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姜浩峰 《新民周刊》2024,(14):54-59
<正>在未来北约与俄罗斯之间各种不确定因素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增进通向和平的确定性,摆在了世人面前!“北部维京”“动态猫鼬”“北部森林”,进入2024年4月,北约一系列军事演习将陆续展开,且演习地点总在2023年4月4日、2024年3月7日相继正式加入北约的芬兰、瑞典附近。  相似文献   

2.
俄美分歧及俄罗斯加入北约的可能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与美国围绕北约扩大所产生的多方面分歧,使俄罗斯能否最终加入北约问题带有开放性和长期性特点;俄罗斯要求加入北约及经历数轮扩大已发生深刻变化的北约保持门户开放,是衡量欧洲安全能否持久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3.
1997年,在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东扩终于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宣布接纳第一批东欧国家加入北约。尽管北约—俄罗斯就此问题达成了协议,但俄罗斯对本国安全空间的被压缩和国际战略地位的被削弱,仍然充满了戒心,并通过全方位的欧亚外交,拓展外交回旋余  相似文献   

4.
环球热点     
《新民周刊》2015,(47):34-35
A俄罗斯 启动对土制裁 苏-24事件后,面对俄罗斯的强大压力,土耳其依然拒不认错。俄罗斯总统普京11月28日签署了对土耳其实行制裁的总统令,向土耳其发出旅游和雇佣禁令。据彭博社消息,俄罗斯还将禁止土耳其的商品进入俄罗斯,俄罗斯政府随后公布禁止商品列表。  相似文献   

5.
杜东辉 《欧洲研究》2023,(5):64-91+174-175
大西洋联盟中的“土耳其问题”是指土耳其日益偏离北约战略轨道而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北约是安全组织,但土耳其加入该组织既是为了制衡威胁,也是为了实现成为“西方国家”的身份目标。因此,安全威胁—安全供应和身份认同—价值供应的匹配程度均会影响土耳其与西方盟友的联盟紧密性。需要指出的是,安全和身份在联盟管理中的作用并不相同,前者是决定性变量,后者是辅助性变量。基于对两者的动态结构分析,可以发现土耳其与西方盟友的联盟管理模式经历了五个阶段:捆绑、强制、追随、平衡和疏离。当前双方关系的大幅波动归因于联盟管理困境:土耳其因担心“被牵连”而拒绝与盟国保持一致,又因无法实现身份融入而日益脱离西方定位;西方盟友指责土耳其偏离联盟轨道和价值观基础,但又不愿为其提供安全庇护和身份承认。双方在联盟管理的意愿和能力上出现错配,安全困境和身份困境形成共振。联盟资格的工具化、联盟合作的议题化和联盟管理的身份政治化将成为“土耳其问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1994年年初,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首脑会议上,通过了美国总统克林顿所提出的“和平合作伙伴计划”,使争论已久的东欧加入北约、北约组织扩大问题暂告一段落。舆论普遍认为,“和平合作伙伴计划”更多地照顾了俄罗斯人的感情和利益,北约既没有向中、东欧国家提供安全保证,也未明确他们加入北约的具体日期,婉言拒绝了东欧国家的要求。但是,我们看到,北约仍重申了其将吸收新成员的承诺,并没有把东欧加入北约的大门关死,只是俄罗斯对欧洲的稳定又是重要因素,不能不予以考虑。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北约仍将面临着在两者之间痛苦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2009年5-6月)5月1日俄罗斯约200万人参加了五一庆祝活动。5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拒绝参加将与5月19日举行的北约-俄罗斯理事会,以此抗议北约对两名俄罗斯外交官的驱逐。  相似文献   

8.
由于俄罗斯与北约对合作目标的互惠性认知虽有差异但在战略目标上基本一致,同时从绩效来看,双方各有所获。但双方对东欧和前苏联地区地缘战略空间的争夺,特别是俄罗斯用"楔子战略"和2010年新版军事学说对抗北约东扩,同时,双方对各自在未来欧洲安全机制中的角色定位和相互定位也不同,因此,俄罗斯与北约的伙伴关系将是脆弱的,但是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提升了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双方达成设立新的俄--北联合理事会及"北约20"机制的协定.对于俄罗斯来说,与北约关系的接近不仅可以阻止北约第二轮东扩的推进,还有可能通过发展与北约的关系来达到融入欧洲从而融入世界的目的."9·11"事件后,北约东扩将继续向前推进,目标是中东欧及波罗的海国家.但未来北约东扩的推进也存在诸多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克林顿政府与北约东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东 《美国研究》2001,15(2):54-69
北约东扩是影响欧洲安全格局的重大事件.克林顿政府是北约扩大的主要推动和策划者.本文从文献分析入手,探讨克林顿政府推动北约扩大的缘由、决策的最终确定,以及北约东扩自身演变的影响.本文认为,北约东扩主要是个政治决定,扩大的北约发挥的主要是政治功能,目标是尽快使东中欧国家融入北约和使其成功实现向西方政治和经济体系的转型.与此同时,北约东扩具有弱化其军事功能的可能,但其军事功能仍将在相当长时期内继续存在,原因在于防范、警戒乃至遏制一旦向西方体系转型失败而恢复扩张主义传统的俄罗斯.俄罗斯的转型与北约的转变相互影响,双方之间的互动关系将对北约转变的最终结果产生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北约东扩计划于1994年1月正式提出后,逐渐加快了实施步伐,面对西方咄咄逼人的进逼,俄罗斯外交进行政策调整,力求阻遏北约东扩的势头,维护俄罗斯的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12.
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被视为最关键的一方。俄罗斯在2015年9月直接出兵叙利亚,帮助叙利亚政府收复大片土地,并与伊朗和土耳其一起,通过阿斯塔纳和平进程、索契和平进程,逐渐稳定了叙利亚的国内局势。此外,俄罗斯还积极促成叙利亚"宪法委员会"的成立,推动叙利亚开启战后政治重建进程。随着叙利亚国内局势逐渐缓和,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俄罗斯需要面对伊朗和土耳其在叙利亚的关切。俄、伊、土三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分歧犹存,很可能会导致叙利亚局势再度紧张。另一方面,俄罗斯需要处理好叙利亚一些敏感的政治和安全事项,维系叙利亚国内战局稳定,推动叙利亚政治重建进程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3.
东欧国家强烈要求加入北约,却既没有拿到加入北约的入场券,又没捞到“一个通向北约成员国的地图和时刻表”,仅仅以与北约国家建立“和平伙伴关系”的方式被列入“候选名单”。北约的大门之所以对东欧国家半开半掩,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因为涉及到了俄罗斯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科索沃危机是冷战结束后俄罗斯和北约关系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危机。本文首先考察了科索沃危机对俄北双边关系的冲击和考验,在此基础上揭示了这次危机对俄北双边关系未来发展以及欧洲安全建设的影响和涵义。科索沃危机打破了俄罗斯和北约寻求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以及"制度化合作关系"的神话,为日后俄北合作机制的调整和变革埋下了伏笔;这次危机也再次强化了美国和北约在欧洲安全新体系建设进程中的主导作用,而俄罗斯在这一进程中被边缘化的危险进一步加剧了。  相似文献   

15.
“北约”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简称,它成立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对付来自东方苏联的威胁。当历史发展到1991年的时候,它的对手苏联土崩瓦解了。从这种意义上讲,北约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但作为北约成员国之一的美国却不愿失去这一“工具”,抓紧时机促成北约功能的转变,让它成为维系欧美关系的纽带,成为美国参与欧洲事务的主要场所。所以,为了让北约继续存活下去,美国为其战略调整也出了不少点子,提供了很多帮助。前苏联土崩瓦解之后,俄罗斯成为其当然的继承人。当北约战略调整触及到其利益时,俄罗斯就顺理成章成为北约的当然反对者。  相似文献   

16.
自1990年代初宣布独立至今,为了顺利回归西方阵营、防御俄罗斯的军事威胁和加入北约,在安全与防务问题上,波罗的海三国制定了不同的国防政策和防务战略。从最初的中立政策转到谋求加入北约,再到正式成为北约一员,三国的国防政策经历了重大转变。在此过程中,三国的国防战略也经历了组建国防力量、实施领土防御战略,再到执行北约集体防御战略的变化。与此相适应的是,其军事力量也经历了转型过程:从零开始建立军队到建立防范威胁的军事力量,同时向北约标准看齐,再到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军事力量,力求与北约协同作战。但在这期间,三国遇到了诸多困难和挑战,直接影响了军事转型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北约东扩是影响俄罗斯与美欧关系以及未来欧洲安全格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北约东扩所引起的欧洲政治安全边界的改变、在欧洲地区部署的反导武器系统,以及最近所部署的相当规模的常规军事力量,这"三位一体"的进程不可能不引起重大争议。在2017年慕尼黑北约峰会上,美国开始逐渐摆脱"大选效应",重新表示支持与北约的盟友关系。但是,俄、欧、美三者之间的立场依然相互分殊,北约、俄罗斯和欧洲安全关系的前景依然扑朔迷离。今天的北约东扩是否会重蹈历史上西方扩张的覆辙:由一元主义的追求为起点,最后总是落得多元力量并存的结局,是一个值得作进一步观察的向度。  相似文献   

18.
北约东扩史     
笑饮 《新民周刊》2022,(3):42-43
摘要俄罗斯方面称,两德统一之际,时任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与戈尔巴乔夫会晤时曾承诺,"如果北约可以在德国保持驻军,那么北约将不会向东扩张,哪怕一英寸"。可此后,北约经历了五轮东扩,且目前其仍未放弃继续东扩……  相似文献   

19.
转型以来俄罗斯与外高加索国家关系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外高加索三国关系的演变同俄对独联体政策的转变密切相关。随着对独联体政策的调整,俄罗斯加强了对外高加索事务的介入,以解决“热点”问题为契机,双边关系得到一定发展。但在美国和北约等外部强大势力对该地区的渗透之下,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在对俄罗斯失望之余,双边关系很快冷淡下来,格俄之间甚至兵戎相见。  相似文献   

20.
詹小洪 《新民周刊》2023,(15):47-47
韩媒分析,韩国政府选择以出借而非出口的方式向美方提供炮弹,是为了避免让外界产生韩方通过美方向乌克兰提供杀伤性武器的误解。俄罗斯与乌克兰开战一年多来,双方炮弹消耗特别大。据悉,每天俄罗斯要向乌克兰发射一二万发炮弹,乌克兰也要还击三四千发炮弹。有西方官员透露,乌克兰军队一天的炮弹等同于此前北约在阿富汗一个月的消耗量。俄罗斯有苏联时期留下的充足库存弹药,短期支撑没有太大问题。可是乌克兰尽管有美国及西方的军援,炮弹仍捉襟见肘。据说,30个北约国家已经有20个再也无力供给乌克兰155毫米炮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