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辉 《台声》2007,(8):85-86
如今,台湾漫画人到祖国大陆发展事业,已成为大势所趋。最早在祖国大陆走红的漫画家蔡志忠,作品销量惊人;紧随其后的,是风格独特的朱德庸和几米。据朱德庸作品改编的电视剧近两年来在祖国大陆风头一时无二,很受欢迎;几米的漫画被改编成电影,在大陆市场上取得不俗成绩。同他们相比,另一位出道甚早、拥有人气极高作品《鸟笼院》的台湾漫画人敖幼祥更是把工作室开到了广州。  相似文献   

2.
余玮 《北京观察》2003,(9):14-18
在当代中国漫画界,华君武是最具艺术魅力、吸引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漫画家。笔者可以说是读他的漫画长大的。“华君武”三个字,总能让人联想到犀利的笔锋、辛辣的神韵。在革命战争年代,华君武的漫画是刺向敌人的匕首和投枪;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他的漫画好似名医手中的银针,在笑声中匡正时弊,治疗社会的疑难杂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他的漫画同样不失为警钟,讽一劝百,过滤生活,解剖社会。——能爱方能恨。可以这样说,华君武的漫画是时代的一面哈哈镜,他通过漫画这种特殊的形式映照出世事万象与生活百态。其实,华君武画亦人,人亦画……  相似文献   

3.
走进方成的世界□李露孙作者与方成(右)合影我喜欢方成的漫画。他的漫画,线条准确而秀丽,形象夸张而优美,寓意丰富而深刻,色彩鲜艳而高雅,题材典型而广泛,构思别致而巧妙,画面幽默而辛辣。我从挂红领巾开始拜看他的漫画,至今百看不厌。请看这幅爱憎分明的“——...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7,(18)
<正>他说,少年时想要实现的成为一个新型漫画家的理想,一路走来,始终不曾放弃;他说,中国漫画走过了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开始梦想的"黄金时代",走过了用全彩化和市场化找到生存空间的"炫彩时代",来到了这个被互联网颠覆行业玩法、拥有无数机会的"创新时代";他说,无论时代如何变,永远需要美好的创作内容;他说,前进,即有未来。他就是中国原刨故事漫画第一人、定居大陆青年台胞颜开。  相似文献   

5.
60年前,一个怀揣漫画梦想的14岁少年开始投稿,结果屡投屡退。他没有气馁。后来经过某出版社编辑的点拨,少年画艺突飞猛进。若干年后,已在漫画和国画创作方面成绩斐然——1997年被推选为上海漫画协会常务副秘书长,1999年被中国美术家协会吸收为会员,2003年起担任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漫画工作委员会会长(现改为漫画工作委员会主任)至今。  相似文献   

6.
《台声》2017,(10)
<正>朱德庸,1960年4月16日出生于台湾台北,祖籍江苏太仓,台湾著名漫画家,世界新闻专科学校三专制(今台湾世新大学),电影编导科毕业。代表作为《双响炮》《涩女郎》。其漫画专栏在台湾有十多年的连载历史,其中《醋溜族》专栏连载10年,创下了台湾漫画连载时间之最。人是他漫画的主要因素,他曾经说:在我自己的漫画里,其实最喜欢的是《醋溜族》。  相似文献   

7.
李亚平 《传承》2010,(13):49-51
在当代中国漫画界,华君武是最具艺术魅力、吸引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漫画家。在革命战争年代,华君武的漫画是刺向敌人的匕首和投枪;在社会主义建设年代,他的漫画好似名医手中的银针,在笑声中匡正时弊,治疗社会的疑难杂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他的漫画同样不失为警钟,讽一劝百,过滤生活,解剖社会。  相似文献   

8.
曾有一位文化经纪人欲策划一个叫作“三六九”的漫画展,主角是 三位被视为新生代的中国漫画家:夏大川、金晖、侯晓强,他们都出生在1969年。画展后来流产了,但这不妨碍三个艺术青年默默地在各地各自成长着。 夏大川先生对漫画的执著让人难以置信。他的妈妈说:大川还不会说话就会画画了(如果可以把那称作画的话)。有一天,他确认自己的一生只属于漫画,他已别无选择,于是决然辞去银行工作,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漫画自由撰稿人。 夏大川先生近年活跃于国际漫坛,有数十件作品在国际(展)赛中获奖。他的画富艺术个性、富文化含量、追求国际语言,因此他已不单单属于中国。本刊新拓漫画版《漫舫》以大川专辑首期开篇亮相,想读者不会不高兴——主持人  相似文献   

9.
丁聪,上海人,他的父亲丁悚是本世纪初上海著名的画家,画讽刺社会现象的政治性漫画和抨击民国初年封建、腐朽、落后现象的漫画,很受欢迎。人民憎恨的说不出口的,丁悚的漫画却代替他们说了出来。丁聪自幼作画显然是受了他父亲和家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漫画,她不仅生动、形象、幽默,而且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道理,发人深思,回味无穷。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漫画,会使学生情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仅就中学教材中哲学部分所涉及到的知识点,选择漫画十二幅,进行其哲理分析。这幅漫画说明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相应的方法论。画中人由于坚持的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世界观,所以他不能随着变化了的事物,改变其方法。这幅画还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即想问题、办事情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但画中人不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  相似文献   

11.
逗点 《台声》2001,(7):34-35
不久前,北京中国美术馆曾举办了“台湾漫画家牛哥作品展览”,引起了大陆漫画界和喜爱漫画的人们的关注。这是海峡两岸分离半个多世纪以来,台湾漫画家在大陆举办的第一个漫画展。   被称为台湾社会文艺界一代奇才的牛哥,本名李费蒙,生于牛年( 1925),卒于牛年( 1997),一生充满传奇。以漫画为终身职志的他,一手画散播喜怒哀乐的漫画,一手写曲折离奇的推理小说,一生著作颇丰。上百万幅的漫画作品, 80多部长篇小说,在台湾文坛画界称得上是一位“大哥大”。 牛嫂说牛哥   此次牛哥作品展是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中国美术馆和台湾…  相似文献   

12.
韦巍 《当代广西》2012,(10):54-55
在日韩卡通漫画盛行的当下,还有多少人能留意我们的本土原创漫画?又有多少漫画人能甘受寂寞坚持自己的道路?在柳州,有一位家喻户晓的漫画家曾广健,他创作的漫画人物“柳哥”活跃在各种平面媒体上,不时以充满柳味的搞笑言行跃然纸上。为生活增加笑点。  相似文献   

13.
赵辉 《台声》2010,(4):60-63
作为近现代台湾最知名也是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杨英风成长于大时代的变动之下,人生历程更是横跨海峡两岸。他生于台湾宜兰.少年时期曾在北京居住求学,之后足迹遍及东京、罗马等地.最后终老于台湾。杨英风毕生致力于东西文化之融合。发展中国现代艺术精华,其作品涵盖版画、速写、水墨、油画、摄影、漫画、镭射、美术设计、奖座设计、雕塑、景观规划,早期作品的人文主义风格.到后期以现代主义的抽象组合,杨英风的作品中独具意味的中国式思维,令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14.
何义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监护室的一名普通医生。 不普通的是,他在业余时间创作的“小大夫漫画”,在他和病人之间增加了一条特殊的沟通渠道,建立起了医患之间的信任与温情。  相似文献   

15.
<正>进入21世纪以后,艺术创作的环境日益宽松,艺术创新不再止于口号。于是,"摄影漫画"作为一个新的艺术形式,于2006年在云南保山应运而生。摄影漫画的创始人赵家华现任保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曾于2005年9月被文化部、人事部授予"文化先进工作者"称号。日前,他对本刊讲述了自己的创作历程。  相似文献   

16.
非处方漫画     
新华 《今日广西》2013,(6):44-44
非处方漫画是一档心灵鸡汤漫画,简单的文字配以漫画,以生活中的小故事讲述人生道理或感悟,它让我们学会去疼爱他人,充满信心地去迎接生活的挑战。在我们面临挫折和失意时,它会使我们得到鼓励和慰藉;在我们面临成功时,它又会让我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它会持续不断地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提供深思!它将成为我们一生中永远的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17.
编余漫话徐鹏飞先生与新中国同龄,在中国漫画界,他算得上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从20世纪80年代初徐先生开始发表作品到今天,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同于他的前辈和后来人,他亲历了两个时代,在社会转型的变革中,观察和思考了两个时代——这是他得天独厚的创作源泉  相似文献   

18.
初二思想政治教材上有漫画27幅(其中上册18幅,下册9幅)。文中漫画针砭时弊,一针见血。分析、欣赏好每幅漫画,有助于理解、掌握教材内容,达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记忆的效果。对待漫画不可怠慢,有三“忌” 一忌“忘”。有些教师对文中漫画置之不理,看不到漫画在  相似文献   

19.
十年前,海峰毕业于中国第一名校的经济系一那时,他是一个追求独特个性,充满了抱负和野心的年轻人。他崇拜比尔&#183;盖茨和斯蒂文&#183;乔伯斯这两个电脑奇才,追随他们的牛仔、T恤等不拘一格的休闲式穿衣风格,他相信“人的真正的才能不在外表,而在大脑”对那些为了寻求工作而努力装扮自己的人,他嗤之以鼻他  相似文献   

20.
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于是便有了这样一幅漫画:画面中心是一个独生子女,在他(她)的周围有爸爸、妈妈、祖父母、外祖父母,为他(她)忙得不亦乐乎。作者给这幅漫画题名为“小太阳”。如今,画面中的“小太阳”已长大成人,并大量迈进了军营,给部队的教育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