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当春天的朝阳洒在黄土高原上一个小山坳里时,30岁的甘肃省会宁县源边乡阳洼沟村小学教师刘全德便敲响了上课的钟声,从山旮旯里走采的44名学生开始了一天的读书生活。在两间不足20平方米的教室里,学生们有的4人挤坐在一条板凳上,有的站着上课,简陋的教室里充满了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热望。阳洼沟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7%,仅有一个孩子因家庭过度贫困未能入学。  相似文献   

2.
王毅 《今日上海》2008,(11):54-55
“设计”的含义十分丰富。中国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诠释道:“设”乃“陈设”,“计”乃“会”。在现代汉语中,“设计”一词的主要含义是“设想”、“构思”、“计划”等。在英语中,“design”也是“意图”、“计划”、“目的”之意。  相似文献   

3.
肖永明  戴书宏 《求索》2013,(8):113-115
在理学视域中,“中”可以从“时中”与“在中”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中”指的是喜怒哀乐未发之前.内心情感尚未表现于外在行为,能够恰如其分。无所偏倚.这是“未发之中”,或称“在中”;另一方面,“中”指的是喜怒哀乐已发之后,表现于具体行事过程中,恰到好处,各得其宜,这是“在事之中”或称“时中”。二者之中,“在中”为体,“时中”为用。“和”实质上指的是“时中”的状态.是“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中”与“和”的关系中,“中”是“和”的本体,“和”是“中”的发用。“和”的修养功夫必须落脚在“中”.不能仅仅关注“中”的显发状态而不从根本上下功夫。其基本思路是“由中而和”。由于“中”并非实体.没有具体的实指的内容,需要通过“诚”,才能达到“中”的状态。“诚”是“中”的根本,而“中”是“诚”的外在显发。简言之.即“诚”能达“中”,由“诚”而“中”。  相似文献   

4.
陈江玲 《岭南学刊》2004,3(6):37-40
在“一国两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要全面把握“一国两制”的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要认识到“一个国家”是“一国两制”的核心,“两制”是在“一国”的前提下的“两制”,“港人治港”是爱国爱港者治港,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  相似文献   

5.
进一步把握社会中介组织发展的规律与趋势,要着重把握几个重要环节:一是在“政企分开”中推进社会中介组织的发展;二是在“政事分开”中推进社会中介组织的创新;三是在“政社分开”中推进社会中介组织的完善;四是在“政资分开”中推进社会中介组织的成熟。  相似文献   

6.
邢研 《思想战线》2022,48(1):163
“游”是《庄子》文本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当代关于《庄子》之“游”的研究,较主流观点是把“游”作为一种精神自由的境界。但这种阐述虽然注意到《庄子》中“游”所具有的自由属性,却忽略了“游”实际的活动特质。作为一种活动,《庄子》之“游”是一种人之身心整体与“道”融汇交通的活动。其具体展开于人出离于“在世界之中”状态,“虚以待物”而“以天合天”的生活实践之中,并由此构成了一种“合道而为”的自为而“自由之”的自由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7.
《理论学习》1986年第6期发表刘正顺同志的《“一分为三”不能成立》(以下简称刘文)一文,对于“一分为三”进行了反驳。我是“一分为三”论者之一,我认为刘文对“一分为三”的否定是不能成立的。现就刘文中的几个问题答辨如下。一、关于数学中“三分法”问题刘文以很长的篇幅讲了数学中“一分为二”的情况。对于数学中的“一分为二”,我们从来没有反对过,我在《“一分为三”新议》中,首先就引证了列宁关于“正和  相似文献   

8.
“她们”有时是孩子,有时是妈妈;“她们”有时温柔似水,有时坚忍不拔;“她们”有时是家庭主妇,有时又在职场中叱咤……“她们”在多重身份中完美地转换着。又是一个美好的三八妇女节,今年我们换个角度看世界。用文字代替声音,来“倾听”一场精彩绝伦的演讲比赛吧!  相似文献   

9.
“人民”是当今用得最多的两个字。怎样理解这个时时见、处处见的词呢? “人民”是集合词.这一集合.就淹没了成千上万的个体;“人民”是抽象词.这一抽象,就抽去了一个又一个的生命。“人”一旦被抽象为“人民”.就成了没有声音、没有面目、没有形体的幻影。就成了可以任意雕塑的大理石.可以把它雕塑成至高无上的神,顶礼膜拜:也可以把它雕塑成铺路石,踩在脚下。在“大跃进”中,只看到“人民”起哄.看不到“人”的理智。在文革中,只看到“人民”在搞“多数人专政”.看不到“人”的尊严和权利。  相似文献   

10.
余英时先生认为,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不同,近现代具有“批判的精神”、代表“社会的良心”这一特殊涵义的“知识分子”,在西方出现的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十八世纪,而中国史上自孔子以来的“士”则大致相当于西方学人所刻画的近现代“知识分子”,仅就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一点而言,中国文化早已是现代的。孔子所最先揭示的“士志于道”规定了“士”是基本价值的维护者,具有以天下为己任、不治而议论、修己以敬等具体表现。余先生在中西方比较中凸显中国知识分子的特征及其文化传统,从而在“知识分子”这一特殊维度上说明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正>古代三姑六婆都指的是哪些人?在日常口语中,“三姑六婆”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词,用来泛指社会上各色各样的女人,带贬义。那么,“三姑六婆”究竟指的是什么呢?“三姑六婆”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明代一位叫陶宗仪的学者在笔记中记载了三姑六婆的身份。清代李汝珍在他的小说《镜花缘》中也写道:“吾闻贵地有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妇女无知,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银钱,或拐带衣物。”在此,我们不难看出“三姑六婆”在当时的意  相似文献   

12.
试析《红楼梦》中“花”的意象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中 ,“花”作为最初的审美需求出现在诗歌中 ,到最终成为正式的“意象”这一过程中 ,其情感内涵得到不断的拓展 ,并被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吸收。《红楼梦》中 ,“花”的意象内涵主要有三点 :它是女子身世飘零的意象 ;它是尘世人生无常的意象 ;它是封建大家族败亡的意象。“花”作为意象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3.
<正>音乐,眼下是相当“普及”了。现在的年轻人如果没有MP3、MP4,那肯定是非常意外的事情了;城市中,“音乐量贩”随处可见,男男女女在包厢中“卡拉OK”,过一把“歌手”瘾,也是“小菜一碟”,习以为常的了;异军突起的彩铃,让你在呼叫别人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被“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之类的“家伙”娱乐一把;轰动全国的超女PK,给人一种“只要是女的,谁都可能一夜之间成为歌星”  相似文献   

14.
无论什么世界,都是充满着矛盾的,就是初等数学,也充满着矛盾。这是因为“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77页),而现实世界是充满矛盾的统一的,所以数学概念作为现实世界一个侧面的反映,也不能不充满矛盾的统一。数的概念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对客观事物数量关系的不断认识而逐步形成的。在原始社会,古代人在打猎捕鱼和制作工具等活动中,遇到了如何分配工具和食物的矛盾,感到有顾及人群、工具和野兽的数目的必要。在解决这个矛盾的过程中便形成了自然数“1,2,3,……”的概念。但首先形成的是“一”与“多”这两个矛盾着的概念。开始,人们认识数“1”,进而认识数“2”,对于“3”以上就认为是多,所谓“三人为众,人多出智慧”。“一”和“多”不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转化为“多”,“多”转化为“一”。不仅由“一”连续相加可以得到任何的自然数即“多”,而且任何不是“一”的自然数无不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一”,例如,30(天)转化为1(月),  相似文献   

15.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国境内的鄂伦春族人口为8196人。自古以来,鄂伦春族一直从事狩猎生产,被誉为“林中之民”。关于“鄂伦春”这个族称,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住在山岭上的人”,在鄂伦春语中,“阿伦”指山,“千”是指人,“鄂伦春”是“阿伦千”变音而成。目前很多本民族人认同这种解释;另外一种是“使用驯鹿的人”,在近代史料中对鄂伦春族有“使鹿部”、“使马部”之称。新生村位于黑龙江省北部,地处小兴安岭西北段的低山丘岭区,隶属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族乡。地理上位于北纬50度以北,与我…  相似文献   

16.
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关系问题的讨论中,有一种意见认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从未提出过‘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观点”;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讲的“在恩格斯看来,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说法,是列宁对恩格斯《反杜林论》中的一段论述“作了并非愿意的注释”后“所得出的结论”,因而这个结论是“难以成立的。”①我觉得,这个看法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我们来研究列宁在引述思格斯的一段论述时所作的注释和列宁的结论——“在恩格斯看来,绝对真理是由相对真理构成的”,是否符合恩格斯的原意。列宁的引述和注释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7.
试论侦查艺术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的艺术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和方法。这种广义的艺术概念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使它成为诸多学科研究可供选择的一个独特的视角。如“管理艺术”、“领导艺术”、“科学研究的艺术”等等。美国著名侦查学家韦恩W·贝尼特与凯伦M·希斯在合著的《犯罪侦查》一书中说:“犯罪侦查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1]前苏联学者拉·别尔金在《刑事侦查学随笔》一书中也提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刑事侦查学是一门科学,而在实际运用中又是一种职业技巧,是一种特殊的、每一个侦察员和公安战士必须掌握的艺术。”[2]侦查艺术是对侦查方法的出神入化的…  相似文献   

18.
一是“公布”不等于“公开”。一些国有企业在厂务公开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但厂务公开在少数企业只是把简单的账目及具体数据贴在墙上,或写在通告中,使公开仅仅局限于“公布”上,结果收效甚微,甚至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公开”是为了推进民主管理的实施,而“公布”只是“公开”的一种手段。要达到“公开”的目  相似文献   

19.
观点摘登     
《中国统一战线》2014,(1):79-79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上海研究基地顾问余源培在《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一”与“多”》一文中指出:过去统一战线讲“求同存异”。有其积极意义。现在讲“一”与“多”的辩证法,是更加向前一步。因为“异”在中国语言中时有贬义之意,如‘异见”、“异端”、“异党”、“异己”等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文化中,“三教圆融”、“三教互补”甚至“三教合一”,似乎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观念。但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这种观念其实颇不得要领。在传统中国的文化格局中,儒释道三教之间其实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圆融”、“互补”或“合一”的关系。它们只是达成了一种不对称的妥协,其要点有二:儒教的不完全性,佛道之间的有限竞争,后者可以用霍特林模型来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