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湘评论》2014,(18):55-55
视网膜效应小李很想买一辆宝石蓝颜色的汽车,觉得这种颜色比较独特。但当他打定主意后,却不断发现街上出现这种颜色的汽车。这种"发现"在心理学中称为"视网膜效应",意思是当人们过于关注、追求某一种东西,或者是拥有了某件东西或某项特征时,就会比别人更容易注意到跟自己同样的东西或特征。成功学大师卡内基曾经说过:当一个人只知道自己的缺点、而不知如何发掘优点时",视网膜效应"就会促使这个人发现他身边拥有类似缺点的人,进而使得他的人际关系无法改善,生活也不快乐。  相似文献   

2.
一位好教师应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人,为什么没有激情?因为他发现不了自己的可爱之处和伟大之处。认识自己是自古以来人类对自己提出的一个很高深的命题。在"认识自我"这个问题上,长期以来我们走进了一个误区:在评论、总结和交流的时候,总会自贬三分。当然,在交往中自贬一些未尝不可,但在内心深处绝对不能自贬。一个人永远不会超过他追  相似文献   

3.
父亲:当儿昨夜想到写信给父亲和儿媳的时候,禁不住流下泪来了。儿自受难到昨天,都是很解脱很达观的。你的儿子是人世上最刚强、有志气的人,他只知道人类、只知道社会,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习气。不独你的儿子自己相信,人们都把他看待成一个有志节有能为的人物。但是,父亲,人们只知道儿是钢铁一般的硬汉,他们哪里晓得儿是一个最富感情、最柔肠的小孩子!  相似文献   

4.
语丝     
一名舞者一天没训练,他自己知道:两天没有训练,他的教练知道:如果三天没有训练,他的观众知道。有些人之所以在成功的阶梯上停滞不前,是因为他们自以为站在自动扶梯上。  相似文献   

5.
时间作为一个意蕴丰富的范畴,与人类的整个社会生活紧密相连。马克思所关注的是属人的时间,是人的本真存在状态,他将时间问题放置在人类社会生活领域,得出一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时间观。可是在分析了资本主义现实世界的真实存在之后,马克思发现工人阶级完全处于时间异化的状态。他站在劳苦大众的立场上把人视为人,以人道主义的关怀主张人性的复归、全面占有自己的本质,最终真正达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于雷 《党课》2006,(9):67-69
癌症是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之一,在医疗技术大幅度发展的今天,很多曾经被视为绝症的疾病都已被人类征服,但癌症仍然是医学界一座难以攻破的堡垒,人们往往谈癌色变。研究发现,现代人患癌症的比率正在逐年升高。甚至有科学家推算,到2020年以后,癌症会像感冒一样普遍。  相似文献   

7.
正我是一支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曾经作为病毒的我是人类的"敌人",经过"改造"后,现在的我为人类撑起了健康的"保护伞"。曾经的我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在2019年末出现在人类的视线之中。我不断地复制自己,制造出一支病毒大军,在全世界肆虐而行。直至现在,我已经感染了超过1亿的人口,有很多人因为我而生病甚至死亡。在与人类的对战交锋中,  相似文献   

8.
过电奇人     
他不但可以触摸220伏的电源,还能控制通过自己身体的电流强度。过电奇事在黑龙江省绥化市安庆县,打听一下张树涛,发现好多人都知道他。今年48岁的张树涛个子不高,长相普通,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有超能力的人。“我现在做的就是人体通电试验,这是咱们平常用的220伏电压  相似文献   

9.
谎言三叶草     
人总是要说谎的,谁要是说自己不说谎,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有的人一生都在说谎,他的存在就是一个谎言。有的人偶尔说谎,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这是一个谎言。谎言在某些时候只是说话人的善良愿望,只要不害人,说说也无妨。在我心灵深处,生长着一棵"谎言三叶草"。当它的每一片叶子都被  相似文献   

10.
据统计,至今全球博客数量已突破1亿,中国的博客网页达到了1600万个,越来越多的人在申请自己的博客。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博客在网页上侵犯了别人的名誉权,究竟该由谁承担责任?2006年8月2日,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对中国博客第一案作出了公开判决。今年39岁的南京大学副教授陈堂发,是传播学硕士、法学博士。一天,陈堂发发现中国博客网一组“长套袜”日记(博客主人“K007”)指名道姓地谩骂他是“烂人”、“猥琐人”、“流氓”。陈认为这是在对自己人格进行肆意辱骂和攻击,他的第一反应是给网站打电话,要求删除这些内容。他打了中国博客网的客服电话,…  相似文献   

11.
人生需要一种自己打倒自己的勇气和能力。齐白石70岁变法,原因是他对自己的画风无法再忍受了。换言,他比别人更讨厌自己的旧作。果然,此后老人画出一批面貌一新的东西。虽然我们认为他70岁之前的画均可珍视。但不变法,齐白石就不是齐白石,可能还在湘潭乡下给人家打窗户门呢。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我不知道为什么人们引用的时候,故意丢下后面这句。孔子说的是选择的重要,而非伪逊。他强调的是,人要像照镜子一样观人,并根据别人的效果来校正自己。翻一翻《论语》,会发现孔子的学说因时因事彼此常有矛盾,…  相似文献   

12.
你以为你是谁?□张书省接触一位省长秘书,我说你的担子不轻啊,他说,我知道你指的是什么,我很小心,我给自己写了一个条幅:“你以为你是谁?”每天看。一瞬间,我发现面前这位年轻人,可亲可敬。因为,人经常会忘了自己姓甚名谁。河南那个张金柱,就忘了自己姓甚名谁...  相似文献   

13.
学会珍视     
1995年底,刚过而立之年的孙友佳被组织上调到黑山县八道壕工商分局任局长。面对两乡两镇一个大矿的辖区,他知道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 “当一个人学会了珍视之后,才能知道自己生活的意义。”这是孙友佳与职工、业户谈心时的核心话题。上任一个月后,一位局业务骨干中午喝了酒,违反了责任状,他毫不手软地进行了处罚;一位职工执法时骂了业户一句,也被他按章处罚。“处罚的目的就是让大家知道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 有一个市场的大厅,被排水问题困扰了多年,特别是一到雨  相似文献   

14.
人类进入20世纪后半期,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人类对付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大,但是,人类也变得越来越脆弱,人类不知道哪一天会因自己制造的科技成果而毁灭人类自身。人类变得越来越聪明,可以登上月球,可以向火星发射飞行器,但也越来越愚蠢,不知道如何在地球上和平相处。正如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写的,到了21世纪人类已拥有可以毁灭自己的力量,但在道德方面没有取得任何值得骄傲的成就。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也说过,人类僭取了上帝和自然的权力,但没有上帝那种智慧。处于这种境地的人类是非常脆弱的,就像儿童拿着子弹上了膛的枪一样。人类不能只有自然科学就够了,人文科学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一、和谐、协调统一———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经过理性反思发现 ,导致当代人与自然紧张和对立的主要责任在于人自身 ,是人类自己将自己推向了毁灭的边缘 ,对自然 ,人类不应仅仅看到通过斗争取得胜利 ,人类更应学会与她和平共处。换句话说 ,人类应该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人与自然的关系时 ,明确提出 ,作为自然存在物的人必须和自然界和谐相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曾提出了三个基本思想 :1、人是一种自然存在物 ,人离不开自然界。“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① 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作为一种自然存在物的人…  相似文献   

16.
梁衡 《新湘评论》2012,(5):42-43
南国冬日,冒着凛冽的海风,我来到福建惠安,看一个给全世界留下了永远的爱,自己却没有得到爱的人。三年前,我到川藏交界的康定,无意中知道那首著名的《康定情歌》的发现整理者是一位叫吴文季的人,原籍福建惠安。以后就总惦记着这件事,今天终于有缘来访他的故居和墓地。在抗日战争时期,吴文季一身热血  相似文献   

17.
梁衡 《学习导报》2012,(5):42-43
南国冬日,冒着凛冽的海风,我来到福建惠安,看一个给全世界留下了永远的爱,自己却没有得到爱的人。三年前,我到川藏交界的康定,无意中知道那首著名的《康定情歌》的发现整理者是一位叫吴文季的人,原籍福建惠安。以后就总惦记着这件事,今天终于有缘来访他的故居和墓地。在抗日战争时期,吴文季一身热血  相似文献   

18.
乐岗华 《求贤》2006,(3):18-18
第一,“高人点将”。一些领导同志,特别是主要负责人,一旦发现某职位出现空缺,首先会从自己知道的人中去过一遍,再从自己熟悉的人中去物色。确定对象以后.甚至点到具体的人,职能部门在知道领导同志的意图后,要么畏首畏尾,要么“正正规规走过场”.要么明知一般也只能暗喻,既不敢去了解更深层次的真实情况,更不敢认认真真去发现有用的线索,怕“惹一身的骚”。  相似文献   

19.
我在省委党校第六期轮训班,经过近半年的学习,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十二大精神的理解,特别是对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时期学习理论的重要性有了新的认识。 (一)只有加强理论学习,才能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列宁说:“如果有一个人说自己是共产主义者,同时又认为自己根本不需要知道其他任何事物,那他就根本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要确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成为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必须学习,“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列宁选集》第4卷第348、349页)。  相似文献   

20.
提起沈鹏先生,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书法家、诗人。其实,他还是一位编辑出版家。沈鹏先生退休前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副总编,将自己的大半生奉献给了编辑出版事业。而他在美术评论、书法、诗词等方面的成就,都是业余时间取得的。《笔墨精妙词翰双绝》一文中,沈鹏先生珍惜光阴、不懈追求的故事,让人钦佩不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