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黑社会性质组织与“保护伞”关系密切,基本上每一个黑社会组织背后都有或大或小的“保护伞”,要根除黑社会必须深挖“保护伞”.因此,探析黑社会性质组织“保护伞”的成因意义重大.从行政法学角度来看,黑社会性质组织“保护伞”的成因主要有:一是行政架构上,权力分布的不均衡及集中化;二是行政执法上,工作人员执法不严甚至知法犯法;三是权力监督上,制度设计的不完善.为此,应构建权力有效制约的分立机制;注重程序,规范权力的正当行使;完善相应的行政问责制度.  相似文献   

2.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问题,是当前我国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中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侦查有其特殊性和针对性,是一个多方面、综合的体系,包括成立专案组、外围摸排、深入侦查、追逃、审讯、摧毁黑社会性质组织经济基础、打击其“保护伞”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基本上每一个黑社会组织背后都有或大或小的"保护伞",要根除黑社会就必须深挖"保护伞"。黑社会性质组织"保护伞"的形成与分权制度不完善、权力监督机制不完善、警察招录机制不完善、法律惩处机制不完善等有关,应从制度和操作程序两方面加强控制。  相似文献   

4.
对"黑社会组织"概念的词义分析与实证考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组织是指由众多成员组成,有严密的组织性和组织亚文化,使用暴力、威胁手段,或以其为后盾,控制一定的社会区域或行业,向权力部门渗透并建立保护伞,以牟取经济利益为最终目的的半隐蔽的社会群体.黑社会组织具有成员众多性、暴力性、组织严密性、垄断性、获取经济利益目的性、半隐蔽性、形成自己的亚文化、建立保护伞等特性.凭借权力庇护和组织暴力,在一定社会区域或行业牟取经济利益是黑社会组织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5.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毒瘤。以聚法案例网中的裁判文书为样本,从犯罪人情况、组织状况、行为状况、经济特征及保护伞状况四个方面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现状和特征,从犯罪人个体、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产生的原因,可以更清晰地厘清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根本特征,并结合其特点进一步提出打击、预防该类犯罪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论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宜采用“复合式”方式:在侦查力量投入方面,应考虑从多层面着力。在侦查路径方面,宜数条路径并进。在侦查措施方面,宜数种措施并用,并且必须采用侦查手段。同时,措施与手段的采用必须突出谋略性。此外,还应注意公秘的有机结合等等。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侦查的步骤比较复杂,具体是:1.发现线索;2.秘密初查;3.梳理、甄别材料;4.立案;5.多路径并进,综合施策;6.选择突破口与破案时机;7.抓捕;8.审讯与查证;9.深挖“保护伞”,摧毁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经济基础;10.正确理解法律,依“两个基本”结案。  相似文献   

7.
彭邦富 《公安研究》2002,(5):27-29,50
文章分析了台湾地区黑社会活动猖獗及警方反黑“愈反愈多,愈反愈黑”的原因。阐述了台湾反黑对我“打黑除恶”的启示:必须打掉黑社会的“保护伞”,并严防黑社会参政;必须铲除黑社会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经济基础;必须严刑峻法,充分发挥法律的震慑作用;坚持打早打小,防范黑社会犯罪升级。  相似文献   

8.
打击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及其犯罪的基本前提是对之有全面的了解.我国当前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在组成人员及其结构、存在时间、犯罪手段、活动区域、从事或者垄断的行业、主要犯罪类型、"保护伞"状况等方面均有突出的特征.当前打击黑社会性质犯罪,应当从加强反有组织犯罪的刑事立法、建立反有组织犯罪的稳定机制、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加强司法队伍的建设和推动全民性的反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措施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黑社会性质犯罪是近几年来引起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严厉打击的一种具有极大危害性的犯罪。这种犯罪往往具有组织结构严密、拥有政治"保护伞"等特点,为此类案件的侦查带来相当大的难度。侦查黑社会性质犯罪不仅要斗勇,而且要斗智,要讲究战略战术的运用。针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主要特点,文章提出了一些在侦查中行之有效的侦查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公安部在南京召开的全国侦破命案工作会议上宣布:今后三年将坚决摧毁黑社会性质组织,有力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及时破获公众安全案件。近日在山西中阳县审理的“燕子帮”一案就是一起有组织的进行政治渗透打入公安机关,与政法机关内部腐败分子勾结,编织关系网和保护伞的黑社会性质案件,其犯罪事实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11.
“原则”与“数量”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汇。“原则”,是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数量”,则是指通过计量单位表现出来的事物的多少。然  相似文献   

12.
格里芬借用的概念—“祛魅”和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引入的“异化”概念都蕴含了一个相近的思想批判主客体的分离。但由于两人所处的时代、肩负的使命和建构理论的目的不同,这两个概念又反映出二者思想上的巨大分歧。对此进行比较研究,有利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当代西方哲学,正确评价以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思想,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市场化在农村的推进全面地改变了过去计划体制下农村的传统块状结构组织和整体性社会结构.与此同时,过去"生产队"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因而要从思维认识上转变到农民现代化的核心主题上,改过去"单位化"动员为"市场化"组织调控,才能使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两个论断共同的历史观基础和历史经验基础 ,及其在内容上的内在一致性。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 ,反映了两代领导集体之间一脉相承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反映了本世纪最后二十多年历程中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胜利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5.
从"认识论"向"本体论"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一文,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立后又一次将实践问题提上了哲学的议事日程。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们已经看到,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包括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在内的几乎所有现存的一切,都成了实践的对象。实践的问题不仅是认识论问题,而且是本体论问题。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提出实践问题并成功地指导了一个多世纪世界性的革命运动后,正在回归到实践本体上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前景召唤着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论》的再研究和再评论。这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引…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现代中国迄今无人超越的伟大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他后来走上了“一条中国知识分子唯一正确的道路”,“终于成为了共产主义者”;而在于他为中华民族贡献了别人无法贡献的、他个人独有的东西;而这种贡献是早在五四时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17.
罗静 《前沿》2010,(24):46-48
我们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经历了从"共同富裕"到"和谐社会"的发展。如何考察"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关系,这种发展也告诉我们在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永远没有唯一的、现成的、永恒不变的答案。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赶考“     
考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始终是神圣而庄严的;在一定的意义上,完全可以这样讲,考场如战场,考试实乃命运之门,成败荣辱系于此。半个多世纪前,一代伟人毛泽东,在他走出中共中央在农村的最后一个战略指挥所———西柏坡村口时,以东方式的政治智慧和独特话语,把共产党在全中国的上台执政定位为“进京赶考”。“赶考”路漫漫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离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动身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围的人说:“同志们,我们就要进北平了。我们进北平,可不是李自成进北平,他们进了北平就变了。…  相似文献   

19.
魏欣 《理论月刊》2007,(6):51-53
萨特与海德格尔的思想上的争辩,可以归为生存与存在的争辩。“existence”意味着生存,在萨特那里它形成了主题,而海德格尔的主题却是“being,”即存在。存在与生存的争辩将萨特与海德格尔区分开,揭示出了以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的实质是生存主义,而海德格尔与之无关。  相似文献   

20.
在1990-2005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我国法院工作主题经历了由“稳定”到“公正与效率”的变化。分析引起我国法院工作主题变化的经济原因,有助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司法体制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