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早在数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制陶术就已蓬勃发展;至现代,制陶术应该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然而,恰恰相反,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青铜器逐步从石器和制陶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并逐步取代了陶,制陶术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很多陶艺家喜欢聚集在"瓷都"景德镇这座有着千年陶瓷文化底蕴的小镇从业,也有一批同样痴迷陶艺创作的爱好者,更喜僻静的村庄,自己建窑烧制,做  相似文献   

2.
荣荣 《今日上海》2009,(3):60-61
西塘,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离上海,苏州,杭州都在100公里以内。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西塘在唐、宋时期就已形成村镇,到了元、明朝时,西塘凭借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经济基础和水道之便,发展成一座繁华、富庶的大集镇,窑业、米市、食品、制陶业等行业日益兴旺。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20)
正制陶是人类世俗文化的一种,台湾制陶承接中华传统工艺,又有日本、欧美技法相应合,反映了台湾多元文化独特的一面,陶类制造在生活用品、屋庙造景方面,一直都有相当的规模,如交趾陶、仿古陶瓷、家用陶制品等。1960年,台湾制陶艺术创作开始萌芽,1980年之后,一些留学归台的艺术家带回西方现代艺术思潮与创作技巧,开启了创新活力与追求表现的台湾现代陶艺观念。由于制陶技术的精进,釉药与釉上、中、下彩交相运用,高温、  相似文献   

4.
杨红文 《今日民族》2013,(7):F0003-F0003
华宁县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其陶器被称为"宁州陶"。宁州陶以彩釉为最,有华夏古陶之美誉。明洪武年间(1369年),来自江西景德镇的制陶艺人车鹏点燃了华宁制陶业的第一把火。六百多年来,华宁制陶人用宁州大地的泥与水和那悠悠的历史沉淀,烧出了一个绚烂多采的陶艺世界。最特别的是那绿釉,据说绿得让  相似文献   

5.
北京聋哑女青年王薇、裴宝娟为自谋出路,远赴著名千年陶瓷古镇——陕西省铜川市陈炉镇学习制陶手艺。学成回京,在友人的帮助下,  相似文献   

6.
吴双  陈嘉悦 《中国民政》2022,(16):16-17
<正>地名是社会基本公共信息,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地名,就是一段历史印记,就是一幅风情画卷。十年来,地名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地名信息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地名文化保护不断加强,地名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2015年,安徽省民政厅公布了安徽首批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名单。庐江县金牛镇等入选千年古镇,庐江县龙桥镇黄屯老街等入选千年古村落。图为入选安徽省首批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地名文化遗产名单的池州市青阳县陵阳镇。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上的潭柘寺在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都有着重要地位,有"京都第一寺"之称。潭柘寺位于京西门头沟区的潭柘山麓,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刹,也是北京地区最古老的佛教寺庙之一。提起潭柘寺,民间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俗谚。"寺古神话多"。有千年之久的潭柘寺,自古以来就流传着不少神奇故事。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面向未来发展的千年城市,将实现以历史上"千年古城"的历史文化相对接,这无疑将为通州历史文化的保护利用,提供了历史机遇和展示的平台,同时也为北京城市副中心提供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根基。以"潞城"千年古县为代表的通州历史文化,是北京地区历史上独具特色的京东地域传统文化,承载着两千余年积淀形成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此营建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面向未来发展的千年城市,将实现以历史  相似文献   

9.
德宏古傣文有近千年的历史,长期以来,傣族人民对它十分珍视,因为它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我们今天来研究它,不仅是为了向人们展示德宏古傣文的优秀文化,让更多的人来感受傣族祖先的勤劳与智慧,感受这一优秀文化所带来的魅力,更为紧要的是让人们来学习、珍惜、传承和弘扬并深刻领会这一文化所蕴涵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固有的传统,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立国之本、民族复兴之基。文化自信是人们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历史传统、价值内涵和现实意义的认识、认同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信念。理解文化自信的历史底蕴与时代特征,有助于我们建构民族复兴的未来进路。  相似文献   

11.
《广东民政》2011,(12):34-34
地名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当地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地名文化的研究和老地名的保护工作已引起全球的重视,我国各地文化研究也刚刚起步。南海是个千年古邑,地名文化历史悠久、内涵非常丰富,保护传承地名对打造文化强区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博大精深,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即使在全球化的今天,仍然像一颗灿烂的明珠,熠熠生辉。在儒家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中,所包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对我们今天中学道德教育仍有很重要的借鉴作用。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中  相似文献   

13.
孔繁峙 《北京观察》2017,(10):10-15
随着古都北京再次成为中华民族的国家首都,古都城市的历史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中轴建筑也失去了其原有的历史功能,但古都中轴线作为民族文化遗产,却得以保护并不断注入新的文化活力。北京城中轴线及其建筑,蕴含着深厚的民族传统及历史文化,与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古都城市发展史一脉相承,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独具魅力的古都城市营造体系,是几千年来中华文化孕育的一种特殊的文化成果。它是我国  相似文献   

14.
王克婴 《前沿》2005,(3):188-191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沧桑, 它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功过是非成为世人永恒的话题。本文试从伦理学的角度, 回眸儒学在几千年历史中的盛衰命运, 探讨儒学在历史上遭遇颂扬或唾弃两种不同命运的深层原因: 即儒学创立之初的现实与孔子的理想构造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儒学在中国社会历史实践中的的坎坷命运, 而孔子儒学的理论框架清晰表明———儒文化是一种适合于盛世的道德伦理。  相似文献   

15.
《江西政报》2008,(19):I0002-I0002
在江西新佘西南郊有一片神奇梦幻般的水域。 这里,50平方公里水面烟波浩渺、湖天一色; 这里,100余座岛屿星罗棋布、婀娜多姿; 这里,千年历史文化灿烂夺目、斑斓迷离; 这里,是畅想浪漫爱情的圣地、缔结美好姻缘的殿堂;  相似文献   

16.
民族文化关系结构的独特性与中国文化的连续性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把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作比较,人们常常会说,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之一,在于它有着不曾中断的连续性,即它那种似乎为世界其他文化所罕见的上下数千年生生不息、延绵不绝的文化脉络,它那世代相承、前后相因的历史轨迹。然而,当我们谈论到中国文化的这种历史连续性特征时,还必须同时注意到,中国文化无论是在其萌发生成的最初阶段,还是在以后漫长岁月的演进过程中,从来就不是由一个单一民族创造的文化,而一直是作为一种内部有众多民族文化并存的多元复合的文化形态而存在的。因而这一文化之能长久地连续性地  相似文献   

17.
地处秦巴山区深处的重庆巫溪县宁厂古镇,拥有数千年制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然而,就是这样一座顶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金字招牌、镇内还有众多文保单位的千年古镇,如今却面临“人走镇荒”的尴尬:保护规划难落实,投入不足,建筑加速朽坏、倒塌,仿佛进入死亡倒计时。  相似文献   

18.
《前进》2017,(12)
<正>一、时代的课题,历史的需要中国悠久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和魂,是我们民族数千年发展的动力,也是当前和今后发展的根本和基础。只有在延续传统文化血脉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才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开创灿烂辉煌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改变了百年来中国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文化中一个不可  相似文献   

19.
《群众》2010,(6):F0004-F0004
虞山镇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是常熟市的经济、政治、文化、金融中心.是一座融“山、水、城”为一体的千年历史文明古镇。一座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文化昌明的现代化新城。  相似文献   

20.
朱奚红  倪黎 《群众》2011,(1):37-38
一方千年历史润泽的传统文化沃土如何孕育出面向未来的全新文化硕果?一汪曾经泽被了数万文人雅士的沧浪之水如何在新时代的文化洪流中甘霖普降惠及寻常百姓?政府搭台、社区给力、百姓当家,苏州市沧浪区以鲜活的公共文化实践回答了上述疑问,唱响了一曲全民齐奏的文化交响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