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工智能的发展带动人机结合技术的进步,其中的脑机接口技术发展迅速,人们看到了意念控制的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不需要身体力行的从事具体工作,只需动动脑就可以完成复杂的工作.这便导致人的行为的内涵与外延发生变化,与此同时犯罪行为学关于行为的定义也应随之变化,人机行为应当区别于传统的行为被刑法学所界定. 相似文献
2.
一、规避执行定义及类别规避执行是指,负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当事人,或与案外人串通,采取表面合法的手段或者利用法律的漏洞,转移、隐匿财产,或者对法院执行设置障碍,制造无履行能力的假象,躲避法院强制执行。它是一种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发生的貌似“合法”的逃避履行债务的不诚信行为。 相似文献
3.
指导社会工作实务的理论可以说是一种拿来主义,即,只要能到达到社会工作助人目的的理论都可以为社会工作实务服务,在社会工作理论中没有哪种理论可以一统天下。本文主要以作者之前做的个案以及小组工作案例为基础,分析了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以及社工对该理论的理解、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道路交通管理领域也迎来了自动化执法时代。闯红灯、超速等各类交通技术监控系统的引入将传统街道执法空间改造成一个全景敞视规训平台,大幅提升了交通违章查处效率。然而,作为被规训一方的行政相对人并未真正享受到科技+行政的发展红利,其根源在于信息技术赋权不均衡导致交通执法便行不便民,使得电子警察饱受诟病。面对非现场执法这一新生事物,司法裁判应跳出传统现场执法的固有逻辑,运用行政过程论对非现场执法行为进行全流程、动态审查,对非现场执法的不同行为阶段采取不同的司法审查方法和审查强度,兼顾行政执法方式革新与行政相对人权益保障的需求,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5.
大脑两半球之间的信息整合机制是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过去10多年来,采用认知行为实验技术对此进行的大量研究发现:两半球之间交换信息时的表征有其独特方式;两半球间的相互作用会调节脑的加工能力.大脑两半球之间的信息整合加工既具有明显的"生态适应性",又能根据低能耗高产出的经济性原则进行自动调节. 相似文献
6.
行政事实行为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政事实行为在行政法学界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文章首先评述了中国学者对行政事实行为的诸种学说 ,然后从比较法的视角 ,考察了行政事实行为在大陆法系国家中的命运。在此基础上 ,从我国行政法治实践的角度出发 ,认为行政事实行为并不存在确定的内涵与外延 ,不必把它作为一种独立的与行政法律行为并列的行为来研究 ,可以通过发挥司法解释的能动性 ,从而将它纳入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7.
8.
无效法律行为(民事行为)效力转换制度起源于罗马法,后被大陆法系各国继承,其历史发展过程与经济交往加深、各国对意思自治的日益重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我国虽未建立无效民事行为的效力转换制度,但对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效力问题经历了从严格到宽松的发展过程。这种大趋势也为无效民事行为效力转换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从理论上说,商事代理是民事代理的特殊形式,保险代理是商事代理的特殊形式。某种意义上,商事代理是营利性民事代理的同义语。商事代理既是民事代理的组成部分,又是对民事代理的扩展和补充。保险代理行为中的意思表示是保险代理行为有效成立的基本前提。保险代理意思的存在,实际上表明保险代理权的存在,没有代理权,保险代理人的意思表示将不具有保险代理意思的法律效力。而“保险代理意思表示”也正是保险代理行为特殊于一般法律行为关键之所在。保险代理关系由保险人与保险代理人之间的保险代理权关系、保险代理人与投保人之间的保险代理行为关系和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的保险代理效果关系构成。前者为保险代理的内部关系;后者为保险代理的外部关系。可以说保险代理的内部关系是外部关系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前提。而保险代理的外部关系是内部关系的目的和归属。 相似文献
10.
我国行政行为成立理论是借鉴了大陆法系的理论建立起来的。大陆法系行政行为成立理论包括法国模式和德国模式。通过比较发现,我国的行政行为的概念定义是法国式——广义上的行政行为,而成立理论是德国式——具体行政行为成立,这必然导致我国的行政行为的概念与行政行为成立相悖,从而导致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上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对我国的行政行为成立理论进行反思与重构。 相似文献
11.
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对于认知-行为治疗的认识、术语使用以及实际操作上都还很混乱。本在对这一理论派别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借助对各种与环境相关的障碍和一般化障碍的讨论,以及对调整意识信念和潜意识记忆内容的讨论,简要地阐述了认知-行为治疗理论的新进展。本认为,指向意识可触及信念的治疗是与有关情绪和动机的认知理论相关的;而指向潜意识表达的治疗则与学习理论和认知心理学中的有着实验研究相联系。 相似文献
12.
对犯罪行为的研究虽在刑法学和犯罪学中都有涉及,但受制于学科性质和研究目的的不同,学界对犯罪行为研究的视角和重心各有不同。在刑事一体化理念基础上,通过对犯罪学和刑法学视野中的犯罪行为进行比较研究和理性分析,可以得出有必要和可能把犯罪行为在行为学、犯罪学、刑法学等学科分别研究的基础上突出出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创设犯罪行为学科;以实现犯罪学中散在性的犯罪行为与刑法学中确定性的犯罪行为的对接。这是强化对犯罪行为研究的深度和分量的重要途径;对完善刑事法律学科和促进刑事司法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15.
陈佳佳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2,14(2):93-99
两人或者两人以上基于相同的过失共同造成损害结果即为共同过失犯罪,但现有的共同犯罪理论和行为理论并不能合理解决这类行为的定罪量刑问题。重构行为理论,将行为理解为"行为人运用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作用于特定的人或物的存在状态的过程",过失共同犯罪就是行为人之间在相互利用对方行为之际,应当控制而没有控制,最终造成了实际损害结果,所以应当分别按照过失犯罪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6.
政府偏好、政府过程、政府工具三个范畴共同构成的分析框架是研究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有效工具。从这个角度分析当代中国地方政府行为模式,其基本特征表现为:上级政府需求主导型政府偏好、精英政策模式为主轴的政府过程和强制性工具为主体的政府工具选择结构。 相似文献
17.
行为问题儿童成因及教育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儿童纵向发展和现实行为表现的分析表明,早年生活经验尤其是家庭生活环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诱因.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对行为问题儿童的干预,家长工作是缓解和预防儿童产生行为问题的关键;适当的帮助和干预是改善行为问题儿童的有效途径;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积极的同伴关系及有效的教师指导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帮助行为问题儿童"回归主流"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银行工作人员违规行为导致银行被诉案件日益增多 ,而我国立法上对个人行为和职务行为未作明确规定 ,司法实践中对银行工作人员的行为性质也存在争议 ,难以明确法律责任。本文从银行工作人员违规行为的表现形式出发 ,分析两种不同观点 ,提出区分个人行为和职务行为的原则标准 ,对司法实践中如何具体认定行为性质提出明确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民事侵权行为的推定及类型化——从抛物行为展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人确定的抛物行为,属一般侵权行为;行为人不确定的抛物行为,责任的确定以行为推定为前提。行为推定以抛物浸权责任为最典型,但不以其为限。行为推定类型化,对于侵权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行为推定类型化。需要解决和回答理论和立法实践中的多重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