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十四大将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显示了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了一个肩负历史重任的无产阶级执政党的先进本质。体现了它善于吸收当代人类最优秀文明成果的彻底革命精神和开放意识。一、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运转的实质内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从本质上讲,就是集中地反映人民的意愿,按人民的意愿管理国家。历史上的许多政治家,都认为真正的民主是缺乏操作性的,尤其是人口众多的国度。当代的一些西方著名学者也坚持“民主是一个悻论”的观点,认为实现人民的管理或…  相似文献   

2.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要顺利实现跨世纪的发展,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科学水平的发挥。新形势下,我们的领导干部必须按照十六大报告中“三个代表”的思想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强化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把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提高到一个科学的高度,尽快步入领导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钱刚 《党政论坛》2003,(6):35-37
江泽民同志曾经提出:“决 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实行 民主集中制的重要环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挥各类专家和研究咨询机构的作用,加速建立一套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度。”科学的决策来自于正确的判断,而正确的判断则来源于对客观实际周密的调查研究。同时,要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认真对待异议、歧议,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这样作出的决策,才不会出现大的偏差。一、民主化是科学决策程序的保证(一) 民主化是科学决策程序的保证任何决策程序大致分为以下…  相似文献   

4.
政策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集中讨论了政策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问题。指出了存在的问题:(1)政策决策的系统及机构存有缺陷;(2)政策决策的程序环节仍不严谨;(3)政策决策的方法手段需要创新;(4)政策决策的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1)尽快树立现代决策观念,积极营造良好的政策决策环境;(2)全面加强政策研究机构建设,逐步完善政策决策体制;(3)严格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不断创新现代化的决策方式;(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努力将政策决策纳入法制轨道;(5)切实加大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决策者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5.
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制约因素与对策探讨刘晓君,翟亚杰决策历来是领导者的基本职能,而现代社会实践的特征,则是把决策提到了领导体制的最高地位。因此,决策是否正确,能不能制定符合实际的科学政策,便成为关系一个政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可以说,决策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创新和完善行政决策机制,推进行政决策体制的科学化、民主化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迫切的问题。客观评价现代行政决策机制,同时认识到现行行政决策机制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对策来完善行政决策机制。  相似文献   

7.
论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制度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关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我国当前行政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的制度构建应包括行政决策组织制度构建、行政决策工作制度构建和行政决策评估激励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8.
随着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的深入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对各级政府来说,不仅决策的事务大大增加了,而且决策的难度也大大增加了。由于决策的正确与否事关重大,所以,科举决策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如何保证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亦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近年来,江西省政府努力发挥由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组成的“智囊团”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如通过专家、学者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进行系统  相似文献   

9.
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是互相依赖的,正如万里同志在全国软科学研究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的那样:“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越来越显示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我国政治体制上的一个重要弊病,就是领导权力过于集中,决策制度不健全,因此,政治改革的一个极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真正实行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联系到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笔者认为,应该把国民经济计划的民主化作为决策民主化的突破口,现在看来,把计划民主化作为决策民主化的突破口,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相当的可行性。因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提出,首先是由于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的高速发展和日益复杂化,传统的经验决策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由于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为了实行改革,我们不仅需要一般的科学和民主,而且需要把科学和民主在决策上体现出来,实现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并且把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结合起来。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前提。将民主化引进决策过程,是我们付出痛苦的、巨大的代价才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产生的一次认识上的飞跃,也是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大发展。我国是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地区发展极不平衡,科学和愚昧并存,现代企业和原始经济共生,新旧体制正在交替。在这样复杂的情况下,进行任  相似文献   

11.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是十六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电子政府的发展为促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当前电子政府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不能尽如人意的方面对行政决策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何完善电子政府建设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许才明 《理论导刊》2007,3(1):27-29
公共决策是县级政府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目前,我国县级政府在决策内容、目标、程序以及权限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与现行管理体制、决策者自身素质、人文环境和任免考核制度有关,因此必须加以改革和完善,以促使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相似文献   

13.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公众参与和专家论证、政府决策结合起来 ,突出政府决策的公众参与性 ,是群众观点在决策领域的升华。扩大公民参与 ,是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关键。目前 ,我国公民社会的参与程度还不高 ,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在政府的动员下参与的。因此 ,我们应当从观念层面、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公众利益表达等层面建立健全公民参与机制 ,切实维护公民参与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既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同时也是一种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机制。这一机制具有鲜明的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色 ;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本点是实行民主原则和民主制度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共商国是的政治协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化民主化的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日益深入、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市场经济逐步完善的情况下,不仅需要充分调动各方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且更需要“统一认识、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这样才能发展大好形势,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在重大问题面前,作为一级党政领导班子能否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能否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决不仅仅是个工作方法、工作作风的问题,而是衡量一个班子、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党性观念强不强、政治上成熟不成熟的重要标志。学习党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回顾近年来外经贸党政领导班子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咨询,对于不少地方的人来说,还是件新奇事儿,而在武汉,已经成了发展迅速的一项新产业。目前这个市共成立了三百多家专职或兼职的咨询机构,形成了一个咨询网络。上至市委、市政府,下至集体、个体小企业,都是咨询机构的服务对象。 在众多的咨询机构中,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是市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  相似文献   

17.
听证制度: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从决策原则的贯彻实施和决策目标民主与决策方式民主诸方面论证了建立听证制度对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所具有的促进作用,接着通过对美、日等国决策听证制度的考察,并结合我国政府决策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分析了建立决策听证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决策听证制度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五四”精神的真谛是科学与民主。70年来,德先生因先天不足,赛先生因后天失调,两者均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期望值,科学民主的实践走了一段曲折艰难的道路。因此,我们今天纪念“五四”运动,其主旋律仍然应该是弘扬科学精神,推进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19.
加强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探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加强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 ,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和政府工作水平的内在要求。积极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不断完善政府决策制度 ,加快政府决策法制化建设步伐 ,是加强政府决策科学化 ,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坚持政策决策的社会主义方向 ,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重大政治问题 ,是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根本要求。坚持政策决策的社会主义方向 ,必须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之路。要通过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途径 ,充分保证政策体系的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