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西伯利亚研究》2012,(6):F0003-F0003
乌兰乌德民族博物馆位于布里亚特共和国首府乌兰乌德市东北8公里处。占地面积37公顷,俄罗斯最大的露天博物馆之一。于1973年7月6日开门迎客。博物馆收集了40余幢不同民族建筑风格的建筑物,是从各地迁移至博物馆。馆内还收藏有11000件展品。博物馆分成几个展区,在考古区内有石墓、石柱和石像等;埃文基区内展出埃文基人用桦树皮和鹿皮盖的房子、谷仓和日用品:在布里亚特区有蒙古包和佛教寺庙;贝加尔湖区有哥萨克的木质建筑。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远东地区那乃人的语言发展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但关于那乃语研究的成果主要是在苏联时期取得的。那乃语成为世界严重濒危语言之一,但新时期为其提供了进一步发展的机遇。在生产力水平欠发达情况下,那乃语将继续缓慢发展,那乃人在维护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化方面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3.
谚语和俗语是各民族语言的精华所在,是研究该民族文化的理想载体。俄罗斯是一个信仰宗教的民族,对其影响最为深远的属古代的多神教和后来传入的东正教。古罗斯人信仰多神教的动机各异,或出于感恩,或出于恐惧,或出于二者兼而有之的忏悔。东正教文化中包含上帝至上意识、对精神形而上学的追求、对数字“三”、“七”的偏好以及尚右忌左等思想。这些动机和思想都或隐或现地反映在俄语的谚语和俗语之中。正确理解俄语中谚语和俗语的宗教文化色彩,对学习俄语以及进一步认识俄罗斯民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俄报载文称,苏联解体时居住在俄罗斯境外的俄罗斯人有2560万,其中在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有1270万,在哈萨克斯坦有620万,在乌兹别克斯坦有170万,在波罗的海3国有172.6万,在原苏联其它共和国有300多万。在苏维埃政权年代,这些俄罗斯人对非俄罗斯共和国的开发建设起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苏联解体,这些俄罗斯人在“近邻外国”的生存基础受到动摇,由此而产生的“俄罗斯人问题”正日益尖锐。  相似文献   

5.
圣母崇拜是俄罗斯独有的文化现象,对俄罗斯人的国民性格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圣母崇拜使俄罗新人对于人性的弱点和随之而来的苦难更加宽容,促成了俄罗斯人乐观、隐忍的国民性格.圣母崇拜调和并保持了俄罗斯人的双重性格,促进了俄罗斯人的身份认同,体现了俄罗斯人对人性、对自由的肯定和向往,平衡着俄罗斯人的坚强与脆弱.  相似文献   

6.
与俄罗斯人打交道 ,首先要了解这个民族的习俗。俄罗斯人的忌讳是由俄罗斯传统习惯延续而来 ,主要有以下 11例 :1.左手凶。俄罗斯人有一传统观念“左手凶 ,右手吉”。他们认为用左手握手或用左手传递东西、食物都是不吉利的预兆。如果右手受伤 ,只能用左手时 ,要与俄罗斯人解释清楚后 ,才可使用左手握手或递东西。2 .与俄罗斯人见面握手 ,双方不能呈十字交叉形 ,即二人不能在其上下方再伸手。更忌讳隔门槛即门里门外握手。3.给俄罗斯人送礼 ,切忌送刀和手绢。刀是打架之意 ,刀会伤害友谊 ,使友谊一刀两断。手绢是用来擦眼泪的 ,送手绢会被对…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在俄罗斯的社会转型中,出现了一个从苏维埃人到新俄罗斯人的悄然变化的过程。现今的俄罗斯人生活在一个已经没有了苏维埃外形的时代,可内心仍未摆脱“苏维埃人文思想”的影响,当前牵制和掣肘俄罗斯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便是这沉积不去的“苏维埃人文思想”。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对华舆论消极方面的历史文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俄罗斯媒体上不时出现“中国威胁论”的言论。这种舆论倾向在俄罗斯有着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而其更深刻的根源则要从历史文化层面去剖析。俄罗斯根深蒂固的民族主义,中俄文化的巨大差异和两国交往中历史与现实的矛盾和冲突是俄罗斯人对中国和中国人认知的障碍,也是俄罗斯对华某些不友好舆论滋长的土壤。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地域辽阔 ,横跨欧亚两大洲 ,夹在东西方文化之间。在世界文化图景中 ,俄罗斯和其他国家、民族间隔着一层“铁幕”,它总会摇摆于东西方之间。特殊的生存环境造就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特性格。他们在大敌当前时曾表现出非凡的爱国热情 ,勇敢顽强 ,不怕牺牲 ,但在和平时期 ,一些俄罗斯人又显得懒散 ;俄罗斯拥有堪称世界瑰宝的芭蕾舞艺术以及杰出的音乐、文学和绘画作品 ,但在日常生活中 ,一些俄罗斯人又不太看中较高的物质文化。思考这些现象时 ,我们情不自禁地想起俄国诗人丘特切夫的诗句 :“用智慧理解不了俄罗斯 ,用一般标准衡量不了俄罗斯。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人问题是原苏联国家最重要的民族问题,因其矛盾的尖锐性、在原苏联国家存在的广泛性以及对地区政治影响的严重性而倍受学界关注。本文明确俄罗斯人问题的涵义,基本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三个方面综述俄罗斯人问题研究,并分别对俄罗斯学者、西方学者和中国学者的研究给予扼要评价。  相似文献   

11.
尽管世居穆斯林的人口比例相当高,尽管今日的车臣等穆斯林地区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俄罗斯人却很少提及伊斯兰教文明,在俄罗斯人的认知中缺少穆斯林的概念,穆斯林并没有很重要的地位,更没有成为文明冲突的一方。在俄罗斯学者的笔下,穆斯林只有“鞑靼人”、“山民”和“吉尔吉斯人”。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穆斯林文化是落后的,习俗是古旧的,是终将被东正教或工业文明取代的。这种对穆斯林认知中存在的缺陷也是俄罗斯棘手的民族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联邦的现状恰当时说明了苏联解体后新独立国家在重新确定民族地位、重新建立可行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过程中所面临的严重挑战.俄罗斯处在一个特别困难的境况之中.这个国家是苏联解体后在领土方面受损失最大的国家.苏维埃统治时期给俄罗斯共和国划分的领土只是俄罗斯历史上所占领土的一部分.莫斯科不仅丧失了二战期间获得的领土,也失去了沙皇时代征服的领土.伟大的俄罗斯文化中心波尔塔瓦、敖德萨和基辅,分别是尼古拉果戈理、安娜·阿赫马多娃和米海伊尔·布尔加科夫的故乡,已不再属于俄罗斯联邦.这正象美国失去费城,德国失去威玛,意大利失去威尼斯.重新划分国家边界产生了一批散居各国的俄罗斯人.现在居住在非俄罗斯共和国的俄罗斯人有2,50O万,其中包括乌克兰境内的1,100万俄罗斯人和哈萨克斯坦境内的650万俄罗斯人.假如在俄罗斯目前的疆界内产生社会离心力,俄罗斯能不能维持下去还是个未知数.新俄罗斯面临着许多容易引起争议的政治问题、行政问题、法律问题和体制问题,如政府结构和领土结构以及俄罗斯在独联体内部发挥的作用等.俄罗斯的政治家们到现在为止也没有提出一个新的国家概念.使之帮助动员和团结极化的社会.按作家鲍利斯·瓦西列夫的说法,俄罗斯人还没有发展成一个国家;他们过去不  相似文献   

13.
一些学者认为,在俄罗斯人的思想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观念,即俄罗斯民族是特殊的民族,对于拯救欧洲以及整个人类负有特殊的使命。这被称为俄罗斯的“救世思想”。这一思想最早是通过强调俄罗斯在蒙古人统治期间(1240-1480年)的作用来表达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民意测验对中国的看法值得注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不久,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历史考古和民族研究所继2002年夏天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罗夫斯克、布拉戈维申斯克、达利涅列琴斯克等四个城市对660名俄罗斯人做了问卷调查之后,又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阿穆尔州和犹太自治州,更大范围内采用街头随机抽样问卷的方式,对700名俄罗斯多个阶层、多年龄段、多所有制、多教育层次人士做了一次社会舆论民意调查。考虑到此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在于分析俄罗斯远东地区居民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态度,评估俄罗斯人与中国人合作的意愿程度,以便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这对中俄两国人民相…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文明在人类史上不算太古老,然而,俄罗斯民族在历史实践中,以其卓越的成就尽显风流。俄罗斯人积累了丰富的人生思想,向世界展示了他们英勇顽强、立志变革、勇于探索、追求知识的人生品质。  相似文献   

16.
2014年乌克兰危机和克里米亚回归俄罗斯,对欧洲的意义是确定了欧洲人主导的“新凡尔赛体制”东扩的极限和边界。边界历来都是武力确定的。克里米亚的结局对俄罗斯的意义在于俄罗斯守住了生存底线——底线是俄罗斯未来复兴的基础和前提;对欧洲来说,意味着欧洲东扩已抵极限。从彼得大帝到斯大林,俄罗斯只是在波罗的海东岸地区与欧洲进行过边界拉锯,而在乌克兰,除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斯大林和冷战时期的戈尔巴乔夫有意收缩和放弃外,俄罗斯在乌克兰这个地方基本没有失过手。从对付拿破仑到希特勒的“胜利”经验中,西方人明白,在陆军可以发挥作用的近地,俄国人往往可以完胜。黑海离俄罗斯太近且陆地相连,陆军可以直接进驻;而西方海权国家在此则鞭长莫及。克里米亚对俄罗斯是生死之地,而对欧洲则是重要利益点,为了它,俄罗斯会用全部资源,而西方则不会。如果清楚俄罗斯在乌克兰归属的历史,也就知道2014年乌克兰事件意味着俄国反击欧洲东扩的历史才真正开始。乌克兰事件的影响是全球性的,其中的一些经验教训对中国而言,是有警示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是<瑷珲条约>签订150周年.中国人和俄罗斯人都没有忘记这个有意义的年份:在黑龙江的北岸,俄罗斯人在一种伏特加白酒的瓶子上标注了这样的文字--"纪念阿穆尔州建立150周年";在黑龙江的南岸,中国人在黑河市召开了有俄罗斯学者参加的国际会议--"俄罗斯社会发展:历史与现实--暨纪念<瑷珲条约>签订150周年".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俄罗斯总体人口严重下降的背景下,俄罗斯族人大幅度减少,而原本基数就很大的穆斯林人口却不断攀升。本文特别阐述了在俄北高加索地区、中央地区及俄罗斯族人与穆斯林混居地区由于民族宗教结构的变化引发的社会政治危机以及俄联邦政府处置该问题的相关政策。一个基本的判断是,俄罗斯人将人口下降及老年化称为"人口灾难",而更让俄联邦政府感到不安的是穆斯林人口在迅速增长,由此引起的国家民族宗教结构变化,并将对俄罗斯未来社会政治面貌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俄罗斯总体人口严重下降的背景下,俄罗斯族人大幅度减少,而原本基数就很大的穆斯林人口却不断攀升。本文特别阐述了在俄北高加索地区、中央地区及俄罗斯族人与穆斯林混居地区由于民族宗教结构的变化引发的社会政治危机以及俄联邦政府处置该问题的相关政策。一个基本的判断是,俄罗斯人将人口下降及老年化称为"人口灾难",而更让俄联邦政府感到不安的是穆斯林人口在迅速增长,由此引起的国家民族宗教结构变化,并将对俄罗斯未来社会政治面貌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多少年来,人们都以为译介俄罗斯文化和引进俄罗斯社会发展经验,就是盗窃蕴藏在俄罗斯的火种来照亮中国人脚下的路,可是,岁月飞逝,光阴流转,人们在蓦然回首之际,却发现他们对于俄罗斯的想象犹如镜花水月,黄粱一梦,醒来后将要直面的似乎是十分荒芜的现实。伴随着那个“理想”与“想象”的俄罗斯渐行渐远,自然而然,我们会怀疑文学史或政治理论单方面所塑造的俄罗斯,而渴望知道何以有那么多动荡却能坦然前行的本真俄罗斯。问题是,现代学科制度对人和社会问题进行非常专业化的研究,已经让一般读者的这个愿望难以实现。而要想重塑一个俄罗斯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