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少萍 《今日民族》2001,(11):40-43
白族居住的大理洱海地区,是云南历史上纺织文化的摇篮地之一,据有关考古资料,洱海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主要分布在剑川、鹤庆、大理、祥云、宾川等地,这些遗址中连连发掘出形制多样的陶制纺轮等手工纺织工具的遗物。苍山马龙遗址中仅是陶制的纺轮和纺坠就有车轮形、圆锥形、梯形、珍珠形等,共40件;而在宾川白羊村遗址中出土的纺织器具,有石制和陶制的纺轮,陶制的纺轮有5种样式;剑川海门口遗址中出土的陶制的纺轮则有8种样式。唐初白族先民的纺织业已达到较高水平,据《西洱河风土记》载:“有丝、麻、蚕织之事,出、绢、丝、布、…  相似文献   

2.
钟瑜 《今日海南》2014,(6):18-19
<正>他有着一种特别的洒脱,揣着"徐霞客"的情怀,游走天涯;他也有着铁汉的柔情,谈到海南本土文化的遭遇,有点伤感;他在海南20余年间,走村串巷,寻访古迹,所到之处,无不被海南留下的人文景观所惊叹,用镜头摄下数以万张图片和撰写了近百万文字,利用网络平台发声,几乎每条微博的更新,都会引发数万粉丝的呼应——他就是全国著名网络名人,曾获得腾讯网全国十大网络意见领袖,海南网意见领袖的刚峰。  相似文献   

3.
要让传统文化永远留在后代人鲜活的记忆里,首先要让它存活在我们的生活里.文化是一个有生命的、有根的有机体,而生活就是滋润它的源泉和母体.只有活在生活里的文化才有生命力.在社会急剧转型,经济飞跃发展的今天,我们的一些历史的、传统的东西正面临着被遗忘、被抛弃的危险.保护、传承民族文化与发展民族经济似乎成了一个顾此失彼甚至互为代价的二难悼论.然而,大理周城白族的扎染业同时兼顾了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承,使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契合点.实现既保护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又成功发展民族经济.  相似文献   

4.
《创造》2008,(5):18-25
汶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境东南部的岷江两岸。是阿坝州的南大门,有“川西锁钥”和“西羌门户”之称。是大禹的故乡。县城威州镇,居县北部杂谷脑河与岷江交汇地,海拔1326米,距省会成都159公里,距州府马尔康204公里。  相似文献   

5.
汪莎 《求索》2013,(8):101-103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美学的奠基人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建构了他的美学体系。他对审美与艺术的剖析在西方关学思想史上具有重大且深远的影响,他通过审美判断和艺术中关的密切联系分析出美的本质问题。辨别判断之美与艺术之关运用审美判断进行区分并详细说明了四个切入点,因为它是分析艺术之美的基础。艺术之美的根本点是判断之美,也就是取决于审美判断并高于判断之关。它与通过审美判断而得出的判断之美都是以无功利、无概念的形式为基础,但是并不是所有事物通过审美判断都能成为艺术,因为艺术是审美过程的提炼.是以美为根本点的最终形式。  相似文献   

6.
7.
和谐教育应该是德育、智育、美育的有机整合。德育是“神经元”,它解决的是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问题;智育解决的是提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问题;美育是从审美角度,通过人们对现实的审美观察,在审美实践中陶冶人的情操,美化人的心灵,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德育、智育和美育的完善形成和谐之美。重视科学的途径,忽视了艺术的途径,已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8.
In the “Friends of Photographers” room featuring paper-cuts, clothworks and Shanxi‘s noodles, the 88-year-old granny Fan Lanying, sifting cross-legged on a kang, was leisurely working on her piece with her septuagenarian daughter Guo Lan‘e. On the eastern edge of the kang was a small table. Not far from it, Li Xiuying and her daughter-in-law Yang Xiufang were seated, busy paper-cutting. They are all artisans with a three-generation pedigree. At several food stands, quite a few people were sitting around tables, sampling Shanxi‘s noodles.  相似文献   

9.
每个人都会自然过渡到不再用童话或寓言的眼光去看待其它生物的时期。问题是即使已经长大,我们对身边生灵的认知却并未增加多少。我们仿佛有足够理由相信自己就是地球的主人,因此可以毫无愧疚地自命为“灵长”而无须怀疑。但那些生命——飞翔,激动,奔驰或爬行的生命,它们有多少理由值得在我们身边逗留,甚至如此生生不息,每一秒都显得比人类活得更充实自在——即使是盲目的乐观,这已不是宗教或诗学的观念可以解答的问题,对此稍加深思就会发现,人在不能足够解释其它生命的存在时,必将面  相似文献   

10.
隶书由小篆演变而来,由原来较整齐的长方形、均匀圆转的线条变成结体方折、横画留有“蚕头燕尾”的近代书体,据说这种字体是当时下层小官吏、工匠、  相似文献   

11.
龙成鹏 《今日民族》2016,(10):31-35
正大理是一座活着的历史名城。历史没有断裂,历史流淌在生活之中。对话新老大理人,听他们阐述大理的当代价值,阐述他们的大理理想。理清历史与现实的脉络张锡禄著名大理史研究学者任职于大理州博物馆、大理大学问:云南历史上,大理处于什么位置?张锡禄:云南的历史从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算起,到现在是2100多年。这中间,有1300多年大理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搬到昆明是元代  相似文献   

12.
<正>我明确地知道,我创作的是"山水"而不是"风景"。风景是具体的、实地的,它可以清晰地展现景物的自然地理特征;对于风景的感知是以人们直面景物的视觉真实为前提的。而"山水"则不然,它是从认识自然景物的本质特征出发,是对自然之"真"的摄取,通过"山水",使人们建立起与自然本性以及宇宙根本规律"道"的联系。这也就决定了中国山水画的表达方式是概括的、写意的,是主观再造的,是表现自然的精神意态的。作为"山水"的山水就不是外在于我们的客体,而是  相似文献   

13.
气功是中国的一种传统保健功夫,是养生学的一个组成部份。养生学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即达三千年之久。出身于中医世家的北京气功研究会副理事长焦国瑞大夫认为,气功是一门科学,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深入研究气功的作用,已成为进一步探索中医基本理论和生命奥秘的一个新课题。气功是怎么回事那么,气功是怎么回事?「气」又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呢?按照中医学的理论,所谓「气」是指人们身体内部的「元气」,也称「内气」、「真  相似文献   

14.
沐泽 《台声》2008,(3):59-64
“这绿岛像一只船.在月夜里摇啊摇”.这首传唱两岸的《绿岛小夜曲》.给人无限神秘的美感。其实,歌中所唱的“绿岛”实指台湾本岛.但人们还是愿意把这首流行歌曲当成诠释绿岛的浪漫情话。  相似文献   

15.
两个多月前,一位普通的农村党员干部去世了。但不寻常的是,这位村支书的离世,惊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惊动了众多媒体。我也因此认识了用一生诠释人心、实践、奉献的这位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  相似文献   

16.
徐彦 《贵州民族研究》2016,(12):137-140
文化生态变迁一方面给白族扎染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提高其知名度,另一方面也让白族扎染陷入了发展瓶颈。在文化生态变迁的背景下,以周城白族扎染为例对白族扎染艺术装饰性变化进行探讨,着重分析文化生态变迁下其装饰性变化的特征及原因,并基于白族扎染艺术装饰性变化的辩证分析讨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17.
灵动、飘逸、秀雅、遒劲,字如其人。捧读苏宗林先生近期书法作品,犹如一股清新的风扑面而来。线条在阳刚与阴柔相结合的碰撞之下,其书法艺术渐入佳境,给人刚柔相济的美感。这是一种境界。俗话说:“书以言情”。在一种行云流水的动感之美中,苏宗林先生的人格魅力、志趣情操得以充分展示。  相似文献   

18.
瑞士的建筑师总是用他们独特的创造力给我们带来新鲜的感受.建筑师们总能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一部分加以发挥利用,最后坦然贴上"Swissmade"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沐泽 《台声》2008,(5):65-70
台湾是一多山的海岛,全岛绝对高度高于1000米的土地面积占32%,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超过20座。然而当人们说到台湾的高山时,总是不约而同想到阿里山。其实在台湾中部还有很多崇山峻岭,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素有台湾第一高山及东北亚第一高峰美誉的玉山。 北起三貂角,南接屏东平原的玉山山脉绵延300多公里,横跨南投、嘉义、花莲及高雄四县,总面积约达10.5万公顷。玉山主峰海拔达3952米,山顶常年积雪,更显现其山脉山势巍峨之美。玉山之美,美在山势挺拔,尤其是主峰颇有王者之尊。站在山巅,但见群山如丘,河溪如带。远望太平洋,回首台湾海峡,只觉天地相接,浩气无穷。玉山之美,美在常年积雪,远望如玉。玉山之美,美在云瀑、日出、林涛。玉山之美,美在峭壁、断崖、峡谷。玉山之美。美在奇葩异卉。登玉山而小天下,是许多台湾人的愿望,随着两岸交往的日益频繁,或许不久后,身在大陆的我们也能一览玉山之美。  相似文献   

20.
黄光男 《台声》2011,(6):84-87
美,原本就是一项信仰,也是一种认知的行为。 美,不知何时出现、何时有情趣,或者说有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