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农历庚寅年,俗称“虎年”,人们自然而然地会聊一些与虎有关的话题。在人们心目中,虎象征着神秘、勇猛、尊贵、威武。虎有好多别称,许嗅《说文解字》称虎为“山兽之君”;《西游记》中称之“寅将军”;《水浒传》中称之“大虫”;《聊斋志异》中称之‘‘豉王子'’;有些地区还称之“大猫”。  相似文献   

2.
杨海涛 《今日民族》2008,(2):F0002-F0002,I0001,I0002
彝族源于古代生活于中国西北的氐羌游牧族群。彝族崇虎尚黑,以虎为图腾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最早的神话集《山海经》中记载甘肃古氐羌中的一支为“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古代彝族先民就有“以虎皮裹尸而焚”的习俗。这在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中就有明确的记载。明代陈继儒《虎荟》中也说:“罗罗——云南蛮人,呼虎为罗罗,老则化为虎”。文献中所说的“老则化为虎”,说的是彝族认为。人年老死后经火化会还原为虎。  相似文献   

3.
杨海涛 《今日民族》2008,(2):F0002-F0002
彝族源于古代生活于中国西北的氐羌游牧族群。彝族崇虎尚黑,以虎为图腾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最早的神话集《山海经》中记载甘肃古氐羌中的一支为“有青兽焉,状如虎,名曰罗罗。”古代彝族先民就有“以虎皮裹尸而焚”的习俗。这在元代李京的《云南志略》中就有明确的记载。明代陈继儒《虎荟》中也说:“罗罗——云南蛮人,呼虎为罗罗,老则化为虎”。文献中所说的“老则化为虎”,说的是彝族认为。人年老死后经火化会还原为虎。  相似文献   

4.
《天津政协公报》2011,(10):20-22
<正>辛亥·红颜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这是秋瑾留学日本期间所作的《鹧鸪天》。自言其志的一阕词,数年后,成了她参加革命的"罪证"。  相似文献   

5.
寅年谈虎     
寅年谈虎李雄李富轩时光流逝,斗换星移,牛年过去,人们又迎来了虎年。汉代哲学家王充在《论衡·物势篇》中说:“寅,木也,其禽虎也。”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11号秦墓出土的《日书》甲种竹简中,早已有了寅与虎对应的记载。中国自古龙虎并称,如“东方青龙,西方...  相似文献   

6.
反贪何其险     
王春瑜在他主编的《中国反贪史》《序言》中有三叹。一叹贪官污吏何其多,二叹清官何其少,三叹改革家怎能忘记赃乱死多门。我翻读此书,认为此外还得接着加上一叹:反贪何其险! 上回读毕此书《清朝》一章后,我写了一篇《嘉庆尚且怕和坤》,已有此意。这回读《明朝》一章,这种观感更强烈了。朱元璋是坚决反贪的。他规定,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并将之挂于官府公座两旁,使官吏一见便触目惊心。管你什么皇亲国戚,该杀该剥皮绝不轻饶。百姓还拥有将贪官污吏“绑缚赴京治罪”的特权,反贪有功者受奖……他从“人皆贪”观点出发,把官吏当贼来防,宁错勿漏,一时果然收到效果。但是,不到一百年,朱元璋这一套被他的接班人破坏掉,大贪官陆续出现了。  相似文献   

7.
一、引子:一首新诗引发的新思考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共产党员,原国家统计局局长李成瑞同志在看完一篇关于当代中国工人生活状况的报道之后,彻夜未眠,思绪万千,浮想连翩,以一名共产党人的责任感和对中国工人阶级的深厚情谊愤然命笔,写下了一首同情与怒火交织的诗篇——《千人断指叹》!《千人断指叹》公开发表后,立即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博得广大读者的一片喝彩声,有人甚至把这首新诗与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三吏三别》相提并论,被誉为新时代的《三史三别》,现将李成瑞的《千人断指叹》抄录如下:  相似文献   

8.
杨越 《政策瞭望》2010,(2):56-56
《史记》中有两段记载:"纣始为象箸,箕子(殷纣时的一个大臣)叹曰:‘纣为象箸,必为玉杯。为玉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宋微子世家》)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期待将要出台的《动物保护法》不是"纸老虎",能够得到认真执行。今年是虎年,虎是今年春节的主角。俗话说"老虎屁股摸不得",而今年春节期间,不少到江苏常州淹城野生动物世界游玩的游客竟然都摸到了老虎的屁股,动物园通过让游客和老虎零距离接触、老虎总动员等游戏吸引大批游客。其中,  相似文献   

10.
兰碧仙 《求索》2011,(6):252-253,47
《睡虎地秦墓竹简》写成于战国后期至秦始皇时代,虽远非秦律之全部,但透过该法律条文可看到秦国关于政治、经济等基本政策。秦国虽遵循法家的"重刑主义",立法缜密、细致。但从《睡虎地秦墓竹简》上看,秦律并非皆为苛法、暴政,《睡虎地》也体现了秦国的利民政策,甚至与儒家所提倡的"仁政"有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11.
呼唤虎威     
呼唤虎威何洪兵(文)、张骏(图)虎怕牛?诸位或许不以为然,然而虎真的怕牛,且是在哈尔滨“虎林园”“主场作战”的30只凶猛异常的东北虎,被一头初生牛犊给唬住了。这是最近《人民日报》上一则配有图片的新闻随笔“披露”的。题为《虎林笑看虎怕牛》,说的是一群”...  相似文献   

12.
木一 《观察与思考》2006,(10):63-63
<正>国民党军统局特务徐金戈与中共地下党员方景林并肩而立,景山上,斜阳里,叹兴亡,满目苍凉……随着电视连续剧《亮剑》的大热,战争小说家都梁的另一部战争小说——《狼烟北平》也问世了。这部耗时三年、精心打造的小说,不仅点燃了华北平原的滚滚狼烟,更还原了金戈铁马浴血战场的战争年代。与《亮剑》不同的是,《狼烟北平》的  相似文献   

13.
正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仙桥镇古溪乡河内村有一座建于300多年前的"国王庙",座东北,向西南,"下山虎"格局,左侧还建有一条灰巷。在揭阳市博物馆,藏有民国初年古溪人陈静山撰《揭阳古溪陈氏世系》一书,中有《历代功人志》一章,明确记载:"君聘公之平蓝建庙(秋房祖)。"该条目还  相似文献   

14.
<正>人艺群星璀璨,但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太过短暂。建院初期绽放光芒后,随着"反右"和"文革"的风暴来袭,人艺不可避免地卷入政治运动的汹涌洪流。优秀的艺术家们,被裹挟着向前,身不由己……老舍:少开会,让我下多解放后老舍回国,他对国内的重大政治题材并不熟悉,接到写作任务,觉得既然是党的要求,就应该边学边写。1952年初,"三反"、"五反"运动尚未结束,老舍为人艺写了反映该运动的《两面虎》,后改名为《春华秋实》。当时他看了很多政策材料,家里还请了个老先生,专门抄文稿。初稿出来后,各方的修改意见纷至沓来,  相似文献   

15.
提及抗倭名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戚继光。俞大猷这个名字,尽管没有完全被遗忘,但有关他的生平、功绩等,世人知之甚少。四百多年来,世人有意无意间将这位当年名震海疆、功勋卓著的抗倭英雄忽略了。其实,在抗击倭寇的艰难岁月里,俞大猷与戚继光并列,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就某种程度而言,俞大猷还在戚继光之上。在当年的东南沿海一带,"俞龙戚虎,杀人如土"的民谣一直传诵至今;《福建通志·列传》也有"世言继光如虎,大猷如龙"之语。龙与虎,都是威武勇猛的象征,但在国人传统观念中,  相似文献   

16.
在彝族人的宇宙观念中,虎是万物的主神,是创造万物的神君。 彝族史诗《梅葛》中记载说:天地间什么也没有的时候,是神灵把虎尸解开,用虎的四根大骨作撑天的柱子,用虎的肩膀作东南西北方向,才把天撑起来了,这样才使天地稳定了。此后又将撑天剩下的虎继续分解:用虎的左眼作太阳,右眼作月亮,牙齿作星星,虎油作云彩,肚脏作大海,虎血为海水,虎肠为江河,虎  相似文献   

17.
陈胜,字涉,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据《史记·陈涉世家》记载: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同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边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很久,说道:"如果有朝一日我富贵了,不  相似文献   

18.
1995年6月23日,浙江富阳市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分别作出了《关于环山乡小熔炼炉污染限期整治的决定》、《关于受降镇虎哨杏等村石棉瓦废料污染限期整治的决定》(以下简称"两个决定")。1996年7月9日,富阳市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环境污染整治"两个决定"情况的报告》。至此,由于"两个决定"的贯彻落实,环山和受降两地的环境污染基本得到了整治,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天空恢复了纯净,绿水青山绽开了笑颜。  相似文献   

19.
<正>"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孔子,曾对当时的社会中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风俗浇漓,发出过深深的忧叹。这些情况在目前中国的大学中同样也令人忧虑。大学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之一。孔子曾说"三十而立,四十  相似文献   

20.
说虎三题     
<正> 观念中的虎原始人往往把某一物类奉为祖先,作为图腾,加以崇拜。从古籍记载来看,虎是经常被古人奉为图腾的物类之一。《列子·黄帝篇》说:“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豺、虎为前驱,以鹰、鸢为旗帜。”描述了黄帝联合以上述各飞禽走兽为图腾的部族进行部族争战的情形。以虎为图腾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也有表现。如彝族尚黑崇虎,以黑虎为图腾。彝族人死后火葬前,尸体要裹上虎皮,象征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