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晓蒂 《观察与思考》2009,(20):52-53
下岗不是贫穷国家的专利。公司破产,工人遭殃,其中含有多少猫腻自不待言,必要的忽悠与烦恼也或不可缺,但这是任谁也没辙的事。不过,企业仍然在转悠,公司因重组、并购或优化组合而在美国雇员身上拨拉算盘可就没那么容易了。美国人下岗这档子事说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还蛮复杂的。“我必须干点什么”为了一个全新的开始,  相似文献   

2.
湘冬 《两岸关系》2003,(12):46-47
座落在大连市甘井子区辛寨子开发区的铭殷塑胶有限公司是一家台资企业。在这座管理井然有序、事业蒸蒸日上的公司里,多年来安排了3000多人次的下岗职工。目前公司员工中80%以上的人都有过下岗失业的经历;公司从主管到车间各级管理人员,大多也曾是下岗失业人员。董事长吴文彬先生心系下岗职工,热心为政府排忧解难的善举,在甘井子区一带传为佳话。  相似文献   

3.
我看到一些报纸、刊物刊登一些令人鼓舞的信息:×××下岗后,收入已达几十万元;×××下岗后,成了大款;我也听到广播电台不断播放令人羡慕的消息:×××下岗后成了大老板,令人刮目相看;×××下岗后挣了不少钱,出国旅游去了;我也看到一些电视台不断播放令人高兴的喜讯:×××下岗后发大财,开办了自己的工厂,等等。 通过把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关于下岗职工的信息、消息联系起来,似乎可以得出一些概念性的结论:职工下岗准能发大财,谁想发财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随着失业下岗问题的产生,也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怪异现象,其中之一就是“隐性就业”问题。与失业下岗相关联的“隐性就业”是指,一部分名义上失业或下岗的人员,实际上是有工作和有收入的。但是,这部分人无论是在正式统计中,还是在他们自己填答的各种登记表中,都显示为失业下岗。这就使得我国失业问题变得异常复杂,连真实的失业人口数字也搞不清楚。  相似文献   

5.
谈真论假     
谈真是因为有假。假话是相对真话实话而言的,是虚假的,不符合事实的;假事是相对真事实事而讲的,是形有实无的事,或做而无效益的事。说假话办假事是在党的执政过程中滋生并蔓延起来的一股不良风气,上上下下无不对之深恶痛绝,各级领导也再三强调要杜绝此类现象,但这方面的问题仍然难以根绝,甚至时好时坏,非常顽固,成了久医不愈的顽症。  相似文献   

6.
《就业与保障》2008,(3):5-6
小保:我下岗后经朋友介绍.加入了某公司组织的劳务队,专在城里干一些送水打扫卫生、搬运东西之类的事。在这个劳务队我工作一年多了,可公司一直没有与我签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7.
美国保安业的管理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保安公司的国家之一,从1850年创建美国第一家私人侦探机构──平克顿侦探公司算起,至今已有142年历史。在这漫长的过程中,随着美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美国保安业也逐步发展起来,成为美国社会中一个规模宏大的行业,在人力、...  相似文献   

8.
林挺华 《台声》2000,(10):38-39
在江西宜春市秀江河畔,一条昔日狭窄坑洼的人行道,如今变成了宽阔平坦的大道。这条由台商全额垫资修建的道路,改善了市内交通,方便了市民,美化了环境,受到各方称赞。修路人便是宜春市中一房地产开发公司副总经理、下岗青年台胞黄丽升。 下 岗   1997年 1月黄丽升下岗了。不是他不愿上班,说来 37岁的他,大专文化,中共党员,原是江西新余钢铁公司四炼钢厂的一位科长,上班坐办公室,工作挺惬意;也不是厂里非要他下岗不可,新钢乃赣西最大一家国有企业,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化,虽然谁都有下岗的可能,但是黄丽升毕竟还年轻,在厂里干…  相似文献   

9.
神话     
玉皇大帝:朕竟然下岗了!朕真不想活了。妖猴曾狂妄地宣称:"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倒八辈子邪霉的事是,现在连轮流坐的机会也没了,普天之下,没人信朕了,这不比灵魂出窍更难受吗?  相似文献   

10.
“不好好干,你就下岗回家去”;“再这样不尊重领导,就让你下岗”……。 近来到基层调研,听到工人们向我们诉说不少有关用“下岗”威吓他们的事儿。这堪称“以下为吓”吧。 在这同时,也还了解到一些“以下代改”、“以下代教”、“以下代管”的种种反映与表现。 “以下代改”,即以下岗分流代替国有企业改革的全部。目前,在一些企业,言必称“下岗”,左一个下  相似文献   

11.
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需要引导下岗职工摆脱传统的择业观,走出观念误区。有人概括说是要提倡“六不”,也就是: 不卑不亢。不卑,是说不要因暂时的下岗背上过于沉重的思想包袱,明确下岗尽管不是什么好事,但决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不亢,是说不要抱过高的期望值,明确再就业的主客观条件。 不挑不拣。把职业分成三六九等,对职业、岗位挑挑拣拣,这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实属正常。不是有句顺口溜嘛:“一全民,二集体,不三不四干个体”。这种择业观念已被市场经济的实践所打破。问题是下岗  相似文献   

12.
在荆楚古城当阳市下岗兄弟姐妹中,盛传这样一句脍炙人口的话:“下岗谋饭碗。投奔曾铨好汉”。在四月梨花芳香四溢的日子里。笔者慕名而来专访颇有几分传奇色彩的省级再就业明星曾铨。当笔者问他为何放弃百万不赚,而亏本为那些下岗职工谋饭碗,这位久经创业沧桑。双眼充满睿智的中年汉子,袒露出他肺腑之言:“我曾饱尝下岗的痛苦,创业富裕起来,也没忘记那些下岗无门的兄弟姐妹,如果我不伸出双手拉他们一把,我心灵不会安宁,活得也不会踏实的。”几句平淡朴实的话语,娓娓道出他下岗创业,为下岗人谋饭碗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3.
傍款夫妻     
夫妻下岗生活窘迫打工丈夫空手而回 我和丈夫张全是1996年夏天结婚的。在这之前,我们曾经有过一段美好而甜蜜的时光。 我们期待着婚后的恩爱与幸福,谁知生活偏偏作弄我们。新婚不久,我所在的工厂裁减冗员,竞争上岗。我一无文凭,二无职称,会计的岗位很快被人抢占,我下岗了。第二年,张全所在的搬运公司因严重亏损而解散,他也下岗了。原先我们月收入有  相似文献   

14.
“下岗分流再就业”工程关系到国企改革的成败,牵动了社会最敏感的神经是目前千千万万企业职工所忧之“最”。因此,它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当前,职工对“下岗分流再就业”,思想活跃,心态各异,担忧颇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种种: 1、时运不济,怨天尤人。一生啥好事也没遇到,只遇到两个字——“吃亏”,这是较大部分下岗职工  相似文献   

15.
时下,围绕下岗的议论颇多,特别是对下岗人才再择业的问题尤为关注。为此,笔者进行了一些了解,现就如何解决这一难点,提出以下三方面的思考。 一、增强理解,转变观念 目前,在一部分人中,对下岗有埋怨情绪,认为这主要是单位经济不景气造成的;有的对下岗存在失落感,精神意志衰退;有的抱陈旧的择业观点,仍期望下岗后再择业到机关和事业单位端“铁饭碗”;还有的怕下岗,耽心再  相似文献   

16.
在淅川县盛湾镇,两任的乡人大主席团主席帮助下岗干部宋智信发展个体经济的事被当地干群广为传颂。1993年,淅川县盛湾镇农技站干部宋智信因单位压编而下岗。当时,年仅31岁的宋智信突然间由一名国家干部下岗成为普通百姓,思想实在想不通。这时,县人大代表、镇人大主席团主席冀建成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亲自来到宋智信家。冀主席对他说:"干部下了岗虽然不是好事,但也未必是坏事。你一个高中毕业生,脑子活,视野开阔,为啥非要吊死在一棵树上。东方不亮西方亮。你要趁着年轻,走出一番新天地吧!"一番暖人心扉的话语,使陷于苦闷中的宋智信为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1992年和1993年的经济大潮里,不少人遇上了好机遇而先富了起来。可是,这两年对于广西北海市航海公司的女工曹美云来说,却是她一生中最悲凉的日河F。曹美云老家原在台湾。1992年2月她父亲第一次回台湾和久别48年的亲人团聚后,返回北海才两个月时间就离开了人世。曹美云用泪水为父亲送行不到1年的时间,下岗的厄运又降临到她的头上,1993年4月她拖着沉重的脚步走出了她工作了多年的公司大门。曹美云虽然性格乐观,对下岗问题看得开,但在家里待着的日子长了,心里总免不了产生惆怅和寂寞的感觉。可是要重新找一份工作对于一个年过功的…  相似文献   

18.
《新东方》2000,(8):22-22
在美国有一位名叫约顿的男士,62岁,是一位有17年教龄的老师,然而他竟是一位文盲。这件事听起来简直是天方夜谭,但却是事实。约顿自己向外界透露了这个秘密。  相似文献   

19.
视线     
上海弄堂走出华尔街首位盲人分析师张雯是上海的一位盲人,因为深度近视曾被高考拒之门外,大学毕业后又因为公司效益不佳而下岗;如今她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从上海小弄堂走到了大洋彼岸的美国,进入德克萨斯大学攻读MBA课程,是该校这个课程的第一位盲人学生。去年暑假,她在IBM的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纺织行业大幅度的压缩调整,下岗分流职工的日益增加,下岗党员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在调整转制的过程中,在劳动力还没有完全走上市场的特殊情况下,如何加强对下岗党员这一新的群体的管理,使他们思想不下岗,标准不下岗,形象不下岗是我们党建工作的一个新课题。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试论一下下岗党员的管理,作为探讨,以便将此项工作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