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微言堂     
《廉政瞭望》2018,(13):14-14
为让孩子上学 父母无奈离婚 近日,石家庄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执行“幼升小”政策时要求:父母和孩子3个人的户口必须在一处才能上片内学校,否则只能接受调剂.换言之,父母中不能有一方户口不在招生片区.个别农村家长不愿将户口迁入城市,为了让孩子在片内入学,只能通过假离婚的方式,实现入学诉求.  相似文献   

2.
如果在十多年前,你问学生家长,您知道什么是择校费吗?恐怕所有的家长都会摇头;如今你再问学生家长,您为孩子交过择校费吗?恐怕大多数家长都会点头。所谓择校费,是指学生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上一个自己满意的学校,放弃某些免费入学的优惠政策而交纳的非正常的费用。那么择校费是怎么产生的?原因何在?影响如何?它还能存在多久?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一系列采访。  相似文献   

3.
正聚焦"科学入学准备",水城县第七幼儿园协同家长、小学汇聚合力,探索家、园、校三位一体互动教育模式,助力孩子在阳光下茁壮成长。"孩子要不要去上个学前班?""幼儿园光玩,上小学能跟上吗?"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大班家长最关注的话题,也是幼儿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孩子应该"按部就班"还是"抢先起跑",颇让家长们左右为难。  相似文献   

4.
论新时代的“拔苗助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人都熟悉《拔苗助长》这个故事,它告诉人们:不要做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事。然而新时代的“拔苗助长”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孩子不到上学年龄就提前上学。 据调查,孩子们提前上学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做得比较好,也认为孩子的天赋不错,提前上学不成问题;其二,部分家长为了弥补“晚生晚育的损失”,让孩子早一年上学,将来能早一年走向社会;其三,部分家长将学校当成托儿所,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不但有人看管,还能学到一点知识。实际上,除非孩子的天赋及习惯特别好,否则,让孩子提前上学就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行为。 请看下面两个实例: 学生A,女,5岁半上学,性格开朗,做事  相似文献   

5.
家长会的重要作用是帮助家长提升教育素养,形成家校合力.更好地帮助孩子成长,所以家长会应该让家长回归主体地位,让家长成为会议的“主角”。为此,学校要立足学生和家长实际,为每位家长搭建好服务与交流的平台,让他们通过学习交流有触动、有反思、有收获、有提升。  相似文献   

6.
正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对儿女的普遍期待,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出人头地,早早地给孩子规划人生,对孩子施加压力。但事实上,绝大多数孩子长大后都会成为一个平凡的人。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863名家长进行了一项题为"你能接受孩子的平凡吗?"的调查。调查显示,49.2%的受访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以后会成为一个平凡的人,72.6%的受访家长能接受自己孩子以后是个平凡的人。  相似文献   

7.
“教先从家始”,“欲治其国,先齐其家”。湖北省宜昌市得胜街小学以“跟上孩子的成长脚步”为主题,依托家长学校,向家长传授先进的教育观,使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子方法,关注孩子的心灵,促进家庭、学校、社会和谐地统一,让孩子在健康的生活环境中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4,(6)
<正>近年来,呼市二十六中学以创建名牌学校为目标,全面剔除应试教育,积极推行素质教育,以"让家长满意,让更多孩子接受终身受益的教育"为己任,秉承"崇贤尚礼,在明礼雅行中幸福成长"的办学理念,各项工作呈现稳步上升态势,被评为国家级"百所德育示范校",连续四年被评为"内蒙古百姓口碑金钻奖单位"。抓德育让学生学会做人学校坚持创新办学,通过中心组学习、教职工集中培训、印发材料自学、墙报宣传等,统一教职工思想,为推行素质教育打好基础。新生入学,首先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将"文明礼仪"引入课堂,班主任上好每周一下午的  相似文献   

9.
《党员文摘》2009,(9):F0002-F0002
每年高校新生报到的时候,随处可见拖着行李陪送的家长。庞大的陪送队伍,给高校接待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此图记录了某高校陪送家长无处可宿,只能在学校体育馆打地铺的情号。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陪送孩子上学都是出于牵挂孩子在异乡的安危和冷暖。但大学是学生独立发展的空间,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机会,让他们走好步入大学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0.
一、提高认识,增强创办家长学校的紧迫感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学校办学思想逐步端正,内部管理趋于规范,教师素质提高很快,然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严重困扰着广大教育工作者,制约素质教育的实施:学校给学生减负,有的家长却给孩子加负;学校要求学生全面发展,有的家长却只注重孩子的分数高低;教师教学生独立生活,有的家长却对孩子一切包办代替;教师多方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有的家长却为孩子定调调、画框框,限制孩子的个性健康发展;教师教育学生循循善诱,有的家长教育孩子却态度生硬,导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媒体上经常报道有孩子请学校周围的商贩老板冒充家长去参加家长会:有的家长请爷爷奶奶或七大姑八大姨等作为家长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有的领导派自己的下属替自己去参加家长会:还有家长干脆不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即便是来参加家长会的家长.多半是低着头来学校.参加完家长会后,不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家长交流,又低着头匆匆地离开学校。  相似文献   

12.
孟母三迁的故事如今有了现代版本。 在楼价不断飙升的大环境下,为了能让孩子上一所好学校,很多父母要么放弃原来舒适的大房子、新房子,选择小房子、旧房子,要么省吃俭用,到处举债购买昂贵的“学区房”。有监测数据显示,进入8月份以来,很多大城市的学区房被抢购一空。但即使付出上百万元,家长最终也未必能如愿把孩子送进理想学校,笑到最后的,往往是挟教育资源以涨身价的房地严市场。  相似文献   

13.
在网络普及的今天,家长、学校和社会已经发现孩子们有时在网络中不能自拔,有些甚至出现更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陶宏开教授四方奔走相告,救救孩子,让更多的自愿者加入其中的行列.在问卷调查走访中,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孩子是需要我们站在他们的立场上,真正地理解与关爱他们的成长.有时他们的"不学好"也正是对家长、对学校、对社会的一种反抗、一种抗议,抗议家长、学校和社会对他们失去的信心,他们自己的内心里何尝不想学好,何尝不想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但这些心愿需要我们的帮助,需要我们的理解,需要我们更多的关爱.  相似文献   

14.
徐朝 《奋斗》2018,(12)
正"我最喜欢放学了!不,我最喜欢放学后在学校玩的时候了校玩的时候了!"曾几何时,放学后的时间成为家长长、学生心中的难题。三点半,还是上班时间,哪有时间接孩子?哪有时间管孩子?放学后还有写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辅导课,哪有时间玩?哪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2017年10月,哈尔滨市城区小学开展了小学生课后服务,经过学校甄别遴选出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项目,不仅让家长放心,解决了家长接送孩子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考的一天天临近,不少今年有参加高考孩子的家长对它的关注程度也日渐升温。在考前这段时间,家长应该做些什么,该如何配合学校把孩子调整到最佳的临考状态?为了帮您明确这些问题.本刊特邀我区心理学专家戴秀英撰稿,帮助您与孩子一起迎接高考,度过这段难忘的人生道路。  相似文献   

16.
据94年6月8日上海《青年报》报道,上海市杨浦区建设小学根据课程教材改革方案的要求,在三至五年级学生中每周设立一节劳动课,内容是为上海制皂厂包装旅游小香皂。此举引来家长非议,学校因此受到个别家长的多次举报。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到学校就应该一门心思读书,学校组织学生劳动是“为了创收”,是“赚学生钱”。读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3,(7):106-107
【观察记录】我是一名孩子的家长,为孩子的学习操尽了心。为了让孩子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我经常在家辅导孩子,但由于不得要领、方法不当,效果总是不太好,搞得孩子不愿意学,我也很累。恳请“三T公司”的教育专家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胡蕊 《奋斗》2018,(12)
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对于当代的小学生来说,背诵这些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诗句要比真正动手实践容易得多。在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多数老师和家长形成了为分数而战的教育观,学校为了分数而教,学生为了分数而学,面对沉重的课业负担,家长更不忍心再让孩子"挨累"。于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动手能力弱、自理能力差成为多数小学生的"通病"。然而,"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是否具  相似文献   

19.
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新一代,无论家庭或是国家,悠悠万事,惟此为大。然而,当下教育问题层出不穷,许多家长给孩子的仅是身体生长的营养需要,关心的只是孩子的考试成绩,没有关注到孩子的精神需要和更深层次的人格塑造。好的教育不仅来自学校,更来自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这要求家长不仅有教育的艺术,更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要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更要分得清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并择善而从之。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就饱含着这样的殷切希望。以下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谈了家长如何培养人格健全孩子这个话题。有的谈给孩子制定美德计划,建议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培养好习惯;有的则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谈美国对孩子的人格教育;有的则建议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些文章观点新颖,内容实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家长朋友们不可不读。  相似文献   

20.
培养拥有健全人格的新一代,无论家庭或是国家,悠悠万事,惟此为大。然而,当下教育问题层出不穷,许多家长给孩子的仅是身体生长的营养需要,关心的只是孩子的考试成绩,没有关注到孩子的精神需要和更深层次的人格塑造。好的教育不仅来自学校,更来自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这要求家长不仅有教育的艺术,更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不仅要让孩子从小树立远大志向,更要分得清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并择善而从之。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论述,就饱含着这样的殷切希望。以下三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谈了家长如何培养人格健全孩子这个话题。有的谈给孩子制定美德计划,建议塑造孩子良好的性格、培养好习惯;有的则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谈美国对孩子的人格教育;有的则建议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些文章观点新颖,内容实在,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家长朋友们不可不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