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细枝末节上斤斤计较、连新裤子都舍不得穿的道光皇帝,在涉及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主权问题上,却因为无知而盲目大方!这样的皇帝,即使再节俭,也只能算昏君!  相似文献   

2.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作为一国之君、唯我独尊的皇帝,大多挥金如十,极尽豪华奢侈之能事。道光皇帝的节俭,在中国封建帝王中可以说风毛麟角。他倡导勤俭治国,狠刹吃喝浪费之风,这对我们今天反对“舌尖上的浪费”,仍有警示和反省作用,也蕴涵着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八闽之地自开化以来,功名最盛者莫过于林则徐了,在封建社会的评价体系内,他是有清一代数一数二的"能臣""廉吏",民国以后直至今日又有"民族英雄""禁毒先驱"和"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三大荣誉,这都已经是历史教科书里的定论。然而盛名之下谤亦随之,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初,道光皇帝就以"轻启边衅"为名将他撤职发配,明眼人都知道那不过是道光皇帝屈服于英国人的压力而找的台阶,林则徐的老师、时任军机大臣的王鼎  相似文献   

4.
北禾 《正气》1996,(11)
节俭皇帝杨坚隋文帝杨坚是以节俭著称的皇帝。一个封建皇帝,拥有最高权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如能做到不奢侈,已属不易,而杨坚极力要求自己过着平民百姓一般的简朴的生活,更是难能可贵。他的车、服、日用东西破了,随时修补,不做新的,他配止痢药时,宫中竟找...  相似文献   

5.
★道光皇帝晚年,以文宗(咸丰)长且贤,恭亲王奕明而敏。会校猎南苑,诸皇子皆从,恭亲王获禽最多。文宗未发一矢,道光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道光皇帝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遂密定储于文宗。论者以为可  相似文献   

6.
一、节俭模式在中国古代,用"节俭模式"治理国家最卓有成效的帝王是西汉第三任皇帝汉文帝刘恒。刘恒最受史学界肯定的,还是他的"节俭治国"思想。刘恒在位期间,禁扰民、禁送礼、禁浪费,甚至连显示皇权威严的诸侯、属国献供礼等都废止了。即位初,有人献千里马,刘恒就此下了"红头文件",诏告天下"朕不受献也","令四方毋求来献。"不建楼堂馆所。刘恒在位23年竟无一项大型建筑,连小建筑也不搞,只要是劳民伤财的,一律不批。据《汉  相似文献   

7.
刘建明 《党课》2013,(18):106-107
闲来读书,读到了一些有关宋太祖赵匡胤的逸闻轶事。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做了皇帝,定都汴梁(开封),建立了大宋王朝。他不仅是一代开国明君,而且还是一个倡导节俭并以身作则的皇帝。  相似文献   

8.
故宫旧称“紫禁城”,“紫”字是指紫微星垣,代称皇帝。因为天上恒星中的三垣,紫微垣居中央,太微垣、天市垣陪设两旁。古时候认为天皇应住在天宫里,天宫又叫紫微宫。人间的皇帝自诩为天子,“太平天子当中坐,清慎官员四海分”,所以紫微星垣代称皇帝,又因为皇帝居住的内城严禁黎民百姓靠近,所以又称紫禁城。紫禁城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5),是在宫廷政变的基础上出现的。公元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大兴土木建设宫殿郊庙。朱元璋作了30多年(1368—1399)皇帝,死后他的孙子朱允文即位,年号建文,四年后(1403)朱允文被叔叔朱棣赶下皇帝宝座…  相似文献   

9.
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一天,大学士、军机大臣王鼎双手紧握一封写给道光皇帝的遗书,就在皇帝正度假的圆明园上吊自杀。他以生命为代价的举动,仅仅是想对皇帝提一条几乎全国人民都会支持的合理化建议。结果此举变成了徒劳,不仅未能上达天听,也不为世人所知。  相似文献   

10.
"日月共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仰太岳相公。"整个封建社会的宰辅唯有张居正敢裱这样一个压皇帝一头的对联,并用纯黄金打造,极为嚣张地挂在家门口,张居正的确是牛啊!但牛人都有他"牛"的资本。近日,细读熊召政先生荣获第六届茅盾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在道光末年中进士,是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门生,被授以“检讨”官职。一天,穆彰阿上朝向咸丰皇帝保奏了曾国藩,请求皇上重用。咸丰皇帝听了,就问曾有什么超人才能。这一问倒把穆彰阿问住了,惶急中,他脱口而出:“曾国藩善于留神,过目不忘。”咸丰皇帝听了决定先试试曾国藩的才华。两天后,咸丰皇帝传旨让曾国藩初一卯时在中和殿候见。  相似文献   

12.
欧少久艺名欧宝姗。他不仅将相声等北方曲种首先传播到贵州,而且为贵州培养了几代相声演员。在解放战争期间,他竟给大总统蒋介石算卦,让许多人佩服至极。1946年夏天,欧少久表演相声《姓名学》。他说:清朝有一位道光皇帝,就冲这个名字他就  相似文献   

13.
正清朝道光皇帝驾崩那天,一位叫古伯察的法国神父一行正在中国旅行,此时他在途中一家茶馆喝茶。古伯察很想与在座的几位中国人讨论一下道光之死,比如皇位由哪个儿子继承,继承后又会采取什么政策,他认为这些问题一定会引起大家的兴趣。他循循善诱想让每一个人发言,然而,"他们只是茫然地摇摇头,时而悠闲地吐出一缕青烟,若无其事地呷着大杯的茶水"。还不错,一个有点身份的人从椅子上站起来说话了,不过却是有点热嘲冷讽:"听着,朋友!干吗要去伤精费神想那些无聊的推测呢?这事归大臣管,他们拿着俸  相似文献   

14.
田焕成的财大气粗和"抠"在嫩江县出名.有的领导和他打交道十几年,他没请人家吃过一顿饭!他的理论--股份制,钱是大伙儿的,该花的花,该省的省.有这样的管家,是股东的福分.  相似文献   

15.
制止公款吃喝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群众听腻了,“公仆”听烦了,谁硬要老调重弹由他自讨没趣好了。我这个人是很有点自知之明的,不谈乏味的,说些有趣的。先讲一个清朝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天道光皇帝接见某大学士,说到无话时,  相似文献   

16.
历代封建帝王中,开国君主大抵比较注意节俭。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据《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赵匡胤乘坐的车辇,是一顶普通的肩舆(轿子),毫无豪华装饰,丝毫看不出"銮驾"的威严  相似文献   

17.
唐崇跑官     
唐玄宗李隆基特爱享受,把宫廷音乐署教坊都搬到了自己的住处旁,还扩大规模,在长安和洛阳各设了左教坊和右教坊两个分所。因此,开元时的宫廷音乐就格外发达。李隆基本人耳濡目染其中,竟也学会了谱曲,还擅长吹笛子。因为亲近,教坊的乐工优伶们便对皇帝有些不敬,他们背地里称皇帝为“崖公”,称皇帝高兴为“蚬斗”,称每日随皇帝进出的人为“长入”。《唐语林》中载有如此一事。玄宗某日设宴招待吐蕃客人,教坊的唐崇在席间表演唱歌,他“先述国家盛德,次序朝廷欢娱”,察觉天子对自己有好感,就找“长入”许小容帮忙,要求皇帝给他个教坊判官当当。许…  相似文献   

18.
阎京生 《廉政瞭望》2015,(10):62-63
锦衣卫的前身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初设立的拱卫司,相当于皇帝的私人卫队。按照明代兵制,锦衣卫排在亲军卫之首,直接听命于天子,相当于皇帝的贴身护卫。  相似文献   

19.
张鸣 《廉政瞭望》2014,(14):46-46
王朝末世,朝政为权臣把持,皇帝化为傀儡,由背后人牵线表演。这样的事,常见。东汉末年的刘姓皇帝,是曹家人的傀儡;到了魏朝末年,曹家天子,又成了司马家的傀儡。  相似文献   

20.
制止公款吃喝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群众听腻了,“公仆”听烦了,耳朵都磨出老茧了,但效果总不令人满意.按照“人咬狗是新闻,狗咬人不是新闻”的标准来衡量,公款吃喝已没有半点新闻价值,谁硬要老调重弹,由他自讨没趣好了.我这个人是很有点自知之明的,不谈乏味的.说些有趣的.先讲一个清朝的故事,说的是有一天道光皇帝接见某大学士,说到无话时,问起大学士早晨进宫前用什么早点,大学士回答;“吃三个荷包蛋.”按当时价格.一个鸡蛋不过一两个小铜板,但道光听了之后却惊呼:“你好阔气!”原来道光看到内务府的账上,每个鸡蛋需30两银子!所谓御膳日耗万银.其实哪里都进了皇帝的肚子,内务府不知从中贪污了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