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与中国早期政治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是中国早期政治现代化的首要目标.近代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政治革命是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完成了建立现代民族国家这一历史重任,也使中国政治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2.
国民革命运动的目的是要在中国重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在国民革命运动中,国民政府通过建设中央政权、肃清地方割据势力、建立农村基层新政权、实行军队国家化、扶助农工等措施,初步实现了政治和社会的整合,从而大大加快了重建现代民族国家、重新奠定国家现代化的政治基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魏万青 《前沿》2011,(21):37-40
本文从理性主义视角出发,审视现代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建设。认为现代国家的合法性问题,其实质就是个人基本权利的问题。从消极权利角度而言,现代国家存在的基础是能保障个人的基本权利,从积极权利角度而言,现代国家权力的行使,必然是能存进个人权利的实现,存进个人利益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认可。然而不管是哪种意义上的合法性,都必须以民主作为基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代国家合法性的建设,其实就是民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西方现代政治制度被黑格尔以国家实体主义为前提证明为一个合乎理性的体系,获得了一次思辩的辩护.马克思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实体主义和政治实证主义.在马克思看来,政治国家是虚幻的共同体、形式主义的国家,因为社会分工的自发性导致了单个利益与共同利益之间的对立.在国家形式主义视阈下,西方现代政治制度,其核心是议会政治和官僚政治,是以矛盾为前提的矛盾的体系.揭示西方现代政治的本质,消除政治幻象,展开政治批判,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孙岩 《理论月刊》2012,(6):102-104
政治参与是现代国家的显著标志和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在中国推进现代国家建设进程中,中国公民政治参与也伴随着中国民族-国家和民主-国家建设的演进过程实现了从无序到有序扩大的发展。本文拟从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维度,从中国现代国家成长视域对中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企望为推进当代中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一定的参照。  相似文献   

6.
国家来源于社会,社会决定国家,在近代,社会与国家关系的变化导致了代议制民主制的产生;政党是顺应民主政治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国家与社会联系的中介和渠道。深刻认识这三大主体力量的界限与关系,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政治思想是政治学研究的基本内容,用政治学理论重新梳理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是当下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课题。反帝反封建或"救亡"与"启蒙"只是中华民族争取国家独立、政治民主的手段,不是中国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构建现代民族—民主国家。在政治发展背景下构建民族—民主国家的思想历程应是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发展的主轴,更是研究近代中国政治思想史以及政治发展史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现代政治生活与政治伦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政治生活具有普遍性、程序性、公共理性、人类关怀性等等特征。现代政治生活也正是具有这些基本特征影响人类资源分配的活动。在现代政治生活中存在三大基本的政治伦理问题:传统政治伦理与现代政治伦理的冲突;现代国家建设与政治伦理转换;公民教育与政治伦理。完善与发展中国的政治生活,需要不断研究和解决这些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9.
孙岩 《前沿》2012,(5):25-28
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经历了基于集权和主权独立的民族—国家和基于自由和民主政治的民主—国家两个阶段。在两者渐次演进和发展的进程中,公民的政治参与逐步地显现并伴随着中国现代国家成长的全过程。民国初年,政治参与的扩大呈现出盲目、非理性的基本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现代民主—国家建设进程中,逐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使其不断地适应中国现代国家建设的历史任务。  相似文献   

10.
郭强 《长白学刊》2011,(5):24-28
现代国家是马克思用以表征资产阶级革命创造的政治文明的最基本的概念.它可以从现代性、资本性和理想性三个维度来把握.现代国家首先是政治国家,是建立在市民社会基础之上、以人民主权为价值取向的代议制国家.然而,它与资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联,资本的统治背叛了人民主权价值观;行政权支配立法权背离了分权制衡原则,最终也没有治...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的现代公共伦理素质分析——以上海的调查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上海为例,从六个方面对当代都市青少年的公共伦理素质现状展开分析,揭示了当代青少年公共伦理素质的缺失及其原因,鉴于现代和谐社会与现代公共伦理素质的互动性,笔者强调了当代青少年公共伦理教育的紧迫性、重要性与艰巨性.  相似文献   

12.
任何国家的政治文化都是其历史发展的积淀和凝聚,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当前我国新型政治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务实、重民、伦理的特性,显现了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两重影响,从而使其具有进行现代化转换的合理性。整体批判性剥除消极因素和腐朽成分,局部创造性转化积极因素和精华成分,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实现现代化转换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新公共管理与现代警务机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相比较,新公共管理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树立成本效益观念,强调减少等级层次,实行授权或分权的专业化管理,使整个公共行政向更具竞争性的方向发展.现代警务机制建设可以借鉴新公共管理思想,从推行警察部门的专业化管理着手,明确各级公安机关的职责权限,赋于基层公安机关更多的主动权.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推进警务社会化,提升警务绩效.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期以来,选举技术正在逐渐打破传统的政党意识形态分野,而成为西方政党所共性的新意识形态.这一点主要表现在政党意识形态的中间化、政党选举活动的职业化和政党组织结构的商业化这三方面.这一问题的实质是,西方国家的政党政治力图将实践问题化归为技术问题.本文认为,从根本而言,政党社会关系的调整不能仅仅通过技术和策略来完成,而需要通过协商和对话来进行.政党技术统治试图消弭的实践问题,应该通过立基于交往活动之上的协商政治模式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由于公共部门在管理实践中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困难与挑战,带来了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学者波兹曼和史陶斯曼认为,政府部门必须进行战略管理,才能解决公共部门中所发生的问题,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研究的兴起战略一词在我国古代是指指导战争的谋略,即克敌制胜的良策。比如,春秋时代,孙武的《孙子兵法》就蕴含着丰富的战  相似文献   

16.
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公共行政改革.它不仅对西方国家的公共行政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综观各国公共行政改革所采取的主要措施,对于我们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共行政管理体制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良 《长白学刊》2009,(1):79-84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带来了公共支柱形式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公共领域的转型。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由网络沟通所构成的社会交往框架的变化导致了虚拟社群的出现,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在技术的推进中逐渐萌芽、成长。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带来了主权、合法性、权威等与政府治理紧密相关的政治生活基本维度的嬗变,进而从如下方面引致政府治理模式的变迁: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构与多中心协商机制的发展、官僚制行政原则的解构与民主制行政原则的应用、政府过程的虚拟化、网络极端主义治理机制的发展以及国际治理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台湾民众面对“中国大陆崛起”产生了一些矛盾而复杂的心态.本文认为主要的心态是:承认或不承认“崛起”的事实,既看到机遇又感受挑战,挫折感与自尊需求,参与与疑惧等,并对此加以概括性的描述.在提出矛盾与复杂心态的基础上,探讨它对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态度,特别是对身份认同的影响,指出“强化自我认同,维持两岸现状”仍然是当前的主流民意.因此,如何面对这种心态及其影响才能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应当是两岸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这一点在当代中国表现得尤为明显.权力结构分布不平衡、制度缺失以及某些地方领导干部不相配的素质,是舆论监督困境的主要成因.尽管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但舆论监督力量仍能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0.
政治制度伦理是整个政治伦理的轴心和关键,是政治伦理的可靠支撑.政治制度伦理可解构为根本制度伦理("元"伦理价值)和派生制度伦理(延伸伦理价值)两个不可分离的维度,由此,构成政治制度伦理自身内在的逻辑.追随政治制度成长的历史,可以将政治制度伦理分为前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和后资本主义3种范式.现代政治制度伦理是对传统政治制度伦理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