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当前在加强社会主义廉政制度建设的同时,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是,必须加强社会主义廉政道德建设。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廉政道德建设,是使党和政府机关保持廉洁,防止腐败的有效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基于前景理论的腐败行为分析与反腐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景理论以"有限理性人"为假设前提,对风险决策行为作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并作出了合理的解释.腐败行为是"有限理性"的风险决策行为,公务人员在价值函数作用下的腐败行为分析表明它源于公务人员的"风险追求";公务人员在面对同等价值时决策选择往往"青睐"于腐败行为;公务人员决策时的"腐败诱惑力"与基于参考点的价值是成正比;公务人员腐败行为的心理强化过程"快"的特点反映了腐败敏感性递减规律.公务人员在权重函数作用下的腐败行为表明,在廉政高压态势下仍敢于"顶风作浪"反映其低估腐败风险的心理特性;腐败行为还表明,在公务人员心中腐败收益是确定性事件而廉洁则具有一定风险;公务人员腐败行为也反映了当前社会的廉洁环境并不理想.基于前景理论对公务人员决策行为的分析表明,要预防和遏制公务人员腐败的发生,应做到:严格制定关于腐败的规定并严惩腐败犯罪,使其在廉政高压下不敢腐败:强化公务人员的优越性,使其珍视廉洁收益不愿腐败,建立廉政预警机制,在预测警示下不让其腐败;严刑峻法并加强宣传力度,增大腐败风险的主观概率,使其不肯腐败;加强公务人员自身教育,使其不愿腐败;营造廉洁的社会环境,使其不会腐败.  相似文献   

3.
张铃枣 《行政论坛》2006,3(5):47-49
廉政文化是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对廉政所持的一种精神状态,是围绕廉政行为和现象而形成的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思想认识和道德判断,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社会评价的总和,包括对廉政的信仰和理解,对廉政价值观的认同和对廉政知识的了解和把握,以及在廉政意识形态指导下建立起来的廉政制度安排。廉政文化在反腐倡廉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廉政文化是消弥腐败文化的有力武器,为反腐倡廉提供文化上的支撑;廉政文化是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价值之源;是在价值观多样化的时代背景下,新的话语模式和话语体系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4.
廉政行为的伦理正当性是廉政伦理研究的基础性问题。赫斯特豪斯关于行为正当性的伦理论证为廉政行为的伦理正当性阐释提供了逻辑理路,这可从道义论、功利论与德性论三个维度对廉政行为的正当性进行解读。从道义论看,廉是传统儒家官德的重要范畴,是当代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也是普遍理性接受的规则,因而廉政行为完全吻合道义论的正当性要求。从功利论看,廉政行为的伦理正当性体现在廉政行为可以减少和消除腐败的产生、发展及其危害,以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廉洁从政能产生一些好的结果,而且能避免因腐败带来的诸多不良后果。从德性论看,官德是一种比普通职业道德要求更高的行政道德,廉政行为更多的是一个具有良好德性修养者出于其品格特征而作出的行为选择。  相似文献   

5.
传统观点认为廉政风险存在于公权力运行体系之中,但却忽视了个体社会化进程中自我控制能力的养成、社会观念的隐性储备与准"腐败"行为首次生成等变量对最终腐败行为的作用机制。完整的廉政风险应由前端风险与本体风险构成。公务人员入职之前的个体社会化失范所引发的对个体犯罪性的高度盖然性是廉政前端风险的风险源。因此,有必要从家庭、教育、文化、准入四个层面进行廉政风险干预,防止个体犯罪的盖然性转化为廉政前端风险。  相似文献   

6.
廉政,是针对腐败而提出的一个中心课题。腐败,在今天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阶段普遍出现的社会政治问题,也是我国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改革的难点之一,它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生死攸关。遏制腐败,加强廉政建设已为世人所瞩目。本文就政治道德在廉政建设中的作用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构建廉政机制是遏制腐败的战略举措李忠诚反腐败不是一个单纯的社会行为,它不仅涉及政治、经济、法律,还涉及道德、教育、文化。因此,构建廉政机制应当是各种分机制的综合体系。那么,如何来构建这种机制呢?一、构建规范的廉政教育机制是基础反对和消除腐败现象,从根...  相似文献   

8.
邱诗武 《学理论》2011,(35):20-21
廉政与腐败的较量,是政府本身自我修复的一个过程,如何使其在获得合法职位职权履行天然义务的同时葆有稳定的性格,存其正气,去其戾气是政府必须摸清的盲点。立足于贿赂的"正效应"认知、行贿理由成为共同知识、政府官员腐败收益分析、政府官员行为外部性四个方面,阐述腐败行为产生的缘由,进而引出对廉政监察原则的思考:树立非辩证的贿赂观——廉政监察理念的前置性安排;凸显腐败交易的潜在风险——廉政监察工作的"迂回"创新;导入上级政治权威,解除外部性锁定——廉政监察开展的拳头举措。  相似文献   

9.
儒家廉政思想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廉为政本"、"吏为廉先"、"廉政为民"等主张,折射着儒家学者们以礼治国的感悟和政治智慧。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和理论或多或少地会从儒家廉政思想中挖掘出些许思想渊源与理论基础。"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建立"惩治、预防与教育、监督并重的预防体系"、"以德治国"思想、"干部自律"观念等分别是儒家"廉为政本"、"廉政为民"、"道德教化"、"为政以德"、"修身正己"等思想的现代转化,对当前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弘扬儒家"道德教化"理念,加强道德教育,能够引导领导干部树立廉政理念;弘扬儒家"修身正己"思想,树立高尚品格,能够培养领导干部优良作风;弘扬儒家"廉政为民"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能够增强领导干部公仆意识。  相似文献   

10.
从民俗中汲取宝贵经验应用于廉政教育有利于适应本土文化、顺应民心、符合国情地推动廉政教育向纵深发展。当下社会出现的腐败民俗化现象,主要表现为贪腐行为的模式化与官场里的不良风气,这与社会转型期道德控制失范、国家制度不完善以及传统文化中淡薄的制度意识有着密切关系。应着力加强干预性的再习俗化廉政教育:移风易俗,营造良好社会风气;传承优良美德,唤醒自律意识;加强行业规范教育,强化制度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