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改善民生是社会和谐的基石,民生问题解决的如何直接影响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效果。在我国改革的深化阶段,政府职能的转变、体制重建、阶段推进、经济转轨必然要求政府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和谐;而民生是否改善、社会是否和谐又是对党执政理念、社会进步程度、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程度等方面的直接检验。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将民生问题单列成章,表明解决好民生问题将始终是政府的核心任务,而改善民生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改善和保障民生,就成为化解诸种社会矛盾、问题,避免冲突与对抗的核心,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3.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更加关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为促进社会和谐做贡献。  相似文献   

4.
改善民生是求稳定、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从法理的角度来看,民生问题体现着人类最基本的权利诉求。在现代法治国家,政府理应是改善民生的主要推动者和责任的直接承担者。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改善民生的过程。应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行政法制,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民生问题涉及到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涉及到人类社会总体和个体的关系问题,也涉及到政权巩固、社会稳定、国家发展的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就能有目的地去改善民生,改善民生就能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改善民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相对比较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成为建设和谐社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成为时代的主题。我国传统的社会管理存在着一些不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突出问题,我们必须创新社会管理,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7.
民生问题涉及人民幸福安康,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改善民生作出了全面部署,意味着和谐社会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一个重大课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然要求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和谐,成为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来,我的民生状况有了根本的改观但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需要始终以民生问题为核心,只有更好地改善民生,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化的基础上提出并逐步完善的,具有久远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渊源,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探索道路的经验总结。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改革开放、民主法制建设、和谐文化建设、以人为本、改善民生,以形成构建和谐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保障、精神支撑和社会动力。  相似文献   

1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实现人自身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人与社会关系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作为首要原则,必须着力解决民生、民权、民心、民智、民力、民享、民乐的问题,其中的关键问题是促进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各界对和谐理念的认同,人们也越来越认识到民生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核心作用。和谐民生的本质是利益公正,和谐社会建设中应还利益公正于民生。实现和谐民生,应构建包括利益表达的制度环境、组织化的弱势群体同强势群体进行博弈、政府作为公正的第三方介入协调的三位一体的利益公正机制。  相似文献   

12.
建设以民生警务为导向的开放型警务,是在现代开放社会环境下,贯彻落实上级公安机关指示精神、破解制约公安工作难题的必由之路。要努力打造警民共建的开放型警务,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要努力打造具有时代特征的开放型警务,顺应社会发展的新趋势;要努力打造与经济发展同向同步的开放型警务,为经济发展创造开放、宽松、安全的治安环境。  相似文献   

13.
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性目标,社会主义法治是会实现社会和谐的方式,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最重要的运作机制。和谐与社会主义法治是相容的,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然实行社会主义的和谐法治,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须重视人的精神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也是利益矛盾能够得到有效化解的社会,因此,它必须重视人的精神利益。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精神利益对协调利益关系、加强道德建设、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的活力、提高生活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构建和谐社会不能忽视人的精神利益。  相似文献   

15.
浅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男女平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是体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社会,必然包括两性关系的和谐,而平等是和谐的基础,因此,男女平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推进男女平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目标,也是从性别方面实现社会公正的体现,有助于创造诚信友爱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当今社会,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男女平等,必须从改变传统的性别观念做起,同时,健全的法律保障机制,女性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也是实现这一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发展民主,保障人们的基本权利,为改善民生提供重要保障;改善民生,也是发展民主的内在要求。改善民生,我们才能拥有真正的民主。发展民主与改善民生统一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当中。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公益精神是和谐社会的精神内涵。一个社会要真正实现和谐,必须以公益精神为指导,妥善解决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要妥善处理好政府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和谐;二要充分协调公民个人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公民与国家的和谐互动;三要妥善解决企业自身利益与市场整体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企业与市场的和谐互动;四要协调解决非营利组织自身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实现非营利组织与社会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文明建设中,法治追求的价值标准和目标是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而经济法作为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缺陷的现代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企业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和谐企业建设。企业是劳动关系的载体,建设和谐企业,必须保证劳动关系双方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共建共享,并要以科学的理论和经济政治文化措施来保证。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的建设不仅是人民的意志,而且也升华为执政党的主张。在这个利益分化的时代,如果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将成为社会不稳定甚至动荡的根源。自由与和谐是社会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社会价值,我们应当从法律制度层面加强弱势群体的人权保护、实现利益的公平分配、创造社会自治机制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