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综合国力的提升,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务实外交已成为俄罗斯外交的基础.俄格冲突之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跌至冰点,与美国关系持续恶化,遭受西方国家对其地缘战略空间挤压,在政治上陷入孤立,因此拓展国际空间成为俄罗斯的外交优先方向之一.由于对美国拉美政策不满,拉美国家积极同俄罗斯开展合作,俄罗斯同拉美各国在加强政治互信和经贸关系方面出现明显进展.虽然俄罗斯希望通过加强与拉美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市场的合作,对美国的孤立俄罗斯政策形成反制,但其战略的稳定性和持久性受到多方面客观因素制约,拉美国家本身的一体化进程也对俄战略形成障碍.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的东亚政策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是横跨欧亚两洲的国家,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外交政策是东西兼顾,既重视西方,又重视东方。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使东亚地区对于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具有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东亚外交成为俄罗斯大国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东亚政策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参与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与东亚各国的合作,扩大俄罗斯在亚洲的影响,力争在未来的多极国际关系体系中成为有影响力的一极。  相似文献   

3.
以奥巴马总统上台大幅度调整美国对俄政策并"重启"俄美关系为契机,俄罗斯也开始积极调整外交战略,改变以往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强硬立场,转而重新把后者作为外交第一优先。俄罗斯这种"西倾"性外交战略调整会走多远,关键要看美国能否把俄罗斯真正看作一个平等伙伴并化解双方的战略分歧与矛盾以及俄罗斯与西方在诸如欧洲安全、欧洲导弹防御系统等问题上分歧的弥合程度。俄罗斯与西方关系所面临的诸多难以解决的障碍与问题决定了俄战略调整的"幅度与深度",未来俄罗斯外交战略再次"一边倒"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4.
李明博政府的实用主义外交与中韩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博就任韩国总统后推行实用主义外交战略,在维护国家安保利益方面强化韩美同盟和建构韩美日安全协作机制:在谋求经济和能源利益方面扩大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全面合作。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韩美同盟构成李明博实用主义外交战略中的两大政策支柱。  相似文献   

5.
委员会的背景与宗旨苏联解体以后,国际关系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俄罗斯国内也开始了剧烈的社会转轨过程。在这一背景下,许多独立的非官方的学术机构在俄罗斯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迅速发展。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就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组织。俄罗斯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于1992年2月25日在莫斯科成立,其宗旨在于促进制定和实施俄罗斯的发展战略构想、外交和国防政策,促进俄罗斯国家公民社会的形成。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1)制订和评估针对俄罗斯国内和国际问题的前瞻性的方案,以保护俄罗斯在外交、国防及其他方面的国家战略利益;(2)促进俄…  相似文献   

6.
俄罗斯能源外交和中俄能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有着实施能源外交的优势,是能源供应大国,中国是能源需求大国,因此中俄在能源合作领域尤其是在石油与天然气的合作上有着广阔的前景。在中俄油气合作问题上俄罗斯掌握着主动权,中国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在此情况下,中国采取什么样的石油战略和政策,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7.
曾向红  王子寒 《西亚非洲》2023,(1):131-155+160
土耳其是影响中亚地区的重要外部行为体,中亚也是土耳其外交战略布局中的关键地区之一。埃尔多安执政以来,土耳其在新的整体性外交战略的基础上调整了其中亚政策,对中亚的投入和关注度仅次于中东。土耳其的中亚政策目标主要有三:将中亚塑造为“战略纵深地带”,以此为本国“全球性大国”构想提供支撑;推动中亚能源西运,将本国塑造为全球能源枢纽;力推突厥语国家一体化,积极参与中亚事务,配合“东向”的整体性外交政策转型。为实现上述政策目标,土耳其采取了包括首脑外交、经济外交、公共外交、安全外交以及能源外交在内的多重政策工具,推进与中亚国家的全方位合作,以此保障中亚政策的实施。土耳其的中亚政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特征,即政策布局上的国别圈层性,政策工具运用上更倾向于文化手段以及通过平衡战略保障政策实施。从中亚博弈的未来趋势来看,土耳其虽然目前通过采取议题对冲策略实现了中亚政策实施的大幅度推进,而一旦乌克兰危机结束,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趋缓,土、俄在中亚地区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甚至将重塑中亚大国博弈格局。  相似文献   

8.
2010年俄罗斯在外交领域获得诸多重大突破:奥巴马政府在对外政策中大国合作理念在俄美关系中明显体现;俄罗斯与欧盟的现代化伙伴关系倡议进入实施阶段;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向深度和广度拓展;俄罗斯利用金融危机重掌独联体地区的主导权。尽管俄罗斯外交2010年取得了近些年来最为显著的成果,但是俄美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并未消除,俄欧现代化伙伴关系的前景仍充满变数,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仍有亟待解决的问题,北约对独联体地区的政治与军事渗透也并未停止。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俄罗斯东北亚战略的框架和特点日益清晰,它集中反映了俄罗斯对外经济、政治和外交战略的调整和变化,逐步完善对外双头鹰政策的构想。俄罗斯东北亚战略的特征是以加强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合作为先导,扩大与周边国家联系,加速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经济开发,实现俄罗斯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同时,扩大俄罗斯在东北亚国家的影响力和发言权,全面拓展在亚洲的战略空间。俄罗斯东北亚战略的提出,涉及了许多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新问题,这不仅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应用问题,也是具有研究和探讨价值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拥有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储量,这是普京政府新世纪能源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作为俄罗斯天然气最大的传统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俄政策的牵制,今年初俄乌的“断气事件”令欧盟一度紧张就是典型事例。本文试从俄天然气产销战略及其产生背景,欧盟能源外交对俄的挑战,以及俄欧天然气合作前景等方面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当前俄罗斯外交战略最突出的特点是推行经济外交,从这个研究视角出发,作者叙述了俄罗斯推行经济外交的具体措施,分析了中国在俄罗斯经济外交中所处的地位,对“中俄经济合作关系滞后论”、“滞后的经济合作关系必然影响中俄整体合作关系”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目前中俄贸易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其他贸易伙伴相比并不滞后,真正滞后的是两国的相互投资合作,目前两国的经济合作水平不足以影响中俄关系良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能源政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断演进,在开展对外能源合作过程中始终奉行实用主义和经济利益至上原则。俄联邦政府于2003年、2009年先后颁布了《202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和《2030年前俄罗斯能源战略》,其设定的战略目标为:能源安全、能源效率、预算效率和生态安全,在确立国家能源政策的理念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国际能源安全问题在俄罗斯能源战略当中主要被归结为两点,即维护公正的石油价格和保证可靠的能源供应。当前,俄罗斯外交致力于在能源领域确立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其国家利益的国际合作新规则。在21世纪初能源价格大幅攀升的背景下,俄罗斯不仅成为国际舞台上更加强有力的参与者,而且有机会着手对本国经济进行现代化的结构性改革,切实提高本国民众的社会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刘莹  关海庭 《东北亚论坛》2015,(1):72-85,128
新时期俄罗斯外交转型始于2012年开启的普京第三个总统任期,对国内形势、地区局势和国际格局的再评估促使莫斯科开始注重通过软实力建设与多极世界中的不同行为体进行合作,转型首先从软实力政策调整开始。新时期俄罗斯的软实力政策调整主要在对外宣传、教育国际交流和国际发展援助三个领域展开,在对传统公共外交领域进行政策调整的基础上,俄罗斯更加注重公共外交与国际发展援助的机构功能整合,以更有效地兼顾国内发展和国际影响,提升国家软实力,为整体外交战略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4.
进入新世纪,在俄罗斯的外交战略中亚太地区的地位在不断上升。俄罗斯大部分国土位于亚洲,所以在利用外交手段维护国家领土安全,并为本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创造有利外部条件的同时,提升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是俄罗斯实施亚太战略的主要目标与利益所在。目前,俄罗斯与亚太地区的合作主要体现在能源、交通运输、粮食和安全保障等领域。但由于受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俄罗斯参与亚太合作的矛盾心理,特别是与区域内各大国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俄罗斯与亚太关系的发展缺乏稳固的基础,进一步发展面临制约。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的综合国力虽然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平衡国际政治力量对比的重要一极,因此俄罗斯在21世纪的外交战略动向必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六个方面分别考察俄罗斯外交战略可能涉及到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有:外交战略环境、外交战略目标、外交战略对手、外交战略伙伴、外交战略重点、外交战略弱点等,以便人们对21世纪俄罗斯外交战略的走势和特点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相似文献   

16.
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俄罗斯的亚太外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亚太地区在俄罗斯外交政策中占据重要地位。俄罗斯新任总统梅德韦杰夫继续实行务实、平衡的亚太政策。面对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应对全球金融经济危机的严峻挑战,俄罗斯积极开展亚太地区外交活动。俄罗斯积极发展与亚太地区邻国的关系,特别是俄罗斯与中印的战略伙伴关系,广泛参加亚太地区事务,开展多边对话与合作。俄罗斯积极推动国际金融结构和货币体系改革,扩大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安全对话与合作,以及亚太地区安全体系建设。通过发展俄罗斯与亚太地区关系,促进了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为俄罗斯大国外交开拓亚太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是稳定的能源出口大国,中国是能源短缺的进口大国。俄罗斯丰富的能源以及稳定的供应能力为中俄能源合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俄的经济发展也需要中俄两国的能源合作。俄罗斯与中国的能源合作仍存在着许多障碍。俄罗斯的能源外交战略使两国能源合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世界各国对能源的争夺使中国与俄能源合作开发面临日趋激烈的竞争;俄罗斯的政策环境、经营环境和社会治安环境也阻碍着中国对俄能源投资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对美国战略认知的演变过程分为友好合作、竞争凸显和激烈对抗三个阶段。俄罗斯的强势外交和安全政策,表现为俄罗斯对美国和北约的强硬战略姿态以及追求超出自身相对实力的外交和安全目标。俄罗斯战略认知的演变与俄美两国的利益冲突之间有着相互塑造的关系,但是俄罗斯战略认知的变化并不仅仅取决于利益考量。俄罗斯之所以把北约东扩、乌克兰走向、叙利亚局势等看得如此重要,不惜投入大量资源,这是与塑造俄罗斯战略认知的历史和心理因素是分不开的。美国采取的许多对俄政策和行为,正是因为忽略了这些因素,才被俄罗斯看作是“侮辱性”和“威胁性”的,从而导致了双方敌意的螺旋式上升。由于俄罗斯独特的历史记忆和大国情结,俄罗斯对俄美两国的利益冲突作出了激烈的回应,这些回应虽然不利于俄罗斯的国家实力和整体利益,但却是可以理解的。随着俄罗斯对美战略认知的逐步定型,俄美关系在短期内很难实现所谓的“重启”。从俄罗斯对美战略认知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战略认知自身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在受到利益冲突影响的同时,也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深刻影响,从而使得国家的外交与安全政策未必完全遵循理性主义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对于伊拉克战争 ,俄罗斯外交反应经历了强硬—缓和—再强硬的过程。强硬是其反应的基调 ,当前俄美之间的斗争已转向伊拉克战后安排问题。巨大的经济损失、对外经济战略的失败和俄美之间国际战略的严重冲突 ,决定了俄罗斯外交的基本立场 ,对形势判断有误也是导致俄罗斯激烈反应的不容忽视的因素。就全局而言 ,今后俄美之间还必须寻求妥协与合作 ,但由于国际战略利益的冲突 ,两国之间的共同点在减少 ,分歧在增加 ,两国间的斗争将长期继续下去。在短期内 ,俄罗斯的国际战略环境将趋于恶化 ,俄罗斯外交正进入较困难的时期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人对苏联时期外交政策的反思 ,是俄罗斯外交思想渊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苏联时期外交政策的反思在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随着“民主化”、“公开性”的推进即已展开 ,并且成为苏联外交战略调整的重要推动力。这种反思在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继续进行着。如果说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对外政策的反思主要是为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新思维提供理论依据的话 ,那么 ,到这一时期 ,这种反思又构成为俄罗斯外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