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吞口,是富源水族地区较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产物。水族群众至今还保留着在门口悬挂吞口用以避恶的习俗,逢年过节还要祭吞口,唱祭把歌,流传着吞口的神话传说,水族手工艺人擅长雕刻吞口,形成鲜明吞口文化。吞口雕刻较为精细,大多用秋木、冬瓜等质地细腻和不易变形的木材作原料,由当地手工艺人在原材料上进行画样、雕刻出整体,然后另削一柄矩木剑横插入嘴,以突出其驱鬼降魔功效,最后再用红、黑、白、黄四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彩绘图纹。富源县古敢水族乡是我省水族较为聚居的地区,至今还保留着在门口悬挂吞口木雕用以驱邪避恶的习俗…  相似文献   

2.
肖渊实 《前沿》2012,(1):181-182
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访谈、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吞口"舞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水族"吞口"舞具有很显著的文化特质。本文对"吞口"舞的文化特质进行细致地剖析,为这项云南水族所独有的民俗传统体育活动的保护与弘扬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面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像一面镜子映照着该民族的生活与信仰。在云南这片广袤土地上流传的众多面具艺术中,彝族虎头吞口以其粗犷豪放的风格而独树一帜。吞口,作为镇宅面具盛行于中原,传入彝族地区后,与这个民族崇拜黑虎的传统理念结合在一起,就成为最能体现彝族文化精神气质的象征符号。虎头吞口既有形厚质硬、刀法流畅的木刻,也有用葫芦瓢彩画三两笔勾勒而成的,顶端一般保留木勺柄形状,以便悬挂。楚雄彝族巫师毕摩在绘制吞口时,着意突出猛虎的特征,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五虎吞口”。这种吞口在一个大虎头内含有四个小虎头,即额头上面一个,两…  相似文献   

4.
支媛  杨和为 《前沿》2013,(10):142-144
水族笃信鬼神,不仅表现在民族祭仪中祭祀祖先神灵,还祭拜各种自然神灵及超自然神灵,不仅在端节、卯节中祈求神灵降下丰收和福佑,还在巫术中请神挡鬼,获得心灵的安慰。水族人跟鬼神的关系之密切体现在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多神信仰的原始观念至今仍延续在水族族群中,反映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一、灵魂是人的根本 彝族先民相信并信仰灵魂,认为人及一切事物、现象都有灵魂.对人而言,灵魂既决定着人的生与死,是人的生命的本源,又决定着人的生理状况和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民间信仰体系中,神灵主要有神、神仙、人鬼、菩萨、妖魔五大类。从理论上说,神仙与其它四类神灵是截然不同的:神仙既重灵魂又重肉体,是灵魂肉体同时长生不死的人;而其它四类神灵有的是自然崇拜的结果,有的是人死后灵魂所化,都重灵魂而轻形体,是万物有灵论和灵魂不死观念形象化的产物。但是自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神仙思想和神仙信仰以后,由于中国人对神仙的偏爱,其它四类神灵在漫长的信仰过程中,也逐渐向神仙靠拢,有的演变为神仙,有的沾染上仙气,出现了奇异的仙化现象。  相似文献   

7.
云南少数民族民间美术展览是云南民族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云南少数民族民间美术,面积近千平方米,按照民间美术的角度把整馆分为两大部分两个展厅。一楼陈列云南民族民间的立体造型艺术;二楼展现云南民族民间的平面造型艺术,总以9个小专题的形式陈列。一、云南民族民间立体造型艺术吞口面具主要展现云南各民族在节日活动和各种民俗事项中的形形色色的木雕、陶塑、纸裱、草编、兽皮缝制、葫芦瓢、棕皮等为材料制作的手工艺品,如禄丰县彝族火把节时耍大刀舞面具;文山壮族草编面具、富源水族吞口等。神桩祭台力图再现云南少数…  相似文献   

8.
潘春 《今日民族》2009,(8):29-30
云南省水族族别确认时间较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曾被划入相近语系民族。云南水族主要聚居在富源县古敢水族乡境内,其他地区分布较少。就富源水族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是:1.由于富源水族处于散杂居地区,现能讲水族话的本民族人员已经很少。2.本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工艺制作,如音乐、舞蹈、器乐、雕刻、印染缺乏传承人。3.民族服饰的制作已被淡化,传统服饰制作传承乏人。  相似文献   

9.
水族的铜鼓文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聚居在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及其附近地区的水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古老、文明、智慧、勤劳的成员之一。水族的铜鼓文化源远流长,是构成了水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水族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
信仰的力量     
阚平 《前进》2014,(7):61-62
<正>信仰是啥?信仰就是历史自觉,信仰就是心中的理想。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是亘古不变的,一是高悬在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高贵信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断地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靠的就是信仰的力量。作为当代共产党人,坚守精神家园首要是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人有信仰虽陷艰难意志不摧,党有信仰必破险阻斩获光明。信仰是崇高的。高尚的信仰,是净化灵魂的甘露,是催人奋进的动力。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人总是要有  相似文献   

11.
历史是通过信仰的培育、人性的不断改造而走向自由的进程。一个国家必有其灵魂与躯壳,灵魂者,信仰也;躯壳者,经济物质也。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不是单纯的经济转型.而是整个社会结构即“经济一政治一文化一社会一生态”五元结构模式的转型。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体系,价值观念体系的核心是信仰,也就是说,中国人的信仰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建设或文化重塑的核心问题,信仰重建是当代中国人最高的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12.
水族精心挑选赛马、细心饲养赛马和独特的"跑马"方式,形成了水族赛马文化的基本要素,是水族民间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当前,我们应当唤醒民众民族文化的保护意识,传承优秀的水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使水族赛马文化得以进一步地挖掘、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3.
一、人口与分布 水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全国现有水族人口近35万人。分布在大西南的黔桂边境,以贵州境内最为集中。其中又以三都水族自治县最多,有16.5万人,占水族总人口的47.7%,其次是荔波、榕江、都匀、独山等县市,水族人口都在2万人以上,再次是丹寨、雷山、剑河、从江、黎平、平塘等县,水族人口也在千人到万人以上。此外,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与贵州相邻的南丹、宜山、融水、环江、河池、都安、来宾等县市也有水族1万多人。  相似文献   

14.
王丽梅  戴宏图 《求索》2011,(5):98-100
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还是西方传统文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精神信仰(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三大问题始终都是人类社会所要面对的永恒话题,并且根据对他们的不同认识与理解而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文明模式。要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可以先从这几个关系去解读,进而了解他们在文化之间存在的一些本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生存现状与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渊实 《前沿》2010,(2):195-197
文章通过走访调查和文献资料法对云南省水族的传统体育文化生存现状进行研究,发现这些古老而内容丰富的水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如今已濒临灭绝。为了进一步挖掘和保护水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针对水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实际发展状况提出一系列保护传承措施。  相似文献   

16.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匀市,39万多人口中(1986年末),少数民族人口有22.8万多,占全市总人口一半以上。水族有25,319人,主要分布在该市的王司区、小围寨镇、城区和坝固四个区、镇。其中王司区有19,881人,占全市水族总人口的78.52%。人口最多的属王司区的阳和、基长和奉合3个水族自治乡,合计14,933人,占全市水族总人口的59.22%。都匀市水族人口分布总的情况是:大部分聚居,小部分散居。  相似文献   

17.
唐静琦 《今日民族》2008,(10):46-48
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水族传统得到较好保持。云南省富源县水族与三都县水族同源,但由于早年迁入云南,他们的语言、习俗等已不尽相同,在音乐文化方面也是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18.
建红英 《求索》2011,(3):66-68
在人的观念中,肉体与灵魂是可以分开的,而且灵魂并不会因为肉体的死亡而泯灭。人活着,灵肉一起,人死了,灵肉分离,尸体消逝而灵魂永存。在灵魂与肉体分离的时刻,现实生活里的人生世界与信仰观念上的灵魂世界构成了所谓阴阳两界的对立,这种对立需要仪式进行沟通,以打通阴阳两界,实现生者与死者的心灵对话。因此,人们创设了葬礼,它展演着精神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对立与统一,架起了阴阳两界沟通的桥梁。对于肉体与灵魂的二元思考、对于生与死的界限分析以往多集中在宗教、哲学、风俗学领域,从人类学角度考察的则较为少见,本文拟从人类学仪式理论角度解读丧葬仪式背后人们的信仰观念和社会礼俗。  相似文献   

19.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访谈、田野调查等方法,对中国水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原始古朴的水族传统体育具有独特的教育、健身、娱乐、竞技功能.针对当前贵州高校体育教育现状存在的具体问题,分析将水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贵州高校体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提出在贵州高校引入水族传统体育对策与思路,对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7,(1)
布洛陀信仰是壮族的民间信仰,是壮族的精神灵魂,虽然它有一定的积极因素,但是负面影响仍存在。要对布洛陀信仰的价值进行提升,应当引导这种信仰虽有崇拜但不迷信,以崇拜物为媒介把族群与国家命运相联、体现对人的价值尊重、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观念,从而提升信仰的价值目标。还应逐步引导布洛陀信仰虽有自我但不自大,要把守规则提升到崇法、赞扬真善美的精神归属以提升信仰的价值谋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