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在20世纪80年代, 冯友兰《三松堂自序》、刘培育主编《全岳霖的回忆与 回忆金岳霖》、钱穆《师友杂忆》等回忆录相继出版。 这些回忆录对西南联大的历史和人 事进行了集中回忆, 也对西南联大的人际交往和学术研究进行了重现, 用文学表达的方式建构了作为 镜像” 的西南联大。 在一定程度上, 他们的回忆录不仅丰富了中国当代文 学的表达空间, 也推动了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 “ 西南联大热" , 彰显了西南联大在中国现代文化史、高等教育史上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新书信息     
《小康》2021,(21)
正《法治通识课》作者:卓泽渊定价:58.00元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一部党员干部提升法治思维、提高法治能力的法治教育培训教材。《许渊冲:永远的西南联大》作者:许渊冲定价:56.00元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本书精选毕业于西南联大的国宝级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关于西南联大的回忆性散文集,全方位展现西南联大里的态度风骨与校园生活。  相似文献   

3.
龙成鹏 《今日民族》2016,(11):45-48
正著名的西南联大(1937—1946),一直是教育、文化等诸多领域讨论的热门话题。要了解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最好的方式是读他们留下的回忆。这期我们推介钱穆的《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就是其中的一本。钱穆是历史学家,原为北京大学教授,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之后进入西南联大文学院。此后随着联大师生辗转来到云南。《八十忆双亲·师友杂忆》中与云南有关的部分集中在《师友杂忆》的第十一章、十四章。  相似文献   

4.
1946年西南联大结束时,在校园东北角建立了一块纪念碑,碑文最后说:"视金瓯,已无缺。大一统,无倾折。"寄托了全体师生希望国家实现完全统一的愿望。40年后,已经92岁高龄的原西南联大文学院历史学系教授钱穆应台北《联合月刊》编辑之请,发表了《丙寅新春看时局》的文章,提出了对两岸和平统一的主张。文中说:"我是研究历史的,我更看重历史的传统文化精神。我所说的'和平统一',是根据我  相似文献   

5.
文艺     
《创造》2008,(11)
云南师范大学和社会各界,以不同文艺形式、从不同角度,庆祝西南联合大学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最引人注目的当数反映西南联大暨云南师大70年风雨历程的大型文艺演出《弦歌七秩》。书画方面有"滇风五人画展",展览在云南省博物馆举行。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云南师范大学联合排演了大型话剧《我的西南联大》。此外,云南师范大学还举办了马拉松体验跑、诗文朗诵会等活动。  相似文献   

6.
《创造》2008,(11):36-39
今天是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在西南联大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西南联大研究院揭牌成立,这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决定》,推动高等教育创新的重要举措,对传承西南联大精神、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我谨代表省委、省政府向西南联大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7.
正这次来重庆大学学习,收获很多。其中感触最深,也最为认同的是汪教授在《新形势下统一战线的新思想、新要求》课上讲的一句话——"民主党派成员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作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一名主委,我就这个话题深入谈谈。民主党派成员要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明白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小说《红岩》中,出身大地主家庭的革命者刘思扬,原型是刘国鋕,他是又一位牺牲在重庆白公馆、渣滓洞的西南联大烈士。刘国鋕出生于1921年,1948年4月19日与未婚妻曾紫霞一同被捕,1949年11月27日,在重庆攻城的隆隆炮声中被屠杀。和很多西南联大的地下党一样,刘国鋕在云南的革命经历,不只在校园,也在乡村。大学毕业时,他放弃出国深造机会,在党组织安排下,到曲靖的陆良中学教书。像当时很多的知识分子革命家一样,刘国鋕和他的同学在云南的经历,不仅是党史的内容,也是研究云南教育、社会发展史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浙江人大》2012,(1):71
他是谍战剧《潜伏》中的"盛乡"、《东方红1949》的特务严慧;他曾在多部电视作品中担任主要配角,并有多家媒体对他进行过采访。然而,没有人会想到他竟是袭警潜逃了13年的逃犯……近期公安部展开全国性的"清网行动",大量逃犯落网。网友发现,很多逃犯改名换姓之后,有的发财、有的成名,甚至还敢公开露面,拍电视、上节目、当专家、做富豪。  相似文献   

10.
石沙西 《求索》2022,(1):66-72
沈从文一生中对命运的思考、对存在的体验和感悟,与尼采的哲学思想有着一定的契合性。沈从文在新文化运动与西南联大时期,对尼采思想都有所接触和思考,这使得他对尼采的哲学思想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借鉴。然而沈从文与尼采思想的关联又具有某种斑驳性:他从冰心的作品《悟》中初步接触到尼采哲学,但直到创作《如蕤》《都市一妇人》《一个女剧员的生活》等一系列都市批判作品时,才与尼采的生命哲学有着内在的接近。与此同时,他又在《知识》中对尼采有所批判,并最终在"重造"思想中与尼采分道而行。  相似文献   

11.
<正>在联大,刘文典以其极具个人魅力的讲课风格在学生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痕。1938年,《大风旬刊》在第15期发表了西南联大学生徐志鸿的一篇文章,标题为《国立西南联大在云南》。文章开篇即说:"读史读到东晋末年,五胡入寇,当时士大夫阶级狼狈南渡的情形,常引起人无穷的感慨。历  相似文献   

12.
<正>利用长假,读一些经典,写一些文章,已经成为我的一种过节方式和行为习惯。2017年春节长假,除了和家人欢欢喜喜过大年之外,我重温了我国的古代经典名著《论语》。这是我第6次全文通读《论语》。重温经典,感触很多,尤其是《论语》中对从政为官之道的很多论述,我自己深以为然,颇受启迪。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叫:"半部《论语》治天下。"  相似文献   

13.
谷丫作品     
《创造》2015,(8)
<正>谷丫,云南宜良一农村妇女,从来没有学过画画。从2004年9月至今她已画了3000余幅风格各异的图画,其中有许多酷似浩瀚的"星空"、"云海"等符号,从考古学的角度上看,她的画中有很多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饰,包括雷波纹、太阳纹、饕餮纹、云纹等,这些同类型的纹饰在画中很多部位都得到充分展现。中央电视台《走进科学》栏目曾对谷丫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引起各界关注。有人称它是第二个"达芬奇密码"。  相似文献   

14.
《创造》2008,(11):96-99
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云南师范大学共同主办,云南省民族艺术研究所创作,省话剧团演出的大型话剧《我的西南联大》于11月1目晚在云南省歌舞剧院上演,为西南联大在昆建校暨云南师大建校70周年献礼。  相似文献   

15.
"做记者编辑16年,她让我由衷地热爱我的工作。"《楚天主人》创刊100期时,我曾以《读者,我永远的动力》为题写过一篇随想,表达对杂志工作的热爱和得到读者关爱的感动。一晃8年过去了,《楚天主人》又迎来了她出刊200期的日子,而此刻,我仍坚  相似文献   

16.
2010年初,我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作家在病房中读过《论语》之后,写他眼中看到的一个矛盾的孔子。文章中有这样的话:"读《论语》,很多时候就是听一个抱负难展的人在长吁短叹。有诗意的时候……有讨厌的时候……更讨厌他说过这样的混账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读到这里,便想将书抛下了。"这位作家对孔子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厌恶与愤怒跃然纸上。经历过上世纪60年代批林批孔运动的,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孔子这句话,认为这句话是几千年愚民政策的理论根据,而孔子就是封建社会愚民政策的老祖宗。  相似文献   

17.
去年,笔者曾代同事做过两个月的信访工作,同事告诉我, 这些人在瞎闹,不就是想弄钱么? 然后列举了许多他遇到过的类似情况,并教我如何"转、推、拒"。我不禁大吃一惊,同事为什么会认为信访者的目的向恶呢?原因也许有很多,但我以为对老百姓缺乏感情应该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公务员对老百姓感情淡薄,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与哲学》是对高中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如何在中学哲学教学中拓展更广阔的文化视域?笔者进行了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运用"四化"策略,提升文化素养。一、放眼世界,坚持中学哲学教学的时代化笔者曾对中学哲学教材做过精细的统计,  相似文献   

19.
《创造》2008,(11)
为隆重庆祝西南联大在昆建校暨云南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1 0月31日下午,由云南师范大学主办的"滇风五人画展"在云南省博物馆开展。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云南省政府总督学顾问梁公卿,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尹欣等领导为开幕式剪彩。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尹欣,云南师范大学校长杨林教授,滇风五人画家代表、云南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张志平教授分别致辞。云南师大副校长原一川教授主持开幕式。"滇风五人"由张志平、王首麟、杨鹏、杨为民、寇元勋五位画家组成。展览共展出《梅香泛香》、《闻一多》、《朱自清》、《校歌词曲作家像》等100余件绘画精品。  相似文献   

20.
宋思妮 《创造》2021,29(10):79-82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指出,云南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很多感人肺腑的动人故事,要把这些故事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断检视初心、滋养初心,不断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①2020年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旧址考察.在了解西南联大结茅立舍、弦歌不辍的光荣历史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难危机的时候,我们的教育精华辗转周折聚集在这里,形成精英荟萃的局面,最后在这里开花结果,又把种子播撒出去,所培养的人才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深刻启示我们,教育要同国家之命运、民族之前途紧密联系起来.教育救国是西南联大最宝贵的精神内核和最鲜亮的底色,也是激发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奋进新征程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