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福芳 《人民公安》2010,(19):39-39
<正>时间的跳跃是如此的强劲,我还来不及回味2009年的那份悠闲自得,2010年就已经欢快地来到我的面前。穿上军装时我的那份喜悦还在记忆中缠绵,警服的光彩却已经在眼前闪耀。我驻足回望,春寒料峭的海岛上,战友们挺拔的身姿依然清晰;风沙弥漫的沙场上,战友们燃烧的激情依然雄壮;这些画面像清新的画,朦胧的诗,定格在我  相似文献   

2.
往事如烟     
人的一生都有往事相伴。往事如同点燃的烟头,那幽幽窜出的白烟,缠绕在我的体内,缠绕在我的日子里,又在我眼前缭绕不散,将眼前的朦胧现实起来;之后,我就看到了往事。我从来不知道自己会记住什么往事。只要真诚而坦然地去生活,该记住的自然记住。许多的往事就如此交替存在。就像我口中不断吐出的烟,一缕一缕,只要我们活着,往事就不会断绝。对于往事,欢乐或伤悲同样很多很多。往事如烟@李国民  相似文献   

3.
正我是电视剧《南泥湾》的导演。18年来,我主要从事拍摄与中国主旋律红色文化相关的作品,以此为载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扶贫,不是一个慈善活动,也不是公益活动,它是一项可持续性发展的惠民国策。党中央提出2020年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奇迹     
“当这位骨瘦如柴的智者半躺在轮椅里,艰难地蠕动着他的脑袋,在电视屏幕上出现在我眼前时,我内心有种难以言喻的震惊。眼前所看到的是一幅最壮丽的画像,轮椅上承载着如此天才般的智慧,代表着整个人类和宇宙进行永恒的对话。”——作家吴启泰在《生命的赞歌》中,以由衷的钦敬和深刻的感动描述了创立量子宇宙论——揭示“上帝之  相似文献   

5.
你知道什么是色彩吗?这个问题似乎提得很幼稚。睁开我们的双眼,色彩就在眼前,哪个景物上没有它的存在。有人曾经告诉我,色彩是与生俱来的,供人欣赏的。色彩这么容易得到,致使人们象对待空气那样,享受它又忽略它。也许是容易得到的东西不珍惜,但我想说,眼睛看到的色彩只是色彩家族中的一部分,要读任并认识所有色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准确地说,想要得到某些色彩是要付出代价的,色彩也不仅仅是供人欣赏的。小的时候,是母亲让我知道了眼前看到的景物是什么颜色。蓝色的天空、绿色的草地、七色的彩虹。甚至当我张开双手向母亲要那只…  相似文献   

6.
又见青花菜     
又见青花菜乔闻钟那天去菜市买菜,竟看见了青花菜(也叫芥兰)。这种菜或许早就在我们四川的菜市上出现了,可我毕竟是回国3年多来第一次遇见。买回它来,也随之开启了我那尘封已久的记忆,刚去美国的那一段难忘的日子一幕幕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去美国的一个多月后,我...  相似文献   

7.
出国打工渴望一份高薪水的工作 2005年,从郑州大学毕业后,我投奔在德国汉堡一家会计事务所工作的表姐。初到德国,感觉眼前的一切都很新鲜。尤其是表姐的住处——木制的别墅、豪华的家具、耀眼的灯具、房前屋后的花园。置身其间令人倍感惬意。原以为可以美美地疯玩一把,谁知仅仅过了两天,表姐就赶我到外面租房子住,自己找工作赚钱。我一听立即愣在那里,感觉自己漂洋过海来投靠她,她竞如此狠心,不由产生一种怨恨。  相似文献   

8.
在卢杰英布置简洁却随处可见《摄影作品赏析》、《艺术摄影的光与影》的办公室,我好奇地问他为什么会如此醉心于摄影,卢厂长有些激动地反问我说,生活如此美好,我为什么不用镜头把她拍下来呢?转而又说,其实,我也希望将我的思想反映在我的摄影作品之中。说着,他拿出他在2000年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展出的部分作品,并饶有兴味地向我讲述起这些作品的拍摄经过……从一幅幅精美相片中可以看出,作为一名摄影家,卢杰英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
红嫁衣     
翻衣柜找衣服,那件大红的锦缎上衣又出现在我眼前。那是我结婚的时候,母亲亲手给我缝制的,我也只是在婚礼当天穿了那么一次,这么些年了,我一直小心地保存着。那年离家,因为不方便带,很多的东西都丢弃了,惟有这件衣服,我硬是背着老公带在了身边。在异乡打拼的日子里,搬了几次家,每次搬家,我都会小心地把它带在身边,放在衣柜里面。害怕虫蛀,我每年都会买下几袋樟脑丸放在衣服里面,每次翻开它的时候,一股清新的气味夹带着母亲的爱就会在整个房间里弥漫。  相似文献   

10.
妙语     
●一个科学家如果经常在电视上出现,他的科学生命也就结束了。错误地把院士看成是当前领域的学术权威,我经常说时态搞错了,没分清楚过去式、现在式和将来式。——北京大学教授王选●当时,我觉得自己可能没多少日子了,但为村民承诺的事还没办好办完,我就想照一张像,摆在自己眼前,时刻提醒自己抓紧时间,多为村民办些事,多办一件事就多赚一天,多办一件事就能多活一年。——身患晚期贲门癌的山西省翼城县两坂村党支部书记李鸿海解释为什么把照片摆放在桌子上●发达国家对付像中国这样的低收入新兴经济体的唯一战略就是“越来越聪明”而不是“越…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中国政协是“花瓶”。我没当全国政协委员以前也有这样的看法,但当了之后,看法改变了。 外界都把政协看成是参议院、上院,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就看你拿什么标准来看了。1949年因为来不及开人代会,中共就召集民主党派的人协商,所以1949年的政协起到了临时人代会或者临时国会的作用。等到1954年人代会召开后,当时就有人说,这个政协还要它干什么呢?这时中共提出来保留,给它规定的性质就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协商机构而不是决策机构,甚至还不是咨询机构。既然是协商机构,就没有决定权,就像俞正声主席讲过的,政协主要的功能是“说话”,该说什么你就说,说了人家不听怎么办呢?你还是得说。从这个标准讲,如果把它解释为一个“花瓶”,那我就希望这个花瓶里放的是真花,而不是假花。放假花,就没什么意义了;放真花的话,在我们这个社会里能增加点色彩、趣味,也是不错的。既然让我们“说话”,我就拼命地说,有空我就说,对大家说,对媒体说,这样我就尽职了。至于我说的话有什么用,这不是我能决定的,我希望有用,但我也只能多说说。大家看政协有没有发挥作用,就看我们有没有说话,看我们说话有没有水平。至于说话的结果,我们的建议是否被执行了,这要问执政党和人大。  相似文献   

12.
1989年8月的那一天,是我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当时我已与他离婚,为了儿子,暂时住在他父母家。当前夫的妹夫手拿斧头出现在我眼前,我还没意识到怎么回事,就被他在头上连砍了三斧子……我躺在医  相似文献   

13.
阮直 《当代广西》2014,(6):52-52
正城市是由建筑构成的,建筑是地平面上高耸起来后凝固的音符。它不跳跃、不流淌,但它同永恒的符号一样有美的旋律、有起伏的节奏。在北海,你要看新城顺着马路走就成,而要看老城,读周德叶的文章就成。这不是名家名言,是老夫阮直的语录,别看当下不流行,今后也不流行,但我坚信它没错。1993年我从内蒙古到了北海,在《北  相似文献   

14.
补鞋     
我的皮鞋虽然不是经常地穿,但还是不到一年就坏了,坏的不是别的部位,是鞋子底部后跟外缘被磨穿了一个洞,二只鞋子都是如此。因为面料还不错,丢掉异常可惜。所以,我便产生了修补一下的念头。昨天,与朋友w逛街,路过市场路口的时候,看到许多补鞋摊位,于是,我便对朋友说:“我补一下鞋”,说完,便向第一个摊位走去。  相似文献   

15.
边地乡集     
正乡村集市,是一个窗口,透过它,我们不仅看到日常生活的物质面貌,还可以看到传统与现代正在发生的文化交流与交融。在过去十年间,摄影家曹家麟有计划地重访云南,拍摄这位中国北方人眼中的"边地"少数民族;这些社会纪实性质的照片,既是云南某些真实生活的记录,也是一次跨文化的观察。为什么拍云南乡集?起初,我并没有拍乡集的动机。在后续整理照片,陆续发表、参展的过程中,就更加意识到它的专题性。拍摄少数民族,像我这样的外地人,很容易被人物吸引,所以,拍摄肖像往往多于拍摄社会。  相似文献   

16.
小韩所长     
不是你选择职业,而是职业选择你。这是高中还没毕业时小韩说的话。我那些将来干什么什么的梦,哗啦啦碎了一地。在这个小城里,确实如此。后来没有考上大学,更觉如此。每个人都在努力去符合一种职业条件,这是生存的需要。对我们这样的普通人来说,小韩透过血肉看到了筋络和骨头。小韩没有考上大学。高中毕业多年后,碰到一个同学,说她去当了兵,而且不在新疆,不过没跑出西北。高考过去五年后,我办调动,在公安局意外地见到小韩。她的泼辣和利落已经显露出来,字也比以前漂亮了,容貌也没什么变化,还是那么高。见面后,打个招呼就过了,没有同学相见的…  相似文献   

17.
床上的眼睛     
……当丈夫一浩终于向我坦白了他与那个女人之间的关系时,我惊讶得目瞪口呆。我想,那是因为我还没有接受这样的角色:一个知道丈夫有了情人而备受打击的妻子。或许可以说自己的心态仿佛还有观看着电视节目中那些刺激性镜头的集萃一般吧。不,毋宁说更接近于如同亲眼目击了交通事故似的那种惊愕。哇,眼前不是什么都不可能发生吗?尽管我在内心是这样呐喊着,但眼前的这个人的确就是我的丈夫。而决不是撞碎的汽车。不光没有被撞碎,甚至还显得气宇轩昂。因此,我没有能够变成事件的当事人,而只是在一旁袖手静观。他丝毫没有那种突然正颜厉色进行重大告白的感觉。他终于坦白了——或许这样想的人只有我,而他不过是在我的追问下随口回答罢了。倘若如此,我除了保持冷静,还  相似文献   

18.
鞋子破了     
这双皮鞋,严格意义上说不是商品,至少对于我,它不能算是商品,因为它是一双警用皮鞋,发的,而且也不是福利。2007年圣诞节那天,下了点小雪。可惜美丽的雪花来得不是时候,或者天气还没有做好欢迎她的准备,一着地就香销玉殒了,化作了一地的泥水。  相似文献   

19.
两条汾河     
《时代潮》2001,(20)
汾河的意象从儿时的记忆中浮现,我就悟到而今竟是如此贴近地居住在汾河的边上,贴近到仅有几百米的距离。汾河是有名的,这名可以上溯到古远的年代,我小时候虽然生活在乡间,也知道有条汾河。局限于偏僻的环境和文化肃杀的年代,我也许只是从那首著名的歌曲《汾河流水哗啦啦》中知道汾河的。但我想像它当然是一条比家乡的清水河大得多的河,它流淌在广阔的原野上,而不是像家乡的清水河一样流在山涧里;它是壮阔美好的,两岸飘荡着稻菽与花草的芳香……后来我读到过郭  相似文献   

20.
时光匆匆,往事如烟。 在我记忆的相册里,同任重同志最后一次欢聚和聆听他的讲话,却像一张再难拍摄的彩照,一直在眼前闪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