现均已进入而立之年,我和大哥已成家独立生活,弟弟未婚仍与父母共同生活。今年1月份,父母因患病相继去世,后就弟弟新的监护人确立问题,经我和大哥协商,由他作为弟弟的监护人。自今年2月初至今,弟弟与大哥共同生活,但因大哥未尽到对弟弟监护职责,致使弟弟多次走失。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3,(8):90-91
我是幸运的,在年轻的时候就知道了自己爱做什么。20岁的时候,我同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在我父母的车库里开创了苹果电脑公司。我们非常勤奋地工作,只用了10年时间,由两个穷光蛋组成的公司就扩展成拥有4000名员工的“庞然大物”,价值也达到20亿美元。在公司成立的第9年,推出了我们最好的产品——Macintosh电脑,当时我刚过而立之年。  相似文献   

10.
1933年三四月间,张学良在上海险遭暗杀. 那时,张学良方过而立之年,任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北平军事委员会代理委员长、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等要职,统辖数十万重兵,坐镇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热河、察哈尔7省及北平、天津两市,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中国风云人物,时人都称之为"少帅".  相似文献   

11.
“我出生在德国名城汉诺威,当时父亲正在那里留学,学习机械工程专业。1933年,父亲取得了博士学位,便携母亲和我回到了上海。那时我才4岁。”  相似文献   

12.
衰人骥骥     
宋石男 《廉政瞭望》2013,(18):42-42
杨小骥坐3路公交穿过整个城市来到我家,只为了给我送一套乒乓球海绵和胶皮。我留他吃饭,他不肯,说耍回家。一年前的杨小骥可不是这个样,那时无论哪个朋友叫他吃饭,他都有求必应。那时他还没有孩子,每天去球馆教球,一月可挣2000来块。现在有了孩子,这收入显然不够。  相似文献   

13.
《北京支部生活》2009,(9):52-54
我叫杨政,是门头沟区斋堂镇杨家村人。我曾经有一个外号,叫“杨百万”。因为我的钱过百万的时候,是1989年,那时“万元户”还被算作致富典型。  相似文献   

14.
乡情永恒     
湘乡,是我的家乡,也是我的摇篮。我14岁在白田参加工作,3年后进县城,而立之年走出湘乡,不惑之年离开湘潭,在长沙“知天命”,如今人生之船又已过“花甲”,真是岁月如流。  相似文献   

15.
乡情永恒     
湘乡,是我的家乡,也是我的摇篮。我14岁在白田参加工作,3年后进县城,而立之年走出湘乡,不惑之年离开湘潭,在长沙“知天命”,如今人生之船又已过“花甲”,真是岁月如流。  相似文献   

16.
五十多年前初读胡绳,我还是个中学生。读到的是先在《中学生》杂志上连载的历史文章,后来收入《开明青年丛书》,书名叫《二千年间》。我至今还记得,可见印象之深。胡绳那时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报纸的编委和作者,不便用本名在《中学生》上发表文章,用的笔名是“蒲韧”,《二千年间》也仍旧。所以严格说,那时我只是初读“蒲韧”,而不知“胡绳”。  相似文献   

17.
我出生在农村,小时候家里穷,勉强供我读到初中毕业,我正准备辍学回村务农时,恰逢乡里办农业高中,学校老师叫我去念书,说我的情况可以免费,可那时不光没钱,还因为没有粮食吃。老师们就将自己的粮票5斤、10斤地接济给我。在那个年代,5斤10斤粮票多不容易啊!就是靠着大家的帮助,我念完了高中,靠着学校的补助和政府助学金,我又拿到了大学文凭。那时我有的就是朴素的感恩心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是党改变了我的人生,并把我培养成一名科学工作者,我一定要努力工作以回报党的恩情。  相似文献   

18.
有时我想,高中时代是最值得回忆的.它往往是一个人梦想开花的时候。虽然我的作家梦是我参加工作之后才实现的,种子却是在那时播下的。  相似文献   

19.
1984年,我经人介绍,与爱人相识。那时他在南京高级陆军学院读书,家在农村,生活很困难。我不顾家人的劝阻,和他确立了恋爱关系.  相似文献   

20.
隔着两张办公桌,与我相对而坐的便是我要采访的主人——绵阳市涪城区第二律师事务所主任、党支部书记梁章琼。这位已过而立之年的女性,说话轻轻,条理分明,见人客客气气还蛮热情。想不到她在律师事务所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