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彭迪 《学理论》2013,(10):121-122
检察权的权力定位,是指其在国家权力结构中所处的地位,决定着检察机关在国家管理活动中所起的作用。纵观大陆法系、英美法系主要的检察制度,可以看出不同国家对检察权的定位不同。中国特色检察权的定位经历了司法权说、行政权说、双重属性说、法律监督说,抑或走向诉讼监督说。在笔者看来检察权的定位问题是一个开放的、与时俱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李珍苹  李玲 《学理论》2009,(17):117-118
检察机关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在对检察机关权力本质认识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配置检察权。目前检察权的配置在行政权、司法权等形态层面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以正确认识。对于检察权的各项权能的配置必须按照权力配置的原理进行,同时符合法治理念和司法民主、独立、公正的理念,使检察权的各项权能能够发挥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3.
现行行政立法审查制度的双轨制存在弊端。政府审查有自我审查的嫌疑,而人大常委会审查的运行状况很不理想,原因主要在于行政立法审查的繁琐性使得人大常委会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我国宪法把检察权定位为独立于行政权和审判权的法律监督权,显然就是为了解决人大之困;可是现实中,检察权囿于行使公诉职能和刑事审判监督而怠于行政立法监督,是导致法制不统一的重要原因。因此,授予检察权对行政立法的初审权,同时终审权保留在人大手里,既符合我国的政体设计,又合理配置两个国家机关的职能,从而完善行政立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4.
徐建旭 《学理论》2010,(24):190-191
我国检察权的性质是检察制度的核心问题。检察权的性质之争历来众说纷纭,主要有司法权说、行政权说、双重属性说和法律监督权说。我国检察权的本质是法律监督权,首先有其宪法根据,同时符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情。  相似文献   

5.
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的宪法定位,表明检察权首先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权。检察机关居于刑事诉讼链条中间环节的制度设计,检察机关有权提起公益民事诉讼、公益行政诉讼并有权进行诉讼监督的法律规定,昭示了检察权的法律监督职能应以司法活动为依托的法理,同时孕育了检察权是具有法律监督属性的司法权的特征。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检察权的职能,既需要充实检察权的司法职能,也有必要完善检察机关协助辩护人的制度,还应当在遵循检察官独立思考判断的司法规律的基础上,落实"谁办案谁负责"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行政权监督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立新 《理论探索》2011,(4):132-135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其中,因行政权异化所引发的社会矛盾尤为突出,如不认真研究解决,必将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行政权监督面临的问题是:崇尚法律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行政权监督的法律规范尚不完善,行政权监督的机制体制尚存在诸多弊端。解决行政权监督面临的问题应强化行政权必受监督的理念,建立健全监督行政权的法律规范,完善行政权监督的机制体制。  相似文献   

7.
检察权的定性问题在理论上的解决途径在于重新审视检察权的权力定性与具体权能形式之间的关系。无论是作为政府行政分支的检察权运行,还是司法化的权力构成,都遵循着相似的检察权力实现形式——"带到法庭中来"。法律监督是我国检察权的特别权能,其实现方式是"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8.
"行政三分制"是指将政府职能部门分为决策部门、执行部门、监督部门三大板块,使权力相互制约.相互协调,"行政三分制"的目的是通过行政权内部分权和制约来对行政权进行自我控制,它符合行政自制的本质特征和价值取向,同时又有利于预防和遏制行政权行使的盲目和专断,是行政自制理念实现的重要机制.深圳经济特区的政府机构改革是行政自制和发展行政控权机制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9.
我国行政法律监督制度的起步时间不长,但在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上,已经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符合我国国情的司法监督制度.我国司法权对行政权的监督依据是人民主权学说和国家机关之间的职能分工;监督的功能既包括制约行政机关行使职权,又包括维护和保障行政权力的有效行使;监督的主体既包括普通的人民法院,又包括人民检察院;监督的范围主要是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这些方面与西方国家有较大的区别.受制于其国情和统治者的需要的西方国家司法权对行政权的法律监督制度是不能照抄照搬的;但对其有益的、符合国家权力运行规律的、符合法治国家建设要求的部分,我国是可以参考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10.
李玮 《党政论坛》2003,(11):21-22
我国宪政体制决定了我国的立 法监督模式只能以人大立法 监督模式为主。这是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基本特征是分工不分权,即国家权力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在这个前提下划分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和检察权等。显然,这既不同于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属于不同国家机关,同时又相互制衡的“三权分立”体制,也有别于既不分权,又不分工,立法、行政、司法集于一身的“议行合一”体制。在这种体制下,人大的宪政地位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议会。从权力状况上看,人民代表大会制有两个突出特点:其一是全权性。在一些国家,国家权…  相似文献   

11.
付茜 《学理论》2012,(35):94-95
我国《行政诉讼法》将我国司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定位在"维护和监督",而且是重在"维护",次在"监督",体现出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容忍或更多是无可奈何。两权关系现状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法律规范和制度设计。通过提出完善两权关系制度的建议,期望两权关系更加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论坛》2021,(2):147-152
中国特色检察制度在国家治理中居于重要地位,检察权的多元属性与审判权的差异导致检察司法责任制的殊异性。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检察司法责任制应符合现实国情和司法规律,以司法权合理配置和独立行使为前提,通过制定权力清单来明晰检察机关各权力主体的权责范围,并通过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实现对检察权行使的有效监督。为保障检察官独立行使权力,还应着力保障检察官权力,增进检察官权益,建立健全司法责任豁免制度。  相似文献   

13.
司法行政权的界说及其合理配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行政权是以管理司法行政事务为主、兼容部分司法权性质的行政权,具有复合性、相对独立性、广泛性、服务性等特点。我国司法行政权的合理配置要着力强化审判权的权威,调整完善检察权;统一规范司法裁判的执行权;完善司法行政制度;并逐步实现司法行政与审判、检察等司法业务的适当分离。  相似文献   

14.
我国行政法制监督制度及其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伟 《行政论坛》2005,(1):61-64
实现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的关键在于行政法治,而实现行政法治的基本途径是通过行之有效的法律监督机制对行政权进行监督和制约。因此,必须确立行政权是有限权力之理念。对于行政权的法律监督应从“以权力制约权力”和“以权利制约权力”两方面入手,确保监督权力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以及监督权利的合法性和可行性,并设定相应的法律监督程序保障行政法制监督切实有效地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6,(12)
刑事执行检察权作为检察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的当下也会作为重点被关注,但就以往的监所检察的工作实践而言,一直是检察权内涵之中备受争议的部分,一方面监所检察工作涵盖了几乎检察业务的全部,被外界戏称"小检察院";另一方面监所检察的核心业务是刑事程序末梢的执行监督,故又被许多人看作边缘部门。但在新形势下,我们需要对刑事执行检察权的权力属性、运行方式等进行探究,才能够确保在理解上的不偏不倚和实践中的规范运作,最终明确监督权之实质与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行政诉讼检察监督制度是一种诉讼监督而不是审判监督,其监督对象不仅包括法院的审判活动,还应当包括诉讼参加人的诉讼活动。当前行政诉讼检察只注重对行政审判活动的监督不符合我国行政诉讼的目的与功能。基于我国行政诉讼的现实,行政诉讼检察的重心由审判型监督转向被告型监督,能够补强法院行政审判的权威,与法院形成监督行政、抵制行政权不当干预司法的合力。  相似文献   

17.
1978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以社会主义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建构起来的立法权、行政权得到恢复、健全和完善,明确了立法权的载体、职能以及运作方式。立法权与行政权的相互关系确定为领导和被领导、监督和被监督,立法权高于行政权的差序格局  相似文献   

18.
检察权能的配置是检察权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在正确审视我国目前检察权能配制现状的前提下,适度扩大检察机关机动侦查权,赋予检察机关相应的技术侦查权、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宪法监督制度以及完善诉讼监督制度、加大诉讼监督力度等对策,对检察权的有效运行都是一种促进。  相似文献   

19.
为了完成与现行《宪法》《监察法》的配套衔接,《刑事诉讼法》于2018年10月26日修正并颁布实施,明确检察院对贪污贿赂案件不再行使侦查权的规定。作为检察权的部分权能,侦查权的删减必然导致检察权范围的重新划分。检察机关在监察体制改革与"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交叠的背景下,需要正确认识自己以司法权为主导的法律监督机关的定位,以便优化实现检察工作的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20.
李珍苹  李玲 《学理论》2009,(18):101-102
检察权能的配置是检察权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在正确审视我国目前检察权能配制现状的前提下,适度扩大检察机关机动侦查权,赋予检察机关相应的技术侦查权、构建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宪法监督制度以及完善诉讼监督制度、加大诉讼监督力度等对策,列检察权的有效运行都是一种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