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已经成为现代国际文化交流的主要表现形式。东南亚地区曾受到中国文化的深刻影响,形成了中国文化消费的传统和群体。本文以2000年至今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输入东南亚的情况为基础,分析利用文化消费的形式扩大中国文化影响的可能性。笔者认为,中国文化产品在强调传统文化特点的同时,应该充分考虑东南亚民众文化消费的取向,兼顾文化宣传和娱乐受众的目的,从而达到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日本立法实践表明,文化基本法重点发挥的是文化人权法与文化政策法的功能,厚植文化国力的根本在于全面提高"人"的文化艺术修养。中国文化政策存在稳定性不足、文化人权相对忽视及文化政绩化、功利化现象,亟待尽快制定文化基本法,就文化发展的基本理念、不同主体的权责义务及各项文化政策作出规定,以实现文化重要性教育,明确文化政策方向及保障文化人权,保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有源之水"与"有本之木"。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实现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能够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文化自豪感、文化幸福感、文化认同感、文化责任感,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现阶段,我国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主要表现在业态创新、产业融合、空间协同三个方面,面临着文化挪用、低端锁定、监管失衡的困境。因此,我国应当注重文化输出,打造一批世界领先的数字化技术,输出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文化,开辟文化输出的新渠道;夯实文化供给,深化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扶持有潜力的文化高新企业,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加强文化传承,推动文化存量资源转化为生产要素,鼓励交叉学科交流,构建数字教育体系;健全文化治理,优化文化数据治理能力,坚持多部门协同治理,激活文化市场,进而切实提升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自信,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本文中以广义的政治文化的概念为基石 ,尝试性地将菲律宾的政治文化发展过程主要分成三个阶段 :早期政治文化、殖民地政治文化和独立后的政治文化。早期政治文化是菲律宾在东方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带有“个人权威”色彩的政治文化源头 ;殖民地政治文化是菲律宾在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下 ,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菲律宾政治文化的影响 ;独立后的政治文化是菲律宾在 1946年以后以政党政治为主要特点的政治文化。笔者从菲律宾的传统文化的特点出发 ,考察菲律宾政治发展过程和文化发展过程 ,总结菲律宾政治文化的特点 ,并从菲律宾现实的政治行为找出菲律宾政治文化的表现形式 ,从而为了解菲律宾政治运作方式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以国家干预为主要特征的法国文化政策一直被认为是与美国自由主义文化政策针锋相对的典型代表。而在解释为什么法国选择国家干预的文化政策时,学术界普遍认为这是法国为了抵御美国文化,保护法国文化的被动无奈的对策。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在暗示:一个国家的文化政策取决于其文化的经济地位,会因文化经济实力的变化而变化。但事实表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策通常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连贯性。文化不同于一般的商品,一个国家所采取的文化政策从根本上反映着该国的民族文化。因此,只有把一国的文化政策放在其民族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考察,才能理解文化政策的深刻意义,从而得出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一、所谓文化词汇“文化词汇”是有些学者为强调一部分富有文化内涵的词汇所下的定义。大家知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文化借助语言得以传播,语言在反映文化的同时又对文化施加影响。“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胡文仲:P.57)事实上,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说  相似文献   

7.
一、日本文化的复合性日本虽被公认为单一民族的国家 ,但其文化具有复合性特点 ,有的学者称日本文化为“复合文化”。二次世界大战后 ,日本的崛起 ,令世人刮相看 ,日本学者高桥龟去在谈到战后日本经济起飞的根本原因时分析认为 :“日本人对于与本国不同的文化 ,不是看作异端 ,也没有排斥和偏见 ,相反善于以外国先进文化与思想为师 ,进行移植和吸收。”的确 ,日本民族是擅长吸收外国先进文化的民族 ,同时 ,这也说明日本文化既有本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又吸收了外国文化的精华 ,使日本文化成为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复合的结晶。所谓“复合性”是与…  相似文献   

8.
试论欧洲安全战略文化的差异与趋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迎红 《德国研究》2008,23(2):34-40
本文通过对欧洲传统安全战略的四种模式:中立模式、依附模式、力量模式和干预模式的分析,提出在这四种模式的影响下形成了欧洲传统的四种安全文化:中立文化、依附文化、力量文化和干预文化,分析了这四种文化对欧盟形成共同安全战略文化的影响,总结了欧盟安全战略文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日本妈祖文化的传播,呈现出或是传承中国民间的文化信仰,或是融会佛教文化的习合文化,或是被标榜为日本本土化的信仰等特征,即带有了中国文化与日本本土文化相互融合、彼此分离的特征。这样一个具有“共生文化”性格、且根植于日常生活的“生活文化”的妈祖文化,为构思21世纪东亚文化的框架建设与未来模式提供了有利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欧洲对文化概念的界定及文化理论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强 《德国研究》2005,20(1):51-55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化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不同文化成员间的交往和理解.欧洲对文化范畴的界定和文化理论发展至今仍影响欧洲人的文化范式、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确定欧洲对文化概念的界定层面和文化理论发展过程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欧洲文化,解读欧洲的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1.
乌克兰文化与俄国文化是同一个俄罗斯文化的不同版本。乌克兰加入俄国版图后,俄国文化的这两个版本如何融合为一的问题就一直是一个未能彻底解决好的问题。除了寻找文化之根的那个层面之外,任何文化都应该还有另外一个层面,即对精神峰巅的仰望。乌克兰文化的建立,就应该定位于不是与全俄文化去竞争,而是捐弃前嫌,对全俄文化进行补充和丰富。欧亚主义号召全体俄罗斯人——无论是大俄罗斯人,还是白俄罗斯人或乌克兰人,都要为把文化当作民族的自我意识来弘扬这一理想而挺身奋斗。  相似文献   

12.
印尼人姓名的复杂形态反映出印尼文化的多元性,它可以成为观察印尼多元文化的一面镜子,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印尼民族。透过印尼人的姓名,不但可以看到印尼传统文化、巴厘―印度教文化和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之间的明显差异,而且能体会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本土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融合,并看出印尼人具有名随人变、崇尚名誉、讲究实用的姓名特点。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大文化时代,各种文化之间需要进一步借鉴、学习和取长补短,共容共进.所有文化的最高境界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每一种文化都不是绝对的好或绝对的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随时代发展斟酌进退.从长远观点看,文化的特殊性终究要融入到文化的普遍性与世界性之中.东西方文化在经过数百年的冲突与融合之后,最终会聚集到世界大文化的屋顶下,把文化的共性、全球性贡献给全人类,贡献给未来.  相似文献   

14.
夏新华 《德国研究》2005,20(4):48-51
在德意志民族文化土壤中形成的德国法律文化体现了德意志民族的个性,具有鲜明的特性:第一,德国法律文化体现了日耳曼固有法文化与罗马接受法文化的双重性;第二,德国法律文化存在着国家主义、团体主义的价值追求倾向;第三,德国法律文化崇尚思辨理性,强调法典化和立法技术;第四,德国法律文化也体现了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是红色文化的理论来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是红色文化的实践基础。红色文化具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精神内核,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表征,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发挥重大影响。坚定文化自信,蕴含着红色文化的当代价值,只有克服当前弘扬红色文化的一系列梗阻,才能实现对这一价值的塑造。  相似文献   

16.
鞠玉华 《东南亚研究》2013,(1):54-58,72
本文以实地访谈和其他形式的调查为根据,考察海外新华侨华人子女在"异文化摩擦"中的成长过程;探讨他们在父辈文化和主流社会文化交叠环境中,接受语言学习、文化传承的状况;分析家庭教育的代际关系与跨文化碰撞对海外新华侨华人子女成长的影响;从文化认同、价值观形成等层面,阐述在文化传承中,新华侨华人子女如何努力接受多种文化,使中华文化与异文化兼容,逐步形成更多元、更开阔的世界视野。  相似文献   

17.
当代法国文化渗透力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佩纹 《法国研究》2003,(1):204-211
对于法国 ,我们不陌生 ,一提到她 ,就会想到香水、浪漫、大餐、时装、埃菲尔铁塔 ;对于某些人 ,还会使他们联想到雨果、巴尔扎克、凡高、笛卡儿、《百科全书》等。这就是法国文化。关于“文化”一词 ,但凡是读过点书的人都不会陌生 ,在现如今这个世界 ,无论在哪个国家 ,这个词出现的频率都越来越高 ,是一个相当时髦的术语。它在不断地产生新词 ,以多种派生面目频频亮相于各种场合 :报纸、电视节目、网络、广播等等 ,诸如 :消费文化、文化产业、文化工业、企业文化、休闲文化、旅游文化、以及文化现象、文化交流、文化霸权、文化渗透、文化典…  相似文献   

18.
权威主义政治文化与德国国家性格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芳 《欧洲研究》2005,23(6):32-40
个人的性格受制于其成长的背景,国家性格则来源于文化传统,而文化传统的形成是历史和地理两方面作用的结果。军国主义是德国历史上典型的国家性格,但是其文化根基却是权威主义。军国主义因为它激烈的外部性较为引人瞩目,但其文化的内敛性却常为人忽视。本文探讨了德国军国主义国家性格和权威主义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认为普鲁士的军国主义孕育了德国权威主义政治文化,而文化的顽固性、渗透性和继承性,又使得权威主义政治文化极大地支撑了德国后来的军国主义。二战以后德国改变了军国主义的国家性格,但是彻底改变了的却是传统的权威主义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文化立世,文化兴邦。文化是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人类的优秀文明成果如同源头活水一样,能够渗透到国家治理体系的每一个要素之中,发挥持久而又深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持续的滋养,是厚植“中国之治”的文化根基。在我国要迈入高质量发展关键...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传播学理论阐述并分析了中国广告文化环境的演变以及中国广告在传媒中文化内涵的发展变化,展示了在国际化进程中,中国广告业的文化生态环境的丰富多彩。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在广告传媒中的交流交汇交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流交汇交融,一国视野与国际视野的交流交汇交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