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兴伽问题目前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缅甸的主要议题之一。但是,并没有多少人知道罗兴伽的历史。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为什么罗兴伽人在极力地把他们的名字从孟加拉人改成罗兴伽人,以及罗兴伽这个名字是怎么出现的。英国殖民者占领若开邦之后,出于政治和经济目的带来了很多的孟加拉人。这是截至目前罗兴伽问题都尚未得到解决的缘起。1948年缅甸独立之后,由于议会政府采取了错误的政策,罗兴伽问题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产生了更多的问题。稍后,一些国际组织也介入该问题。本文的写作主要是笔者在若开当地进行的田野调查、访谈和利用了一些原始文件基础上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信仰伊斯兰教的罗兴伽人纷纷乘船离开缅甸,成为新时代的"船民"。他们之所以"投奔怒海"远离自己生活的地方,一方面来自于他们与同样居住在缅甸若开帮的信仰佛教的若开族人之间的历史旧怨的矛盾;另一方面来自于缅甸政府没有给予他们公民权。2011年缅甸新政府上台后,建设一个包容性的政府成为新政府改革的目标。罗兴伽人问题的最终有效解决,成为缅甸新政府面对的重要考验。  相似文献   

3.
缅甸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从公元 1 0 44至 1 885年是缅甸的封建社会时期 ,经历了蒲甘王朝、实阶王朝、邦牙王朝、阿瓦王朝、东吁王朝、贡榜王朝等几个封建王朝的更迭 ,逐渐形成了与其历史发展相适应的独特的行政结构。一、缅甸行政的“蔓荼罗”结构在对早期东南亚政治发展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模式进行考察和研究后 ,美国学者O·W·沃尔特斯提出了一种“王圈”理论 ,或称为“Mandalas (蔓荼罗 )理论”。沃尔特斯认为 ,“王圈政治结构的存在是东南亚早期历史的一种普遍现象 ,“东南亚早期的政治版图是从史前时期小殖民人群的网状组织发…  相似文献   

4.
何平 《东南亚》2004,(4):36-41
在缅甸的历史传说中 ,有一个叫做太公的王国 ,据说是缅甸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缅甸的许多史籍在论述早期历史的时候 ,都提到了这个“太公王国”。据英国学者潘尔在其《缅甸史》一书中引述的缅甸史籍《大史》的记载 ,“太公王国”是由一位来自印度迦毗罗卫 (Kapilavastu ,也译为迦毗罗越 )的名叫阿毗罗 (AbhiRaja)的首领在伊洛瓦底江中游建立的。阿毗罗有两个儿子 ,长子叫甘罗记 (KanRajagyi) ,次子叫甘罗额 (KanRajange)。阿毗罗死后 ,他的两个儿子为王位继承发生了争执 ,于是决定用比赛修筑寺庙的方式来决定由谁继承王位。结果 …  相似文献   

5.
序言——一条街道的两边在目前东南亚各国的首都当中,缅甸的首都仰光是一座最留有东南亚古老风貌的城市。当然,这从反面说明了缅甸的经济发展落后,国民生产总值长期没有增长(或者几乎没有增长)的现实。对于这种古色古香的美丽,人们很清楚,缅甸人是不会象外国游客那  相似文献   

6.
姜永仁 《东南亚》2003,(1):42-49
一、早期原始崇拜缅甸文化是在骠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在孟族文化的影响下变得丰富多彩的。它吸收了印度文化的部分内容 ,兼容了适应缅甸的成分 ,并使之形成了具有缅甸特色的文化。① 孟族源于华南 ,其祖先为我国百濮族群 ,大约于公元前 2 0 0 0年进入缅甸境内 ,是最早从我国南部进入缅甸的民族。② 骠族据认为也是源于我国氐羌部落 ,同缅族同源 ,大约于公元 1世纪前后进入缅甸境内。当印度文化尚未进入缅甸以前 ,孟族和骠族的先民信奉原始宗教。缅甸人以农业为主 ,农业种植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手段。因此 ,气候的好坏就显得特别重…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引起了国际社会,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的普遍关注。作为中国西南方向的重要邻国,缅甸总体上反应比较积极,但具体行动不多。缅甸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本身对于中国而言,是中国想要塑造周边经济和安全共同体的举措,对于中国经济转型和地区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于缅甸自身而言,"一带一路"倡议总体上是缅甸发展的一大机遇,缅甸可以借此搭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便车"。对如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开展政经合作,缅甸社会普遍担心安全利益受损、中国在缅影响力过大等。中国在缅甸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过程中,应重视双边之间的认知差异,做好增信释疑工作,促进双边合作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应用茶叶方面,缅甸人胜人一筹。他们不仅将新鲜茶叶制成干茶冲泡成茶水饮用,还擅长将新鲜茶叶腌制成湿茶和其他食品拌在一起直接嚼吃。缅甸人称这种茶为拌茶。缅甸人在嚼吃拌茶时习惯佐以茶水,也就是说,在同一时刻既喝茶水又吃茶叶,真可谓"物尽其用"。拌茶是缅甸人用来待客的传统食品。缅甸人以好客著称。当客人登门时,主人便会端来各种点心热情招待,其中拌茶是必不可  相似文献   

9.
缅甸人有一句谚语说:“多得象蒲甘的佛塔。” 位于伊洛瓦底江中游的缅甸历史名城蒲甘,是一座塔城。蒲甘曾被称为“四百万宝塔城”,这当然是夸张之词。据七十年代初统计,蒲甘有大大小小的古佛塔五千多座,而当地居民不过三千多,塔竟比人还多,难怪蒲甘以“塔城”而闻名于世了。 塔城的形成 公元十世纪,缅族势力崛起于缅甸中部。1044年,缅王阿奴律陀建立起缅甸历史  相似文献   

10.
在缅甸墨吉群岛至安达曼群岛之间的海域上,有一群以小船为家,终年在该海域的两百多个小岛间漂泊移动的居民,这就是被称为海上吉普赛人的缅甸莫肯人。 莫肯人的人数究竟有多少,目前还无法弄清。但是,外界对莫肯人的情况,则在19世纪初就已有所了解。1828年英国人在关于缅甸情况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曾经写道:“在墨吉群岛散居着一种被缅甸人叫做查隆或帕塞的人种。由于受到马来人和其他海盗的侵害,以致这些可怜的人过着极其不安定  相似文献   

11.
黄素芳 《东南亚》2007,(1):58-64
腾冲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与缅甸毗连,是古代西南丝绸之路的重镇。这里商业繁盛,文化发达,人才辈出,是著名的侨乡。据1988年的统计,华侨有23854人,华人12916人。①研究腾冲华侨对于华侨华人研究和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对腾冲人移居缅甸和泰国的历史和原因做初步的考察。一、清代以前腾冲人出国的历史考察腾冲人出国到东南亚的历史同云南与东南亚的交往密不可分。云南与缅甸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汉王朝。汉在云南开辟“博南道”,在今保山设立永昌郡,保山最西的腾冲与缅甸山水相连,是西南出国的必经门户,因此历史上与缅甸交往…  相似文献   

12.
缅甸,世代以佛教传国,是一个尊崇佛教的王国。缅甸人对佛教的虔诚是充满着神秘又深邃的色彩,他们每到一座佛塔寺院,几乎都是即时打坐,并静修冥思。不禁令人钦佩他们笃信佛教的虔诚,以及对心灵的莫大寄托。 缅甸的佛塔寺院,是五步一间,十步一家。这也是缅甸的最大特色。 多数游客为“玉”而来。 一般去缅甸游玩的人,不是对佛教或对当地纯朴的民情有浓厚的兴趣,就是热衷于购买当地的宝石。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中俄两国关于"移民"定义的歧义进行了辨析,利用俄罗斯学者的调查研究成果,对当代旅居俄罗斯远东的中国人的现状,包括其在俄就业结构、收入水平、未来去向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从历史文化角度对"中国人口扩张论"作了解读和批驳.  相似文献   

14.
在缅甸长达两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先后建立过孟人、骠人、掸人、缅人的国家或政权。从1044年到1885年,是缅甸的封建社会时期,经历了蒲甘王朝、实阶、邦牙、阿瓦王朝、东吁王朝、贡榜王朝等几个封建王朝的更迭,逐渐形成了与其历史发展相适应的独特的行政制度。本文通过对缅甸各封建王朝行政机构的组成、行政建制的变化、行政决策与运作以及官僚体制等的宏观考察,试探求与把握缅甸封建社会行政制度的形成过程与发展脉络。一、蒲甘王朝和分裂时期行政制度的形成缅甸封建社会的行政制度,开创于蒲甘王朝时期,在随后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形成了…  相似文献   

15.
有关罗兴亚人问题的研究,因对其族群的产生、概念和境遇有不同视角的见解,故形成了缅甸罗兴亚人问题的视差。~①由于视差长期存在并日渐歧异化,罗兴亚人问题的来龙去脉难以真正厘清,并在缅甸转型的背景下形成新的碰撞和冲突。罗兴亚人问题的症结除了缅甸主体大缅族主义和佛教中心主义对罗兴亚人穆斯林群体的偏见与排斥、缅甸转型与政局变动导致的罗兴亚群体日益边缘化、社交媒体发展助长的仇恨蔓延等,还在于视差影响下缅甸国内滋生的"穆斯林恐惧症"情绪以及缅甸主体民族与罗兴亚人及其国际支持者的压力对抗。罗兴亚人问题虽然在缓慢推进,但罗兴亚人孜孜以求的"生存空间"却没有得到相应改善,其前景仍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2月1~31日)●1~2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访问缅甸,1日,在缅甸首都内比都与缅甸总统吴登盛、外交部长吴温纳貌伦以及缅甸议会高级官员分别会谈。吴登盛在两人闭门会谈开始前说,希拉里的访问将"具有历史意义",成为两国关系的"新篇章"。当日晚上,希拉里前往仰光以私人晚宴形式与缅甸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昂山素季见面。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在缅甸持续了半个世纪之久的军人专政宣告结束,国家政治转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在此过程中,多党制和普选制的规则得以确立并逐步完善,民主政治的框架初见雏形。国家政治转型为缅甸乡村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变化的领域囊括了乡村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缅甸乡村社会在政治转型中呈现出新的面貌,但这一重要的课题在学界还未得到应有的关注。通过在缅甸乡村社会中长期的田野调查,本文发现军政府时代之后的缅甸乡村社会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具体的变化主要包括村落共同体的裂变、乡村权力结构的转型、村民与国家关系的变迁,等等。概而言之,在过去的10年,缅甸乡村政治生活的主旋律逐渐从"抗争政治"向"派别政治"转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缅甸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圣达 《东南亚》2002,(3):59-64
尽管中国有关缅甸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但现代社会科学意义上的缅甸研究 ,却是进入 2 0世纪后才开始的。长期以来 ,对缅甸历史的研究一直是中国缅甸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研究领域包括了缅甸历史、文化、民族、经济、政治各个方面。目前 ,中国学者正在加强对当代缅甸经济和政治、民族问题以及毒品问题的研究 ,并努力加强与国外缅甸研究同行的学术联系。本文拟对中国的缅甸研究作一个简要的回顾与展望 ,限于篇幅 ,囿于所见 ,难以论述得全面周到 ,尤其是在提及研究成果方面难免遗珠之憾。一、中国缅甸研究的主要成就中国古代文献中…  相似文献   

19.
在缅甸,常见男人头裹素色头巾,这种头巾,缅甸人称为“岗包”。缅甸男子的裹头风俗始于蒲甘时代(公元11世纪至13世纪)。过去,从老百姓到王公贵族都讲究“岗包”的裹法,帝王、大臣和豪门贵族裹头时都露出脑顶,不同的是,帝王裹头时,脑门后留片笔直向上的巾尾,而大臣和豪门子弟裹头时,则留两片笔直向上的巾尾。“岗包”既是装饰品,又是权势的象征。皇家贵族用的“岗包”,一般都镶有金边或织入金线,  相似文献   

20.
在美国看来,缅甸正在进行真正的变革,正处在民主转型的早期阶段,是推动缅甸改革朝向美式民主的关键、难得的历史机遇。为力图主导缅甸未来和政经社会改革,美对缅全面接触,促压结合,启动发展援助,实施"经济接触"与"军事接触",同时寻求在缅甸问题上与中国的协商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