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赵淦 《创造》2001,(9):43-43
昆明滇池明珠的海埂,不仅有风景秀丽的公园,有国家体委训练基地,还有云南民族村,云南民族历史博物馆,现在又多出了一个以收藏民间古玩、历史文化、文物著称的场所,她就是全国最大的私立博物馆——翰荣轩文化艺术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今日民族》2020,(8):4-7
正第一次接触民族乐器制作,白春芬就尝到了"别样一番滋味"。当时,云南民族村(以下简称"民族村")因节日演出急需两面大鼓,制作任务就交到了少数民族乐器制作与改良大师薛文安身上。白春芬供职的"民族村"哈尼寨子与薛文安的工作室相邻,平日有空,她常去向薛文安学习演奏民族乐器。那一次,薛文安让她帮忙把做鼓用的牛皮洗干净,叮嘱她"今天必须洗完"。白春芬没有怠慢。可当伸手去水里捞牛皮时她才发现,即便用尽全力,也只能捞起一张牛皮。"共有4张,在盐水里浸泡之后,每一张都有二三十公斤重,我的体重也才四十来公斤,光是捞牛皮就够呛。"更让她想不到的是,牛皮不但沾满血污,而且腥膻  相似文献   

3.
辛其马 《创造》2014,(4):50-51
正不同的家风和成长背景酝酿出不同的人性,善恶之分最后都要走向善恶之战,法治的介入必不可少。滇池路是昆明一条比较有名的路。说它"有名"是因为它通向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那里有闻名的云南民族村、国家体育训练基地、草海"观景赏鸥"大坝,以及许多酒店餐厅,还有大片的住宅区和高档楼宇。可就在2013年10月14日下午发生了一件事,当时的新闻是这样报道的:"昨天下  相似文献   

4.
一、开发建设海埂云南民族村旅游基地的必要性云南是一个有二十五个少数民族的边疆省份,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其中,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就有十五个。在海埂风景旅游区开发建设云南民族村,集中反映全省二十五个少数民族的文化、民俗和民情,充分体现各少数民族团结、平等、繁荣、进步,坚持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既能促进各民族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共同繁荣,又可作为向国内外游客宣传介绍云南的一个窗口,提高云南各民族在全国、全世界的知名度,从而促进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的发展。发展旅游事业是云南扩大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先导产业。昆明作为国务院首批命名的二十四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的旅游景点,形成  相似文献   

5.
来自北京的年轻游客汪杰在春城昆明街头没能见到想像中的情景 :身穿鲜艳、醒目民族服装的市民随处可见。但他的遗憾很快在云南民族村、石林、大理蝴蝶泉、丽江云杉坪等景区得到弥补 ,穿上各民族的服装留影纪念 ,浓缩了他在彩云之南的种种新奇见闻。然而汪杰也发现 ,要想在云南看到绚丽多彩的民族服装 ,风景区、宾馆饭店歌舞宴会上可以满足 ,但包括许多少数民族年轻人在内的普通云南人日常生活中 ,在穿着上和他并没有太大的差别。汪杰的感受也是很多初到云南的外地游客所共有的。首届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在民族大省云南举办 ,这次博览会以全面…  相似文献   

6.
云南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开发民族人文资源,发展民族风情旅游业,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促进旅游业与商业贸易相结合,发展城市民族经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在开发民族风情旅游及旅游购物消费市场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相继开发了云南民族村、石林、大理、丽江、版纳等民族风情旅游区,为发展民族经济做出子巨大贡献。1995年,到云南旅游的海外游客达59.69万人次,国内游客达1600万人次,全省旅游收入61.15亿元,外汇收入水平1.65亿美元。旅游业成为继烟草之后云南有一新的支柱产业。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旅游消费的增长,云南奇异的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还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7.
昆明滇池明珠的海埂,不仅有风景秀丽的公园,有国家体委训练基地,还有云南民族村,云以收藏民间古玩、历史文化、文物著称的场所,她就是全国最大的私立博物馆——翰荣轩文化艺术博物馆。私人收藏之多,堪称中国之最被誉为云南最大的民间珍宝馆和全国最大的私立博物馆——翰荣轩文化艺术博物馆,占地40余亩,投资数千万元,于1999年4月建成开馆。博物馆建筑面积一万多平方米。馆内设6个展厅,收藏展示馆长罗焕新先生集两代人数十年的珍藏,其藏品包括云南历代名人书画,云南青花瓷器,少数民族服饰,建水紫砂陶,以幻龙为代表的古…  相似文献   

8.
节日     
在昆壮族同胞欢庆“三月三赛歌节” 3月27日,风和日丽,游人如织的云南民族村锣鼓喧天,歌声飘扬,近千名在昆壮族同胞在云南民族村壮族村欢庆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三月三。自24日开始,文山州政府、省壮学研究会、云南民族村就在民族村内举行了以壮族传统歌曲为主的赛歌活动,除壮族歌手外,彝、白、藏等民族的歌手也同场献艺,以这种形式庆祝三月三节在昆明尚属首次。27日下午的庆祝活动把赛歌节推向了高潮,来自文山、玉溪等地的壮族文艺工作者及云南民族村的各族演员们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还举行了壮族传统的祭竜仪式和壮族人民…  相似文献   

9.
《创造》2006,(12)
年度策划:真实的滇池事件:滇池,云南人的母亲湖。古往今来,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围绕滇池。时至今日,滇池润泽着流域几百万人。滇池流域,贡献了云南全省GDP的25%以上(2005年数据)。不知从何时起,这个全国第六大淡水湖开始出现污染,日胜一日;也不知从何时起,谈滇池色变,滇池治理成为昆明人、云南人时常关心的话题——虽然昆明人早已不喝滇池水;也不知从何时起,这颗高原明珠,逐渐失去光华。政府关注滇池污染并大规模展开行动始于1993年。在过去的13年里,滇池的保护和污染治理已经花费了4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0.
最近,笔者陪外地客人去了一趟位于海埂的云南民族村,觉得比过去变化很大,大门口的独木成林,栩栩如生;傣族村门口,傣族少女用树枝轻轻地给客人洒上吉祥之水,婚俗表演虽收点费(180元/场),但决不为难游客,表演也十分认真(还伴有歌舞),彬彬有礼,让游客大饱眼福,留下美好印象。白族村里民居前边手持绣花绷子,为游客表演绣花的少女,神情之庄重从容,引得众多的游客和摄影爱好者驻足拍照留念。纳西村古乐悠悠,还热情邀请游客参与其手牵手那音乐节奏热烈欢快的群舞之中;彝族村的彝族舞及民族团结广场上的藏族歌舞,傈僳汉子…  相似文献   

11.
《创造》2006,(12):30-31
事件:滇池,云南人的母亲湖.古往今来,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都围绕滇池.时至今日,滇池润泽着流域几百万人.滇池流域,贡献了云南全省GDP的25%以上(2005年数据).不知从何时起,这个全国第六大淡水湖开始出现污染,日胜一日;也不知从何时起,谈滇池色变,滇池治理成为昆明人、云南人时常关心的话题--虽然昆明人早已不喝滇池水;也不知从何时起,这颗高原明珠,逐渐失去光华.政府关注滇池污染并大规模展开行动始于1993年.  相似文献   

12.
熹微 《创造》2016,(4):26-27
正建设供水安全保障网是解决云南省水资源分布不均的治本之策,是支撑云南跨越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中央新时期冶水惠民政策统领下,云南省委、省政府把水利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中之重,出台硬实政策,投入真金白银全力推动水利改革发展,云南水利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期间的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是滇池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性工程,是云南省优化配置水资源的一项重大工程,是云南省治水、兴水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利奇迹。自2013年12月29  相似文献   

13.
上青秀山,登高讨彩头;游孔庙,穿汉服"穿越"古今;逛庙会,品"民俗大餐";到民族村,感受最炫民族风……春节期间,虽然南宁气温骤降,但阴冷天气并没有阻挡过年的喜庆。大年初一上午,上青秀山登高的市民和游客已经络绎不绝。"一家人雨中登高别有一番风味,最  相似文献   

14.
盛会 《人大论坛》2012,(9):42-42
据报道,昆明市滇池管理局有关人士表示:将计划对游客征收10元生态保护费,这一项目正在申请审核中。(8月6日《人民网》)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为净化环境出钱出力也未尝不可,但昆明拟出台的收取“滇池生态保护费”作法却引来非议,我以为引起非议的原因当有两点:一是游客身不受益却要代人受过。滇池的污染让人揪心:水葫芦云集,蓝藻疯长,...  相似文献   

15.
云南──多民族之乡,这在国内外都早已享有盛名,许多从事民族学、民俗学、人类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到这里来采撷,国内外游客不辞艰辛都要到云南来,以目睹这美丽、神奇、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为乐。顺应民心,符合民意,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一座新型的民族文化殿堂──云南民族博物馆在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内落成,占地二百亩,建筑面积三万多平方米。云南民族博物馆汇集丰富多采的优秀民族文化遗产,无疑对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全面宣传云南,扩大对外开放具有重要的意义。管理这样一座新型的民族…  相似文献   

16.
《创造》2007,(2):8-8
白恩培:治理好滇池事关富裕民主文明开放和谐云南建设 秦光荣:必须把滇池治理作为现代新昆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2月25日,省委、省政府在昆明召开滇池污染治理情况汇报会.  相似文献   

17.
正说起旅游去云南,想必不少人对其都是爱恨并存。爱,因为云南确实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地方,它不仅有令人向往的"艳遇"丽江,还有滇池、石林、洱海、玉龙雪山、香格里拉……似乎所到之处都令人回味无穷。恨,每一个旅游爱好者都即刻想到"购物"、"打人"等负面新闻。这些,对于一个以旅游为经济重要组成结构的省份、美丽云南而言,确实是一处硬伤。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云南省委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8,(23)
正11月18日,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主办的"滇台青年自行车环滇池体验营"交流活动在昆明启动,吸引来自台湾中华大学、台北商业大学、台北城市科技大学、中原大学、元智大学等台湾高校师生58人,以及云南青年骑行爱好者60人参加。参赛者大部分都是首次在海拔近1900米的高原骑行,此次环滇池骑行活动,采取两岸青年两两一组、共同骑行的  相似文献   

19.
信息     
《今日民族》2006,(6):62-63
全国人大民委调研组到云南调研近日,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多吉才让为组长的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调研组在云南省对7个人口较少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唐金龙)大型电视文化纪录片《中华民族》开拍5月19日,经国家民委、中央统战部办公厅批准,大型电视文化纪录片《中华民族》在云南民族村举行开机仪式。云南省民委副主任木桢、省民委文教处处长鲁德忠、中国民族音像出版社社长刘宇辉、云南民族村总经理袁兵出席开机仪式。这部大型纪录片将陆续在云南等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历时1年的拍摄,并将于2007年6…  相似文献   

20.
    
  解之诚图 《创造》2010,(12):68-69
曾经的滇池是那么令人向往,文人孙髯翁曾不遗余力地歌唱它的碧波荡漾,“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一副大观楼长联描绘出了“高原明珠”滇池的绝美画卷。她很早以前就被称为云南的母亲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