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评     
《红岩春秋》2016,(4):76-77
正《温家宝地质笔记》这本书是作者用了两年多时间完成的一部精心之作,不仅是地质专业笔记选编,还是作者的真实回忆。它客观地记录了一个年轻地质队员成长的历程,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地质工作的变化和成就,字里行间饱含着对祖国、人民、地质事业的赤胆忠心与力透纸背的无限深情。第一部分所选笔记、日记和回忆文章,记录了作者当年穿行于崇山峻岭、戈壁荒漠从事野外地质考察的工作内容。第二部分收录的笔记,反映了1979年至1985年作者在不同领导岗位、不同管理阶段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思路。收录的日记主要反映了作者对工作的热爱,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2.
正什么是经典?如何阅读经典?在如今这个阅读碎片化的时代,确实成了重要的问题:一方面诚如朱自清先生所说——我国的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另一方面是受商品经济及新媒体"快阅读"习惯的冲击,人们很难沉下心来慢慢研读古人的作品了。那么,在多元的文化时代,我们如何阅读经典呢?首先,要让经典走进我们的内心,存储在我们的心中。我国古代经典,浩繁艰深,而这些著  相似文献   

3.
书山径     
《与名家一起读经典》作者:王守常 王荣奎 张晓黎出版:中国纺织出版社开本:787×1092内容概要 本书是由国内数十位知名学者参与编写、对人文经典著作阅读进行专业性指导的实用工具书。名家对各自研究领域中的人文必渎经典著作进行了  相似文献   

4.
正关于读书,有一幅漫画被很多人转发:站在不同高度的书籍上,人们看到的风景各异;从低处的一叶障目到高处的霞光万丈,阅读的厚度,决定了人生格局与眼界心胸。如果把人类文明比做一座山峰,那么雄踞高山之巅的,就是历经世代淘洗而筛选出的经典文本。阅读经典,如同聆听山巅之城的智者们穿越时空  相似文献   

5.
余川 《江淮》2011,(1):47-49
2009年3月27日,人民日报在题为《一本书和一座城》文章中,报道了重庆市开展阅读经典活动情况,指出:《读点经典》一经推出便成了重庆多数党政干部和中小学师生随身携带的"口袋书",阅读经典的热潮迅速从党员干部延伸到普通市民,经典阅读已成为重庆的文化品牌。事隔月余,光明日报就以《重庆:文化经典为什么这样火》为题,作了相类似的报道,指出:一些似  相似文献   

6.
正《谈谈辩证法问题》是列宁在1915年写的一篇笔记体短文,全文共2800字。1914—1916年,列宁被迫侨居在瑞士的伯尔尼,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哲学书籍,写了很多笔记。《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就写在《哲学》笔记本中,是其学习哲学过程中体会的一部分。在此之前,列宁曾说过:"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确定为关于对立面统一的学说。这样就会抓住辩  相似文献   

7.
赵岩  李岩 《世纪桥》2010,(3):95-96
近50年的经典阅读研究,在经典阅读史的回顾、经典阅读的现状调查、经典阅读的思想论、经典阅读的方法论等四个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重复性成果较多、具体实践方法讨论较少、探索不够深入等弊病,需要加强经典阅读调查的规模化、经典阅读内容的规范化、经典阅读方式的科学化等。  相似文献   

8.
书架     
正《不确定的荣耀》作者:阿马蒂亚·森让·德雷兹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国历史的教训》作者:习骅出版:中信出版社《品读国学经典》作者:夏海出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思想者心灵简史:从苏格拉底到尼采》作者:[美]詹姆斯·米勒出版:新华出版社  相似文献   

9.
荐书     
正《1944:龙陵会战》本书是作者继《1944:松山战役笔记》《1944:腾冲之围》后,创作的滇西抗战"微观战史三部曲"的收官之作。叙述的是1944年滇西抗日反攻主战场的战事——中国远征军的龙陵会战,以及后来收复芒市、遮放、畹町,与反攻缅北的中国驻印军会师芒友、打通中印公路的全过程。全书中心在远征军以重兵三战  相似文献   

10.
红色经典阅读对大学生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激发爱党爱国情怀、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调查显示,大学生党员缺少对红色经典的了解,阅读量偏少,阅读兴趣有待提升,阅读途径有待拓展。提升大学生党员阅读红色经典质量的主要思路是在做好红色经典阅读指导工作的基础上,开展红色经典阅读实践活动,建立多维度红色经典阅读平台,在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和支部活动中增加红色经典教育内容等。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毛泽东语)。阅读了《赵延年木刻鲁迅作品图鉴》一书后,我对于毛泽东同志对鲁迅先生的这一高度评价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图鉴》采用了图文对读的形式,作者为鲁迅原文中的经典艺术形象刻制了人物插图,作者精湛的刀法与艺术技巧  相似文献   

12.
《世纪桥》2015,(7)
当今社会新媒体技术日益推陈出新,高校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于网络或手机阅读,大学生的阅读除了地点多元化的外,普遍存在浅阅读、功利性阅读、娱乐性阅读、随意性阅读的现象,他们对经典的阅读逐渐失去热度,经典阅读呈现出边缘化的趋势,这种状况亟待改变。高校图书馆无疑应该担负起通过举办经典阅读沙龙活动,引导师生阅读国内外的经典著作的责任和义务,作为高校阅读推广活动有机组成的一部分,对于提升高校师生的文化素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哈尔滨商业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举办经典阅读沙龙活动组织管理的流程,并提出具体实施策略,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经典阅读推广活动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类学笔记》是马克思阅读摩尔根等学者的史前史著作的读书笔记合集,由5篇长短不一、主旨各异、研究对象比较分散的文本构成。本文从《人类学笔记》的形成背景、文本群的主要特点等出发,论述《人类学笔记》研究及其当代价值,指出《人类学笔记》印证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初心传承,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作了早期理论思考,发展并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力驳斥了“两个马克思”的错误观点。  相似文献   

14.
正立人三部曲是余世存二十余年来近代人物写作的完整呈现,组成了近现代中国的纪传体叙述。书中传主近百名,涉及人物数百位,跨越历史近两百年,几乎囊括了近代中国所有的重要人物。命名为“立人三部曲”,不仅是因为书中传主多是在历史上立德、立功、立言的杰出人物,更重要的是希望后人能够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中获得启示。余世存在自序中说:“我希望在散乱的史书、意识形态评判之外,为当代社会贡献我个人‘论世知人’的人生坐标……相信在这个时代,前人的人生能够立起我们。”同时,“立人”也是余世存  相似文献   

15.
新书推荐     
《伟大的书——西方经典的当代阅读》(美)大卫·邓比著苇杭译48岁的影评人邓比厌倦了被现代媒体割裂成碎片的生活,重返校园,和十八九岁的年轻人一起重新阅读荷马、柏拉图、康德、尼采、马基雅弗利、蒙田和简·奥斯汀、康拉德、伍尔夫等人的作品。本书是20世纪90年代苦闷的中产阶级、大学新鲜人与传世经典的第三类接触。这些两千年来沉淀而成的西方文化基石,落在新世纪新新人类与哀乐中年的眼里,成了极欲重新解读的新领域。作者大胆地抛开“政治正确”的魔咒,以一个社会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的角度,来看这些经典在电子时代的俗世生活中,究…  相似文献   

16.
阅读之道     
正阅读的功效为何因人而殊?因为,阅读是有门道的。作为一个探求知识的有心人,究竟该怎样去阅读呢?重经典阅读,也重时尚阅读。阅读,可以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可以是不简单的事情。说它简单,是因为阅读之人可以随心随意,挑自己喜欢的文字浏览,脑子里能贮存多少算多少,不去强求;说它不简单,是对有心研究学问的人而言,它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通过他人的文字从中发掘自己想要的东西。后一种阅读属于经典阅读,比如刘心武解读《红楼梦》,随之有一系列让人鼓掌叫好的文字问世;  相似文献   

17.
推荐书目     
《前线》2016,(8)
正1、《我们的中国》,作者李零,三联书店(2016)2、《我们的经典》,作者李零,三联书店(2014)3、《政道:一个公务员的读史心得》,作者李明圣,新华出版社(2014)4、《反思史学与史学反思》,作者王明珂,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5、《中国百年话语变迁》,作者姜迎春,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6、《追寻丢失的精神——当代文艺热点对话  相似文献   

18.
兵家是先秦诸子中的重要一家,与《周易》经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易经》作为当时知识阶层所倚重的文化经典,从战争社会观、战争规律观、作战指导观等方面对兵家诸子的理论建构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先秦兵家的最新军事理论成果及其在社会政治领域内的创获,也给此后出现的《易传》以深刻启示。先秦兵家与《周易》经传之间的这种互动关系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9.
编读往来     
《实践》2016,(10)
正编辑同志:你们好!我是一名基层的宣传干部。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和《实践》杂志党的教育版有了"亲密接触"。每当收到新一期杂志,我都迫不及待地仔细阅读、认真学习,将精彩的标题、语句工整地记录到学习笔记上,供自己写作时借鉴参考。通过学习阅读,我增强了政治敏感性,更能精确地把准宣传的"脉搏",丰富了新闻写作知识,并将学习领悟到的这些知识运用到新闻写作实践中,提高了我的文字水平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0.
经典阅读与大学人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承 《湘潮》2007,(12)
高校人文学科的基石是各门学科经典著作,经典阅读是人文主义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在人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不能迷失在多媒体教学手段中而让其喧宾夺主,也不能迷失在对时下各种娱乐文化的津津乐道中,而应该以指引学生阅读经典、讨论经典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应该通过师生共同阅读经典、引导学生理解经典的形式来提升人文学科的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