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于成长三角理论的汉三角区域增长极营造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长三角理论是营造汉三角区域增长极的重要理论依据。营造汉三角区域增长极应重视促进机构的创建、推进主体的培育、层次型地域空间结构的构筑等。  相似文献   

2.
汉三角区域增长极与中部崛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按照区域经济发展规律,要促进中部快速崛起,必须培育新的、不同层次的、各具特色的增长极。在中部地区空间结构优化方面,应重视营造“汉三角”经济区,积极将其培育成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区域增长极。培育“汉三角”区域增长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已具备一定的现实基础。培育“汉三角”区域增长极应充分发挥政府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和营利性企业组织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历史上形成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实施中西部开放与国家海洋战略,构建起连接沿海与内陆地区的战略支点。广西地理区位与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使其完全具备了构建新"战略支点"的基础和条件。广西新"战略支点"建设必须建立在对自身优势与条件的准确把握上,把深化以广西为起点和中介枢纽的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关系作为重中之重,选准区域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加强通道与物流基础建设,大力发展现代产业,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谋求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广西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强化战略平台的国家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历史上形成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实施中西部开放与国家海洋战略,构建起连接沿海与内陆地区的战略支点。广西地理区位与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使其完全具备了构建新“战略支点”的基础和条件。广西新“战略支点”建设必须建立在对自身优势与条件的准确把握上,把深化以广西为起点和中介枢纽的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关系作为重中之重,选准区域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加强通道与物流基础建设,大力发展现代产业,立足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谋求进一步提升和完善广西区域协调发展布局,强化战略平台的国家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区域结构布局基本是以“一五”时期的计划手段布局为基础形成的,过去主要是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造成全省条块分割,产业关联度低,资源使用率偏低,产品竞争力不强,导致区域的结构效益差,区域竞争能力不强。应通过对全省区域结构调整规划,以“一区”、“四带”为重点,加快进行区域空间布局的调整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大》2012,(11):20-20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希望,将湖北、湖南、江西三省构建以武汉、长沙、南昌为核心的长江中游城市集群,也就是简称的“中三角”,纳入国家战略,从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国家区域战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快速推进,同城效应日益显现,对区域社会治安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推进区域警务一体化,提升区域警务整体效能,实现对区域社会治安的良性治理,益发显得必要。通过深入分析推进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的概念、意义、基础与不足,提出“多层级、多维向、多中心、多动力”推进长三角区域警务一体化的基本发展路径和“...  相似文献   

8.
积极推动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合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分析了推动泛长三角区域发展的重大意义,从历史联系、区位优势、经济联系等角度着重论证了安徽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的时机已经成熟,提出安徽省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发展与合作,重点要从建设五大基地、承接产业转移、推进项目合作、重点区域率先融入、加强研究和宣传工作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叶大凤 《桂海论丛》2008,24(6):68-70
我国国内层面的区域经济合作的迅速发展,要求我国的区域公共政策适时调整。我国区域公共政策在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机构、政策工具、政策协调和监控等方面存在着局限或缺失。我国应实施区域公共政策的转型和创新,从完善政策制度基础、调整政策目标导向、重构政策内容体系、组建区域政策管理机构、构建区域利益协调机制等方面重塑区域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增长极理论,以上海与浙北区域经济关系发展为例,解构上海与浙北的区域经济关系发展历程.两地从明清时期的"邻域渗透型区域经济关系"发展到近代集聚为主、扩散为辅的"腹地中心型区域经济关系",再发展到当代扩散为主、集聚为辅的"腹地中心型区域经济关系".上海开埠后,扮演了长三角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极角色,引领长三角区域经济关系构架的变迁和转型.明清至近代,上海与浙北区域经济关系的发展,是上海与长三角其它地区和整个长三角经济关系发展的缩影.  相似文献   

11.
刘向丽  林康  林纯静 《群众》2020,(2):47-48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支持虹桥、昆山、相城等省际毗邻区域开展深度合作。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的过程中,协同创新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着力打造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是提升长三角区域产业技术水平、支撑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打造虹桥-相城产业创新联合共同体,成为进一步明确长三角城市分工,实现中心城市错位发展,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的重要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2.
海峡经济区竞争性区域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争性区域是拥有独特“地方品质”的区域,以创新和知识作为其发展的催化剂,成为国家乃至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竞争性区域的构建过程集中体现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战略政策要点和与此相配套实施的多级治理措施的高效统一。从竞争性区域构建理论视角考察,海峡经济区作为两岸经济整合的独特区域,其基础设施网络连接性、产学研互动合作、产业集群培育、城市经济协同发展方面亟待推进,竞争性区域特质尚不发育。今后应从基础设施的协调与衔接、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体系建立、厦金特区和福马特区创建、经济运行机制衔接、台湾海峡城市联盟缔结、开展以政府政策协调为中介的公私合营等方面着力推进,以构建海峡经济区竞争性区域配套体系,推动海峡经济区迅速崛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新兴的竞争性区域。  相似文献   

13.
吕永刚  胡国良 《理论月刊》2012,(10):165-168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导区和经济发达地区,未来长三角地区要建设成为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形成高效灵活的区域合作制度是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指标。目前,长三角地区保障区域合作的制度化水平较低,保障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机制体制尚不健全,严重阻碍了长三角地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步伐。本文以破解长三角地区都市圈经济与行政区经济的矛盾为重要线索,以创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示范区为龙头,提出新时期长三角一体化体制机制建设的新思路与新举措。  相似文献   

14.
宜昌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城市的结点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加快鄂西南的经济发展,以及宜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都需要以宜昌为中心构建区域物流体系。宜昌处于长江中上游特大城市武汉和重庆之间,既能受到武汉、重庆的辐射,又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物流发展空间。宜昌构建区域物流体系应以开放、对接、互补、整合为主线,以降低该区域物流成本为核心,以发展第三方物流为重点,加快区域物流体系建设,实现区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徐芳 《政策瞭望》2008,(12):45-47
浙江区域发展情况(一)区域经济发展格局。(1)1978—1990年:"两片四区"的产业空间布局。改革开放初期,浙江在  相似文献   

16.
浅析区域经济协调机制中区域利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论述了我国区域协调机制中区域利益的重要地位,概括了国内在区域协调与区域利益的现状,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构建区域协调机制中区域利益机制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论区域立法协调法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建华 《求索》2010,(4):148-149,35
近年,随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圈建设已经成为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强劲动力和有效方式,其发展问题已经引起政府和理论界的普遍关注。区域立法协调以行政区划和利益主体不变以及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分工为前提,在国家统一法制的基础上,构建行政契约制度和磋商沟通机制。不断强化和完善这些机制,充分发挥其功能,是进一步推进区域立法协调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区域公共管理是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区域公共问题丛生提出的新型治理理念。目前我国的区域公共管理主要依靠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省、市政府之间自发协调两种形式实现。总体而言,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社会参与水平还比较低。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辖区政府的不规范竞争、参与主体协作机制的缺乏、GDP至上的绩效考核制度、区域公共政策的缺乏都制约了区域公共管理的发展。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规范政府间竞争、构建多元共治的网络化治理机制、改革绩效考核制度、构建一体化的区域公共政策成为区域公共管理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9.
区域低碳发展能力是衡量一个区域低碳发展程度的基本标志,关系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效果。针对我国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结合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进展,文章提出了区域低碳发展能力的概念,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德菲尔法等方法,构建了一套含有三个二级指标、17个三级指标的区域低碳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文章认为进行区域低碳发展能力的比较研究,可以为我国各级政府制定低碳发展政策提供参考,有助于提高政策制定的针对性,有利于控制区域空气质量。文章以湖北与湖南为样本,开展了实证分析,提出了湖北和湖南提升区域低碳发展能力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经济具有经济中心空间漂移,消费重心变化,投资与进出口重心变化等特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区域空间格局又发生了很大变化:产业转移使工业空间分布出现从聚集到扩散的新变化;转型发展使服务业向东部沿海地区的集中趋势明显;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并未随区域经济变化而发生根本性改变等。区域格局变化对建设"战略支点"有深远的影响。战略支点建设作为广西的发展定位,应当考虑三个原则:地区优势,包括资源、产业、人文、政治、区位等;宏观要求,国家对广西区域发展的总体安排;战略模式,未来一个时期内广西区域发展的总体构想与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