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3年4月26日至5月1日,菲律宾总统菲德尔·拉莫斯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他参观了北京、上海和广州,并访问了即将回归中国的英国殖民地香港。行前,这次访问被称为“未来之旅”,在华期间拉莫斯说是“发现之航”。这是他第二次访问中国,第一次是1977年他当菲律宾警察总监时进行的。这次访华之所以被大事张扬,是菲律宾把这个庞大的邻邦看作是一个成功发展的典  相似文献   

2.
金姬 《新民周刊》2023,(12):46-51
<正>丝路之驿、胡杨之都、文化之地、美食之城、纺织之园。塔克拉玛干沙漠、天山南麓之间,喀什河与叶尔羌河蜿蜒流淌,河水滋润着一片绿洲,这里就是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巴楚是巴尔楚克的简称,这里素有“丝路之驿、胡杨之都、文化之地、美食之城、纺织之园”的美誉。据《西域同文志》释:“巴尔楚克,全有也。地饶水草,故名。”2010年起,上海与喀什地区开展对口支援,静安区与巴楚县结对前行。如今,“一切皆有”的巴楚已成为南疆民族风情和文化旅游的示范点。  相似文献   

3.
周洁 《新民周刊》2022,(28):F0003-F0003
7月下旬,曾经纵横长江、被称为“水中老虎”的白鲟,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正式宣布已经灭绝。消息一出,国人无不黯然。《诗经》里的“鲔”,在春秋时期见证了当时祭祀盛况的“中国淡水鱼之王”,何以默默转身游向远古,使今人不复得见?  相似文献   

4.
一 张载(1020~1077)字子厚,陕西人。他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可以用气本论之大成者来评价。之所以说张载是中国气本论之大成者,是因为他继承、吸取了中国历史上丰富的气哲学思想。 在中国哲学中, “气”是一个重要的范畴。“气”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其发展、演变的历程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5.
金姬 《新民周刊》2023,(3):22-25
<正>对于参加2022“点亮梦想”活动的17万名中国儿童而言,他们的征途也是星辰大海。1969年7月20日,人类第一次踏上了月球,这一天被命名为“人类月球日”。53年后的7月20日,麦当劳再度携手中国探月推出2022“点亮梦想”活动,不仅在“凯叔讲故事”发布了独家定制音频系列故事《麦闯闯月球探案记》,并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探月小侦探”。孩子们可以通过听故事来挖掘线索,以画作的形式呈现自己想象中的外星人,声画配合,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6.
(一)专制王权的理论和实践1661年3月马扎然去世,已故首相的阁僚问路易十四:“今后我们有事找谁?”国王回答说:“找我。”他随即宣布自己不需要首相,单独行使王权。在路易十四看来,他“代表整个民族”,因此“朕即国家”,“法律出自我”,亲自理政乃是“国王的职业”。他毕生将自己的信  相似文献   

7.
江南四月天     
<正>最是一年春好处,江南人间四月天。有个声音在耳畔反复催促,软语痴缠:怎能不把苏杭游?怎能不下江南去?于是,《新民周刊》策划了本期封面专题。春光多情的江南,草木有灵的江南,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飘香的江南,美食“内卷”的江南,名画里的江南……底蕴深厚、自由开放的江南;与时俱进、常游常新的江南;横扫“全年龄段”、让侬舒服得不得了的江南;不是没有缺点,但家乡人永远无条件包容的江南。  相似文献   

8.
王煜 《新民周刊》2023,(3):14-17
<正>每个孩子心中的“小宇宙”,在“点亮梦想”的呵护下,正焕发出无尽潜力、无限可能。53年前人类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将足迹留在了地球以外的天体;如今,中国的“嫦娥”“玉兔”不仅成功登月,更是第一次探索了神秘的月球背面,那是一个传说中可能居住着外星人的地方。外星人真的存在吗?如何找到他们?在麦当劳2022“点亮梦想”活动里,“小侦探们”给出了每一个充满想象力的不一样的答案。科学家和航天员走到孩子中间,用精彩的亲身分享和动人的音频故事,带领他们一起探索深空、航天逐梦,释放心中的“小宇宙”。  相似文献   

9.
一、“一旦认识,亦即不被赏识”鲍里斯·维昂何许人也? 这曾是一个谜,即使是对法国人。1959年6月23日,根据他的小说《我将去你们坟上吐唾沫》改编的电影摄制完毕后在内部试映时,维昂猝然昏厥,几小时后便与世长辞,终年三十九岁。维昂之死并未在法国引起震动,实在是因为有许多人并不了解他。有人得悉他的死讯后说:“哦,鲍里斯·维昂,我知道,不就是那个爵士乐小号手吗?十几年前他发表过一部小说,小说里充斥着暴力、色情。他还硬说这只是一位初出茅庐的美国作家的作  相似文献   

10.
湘君 《新民周刊》2022,(45):72-73
于他而言,上海是痛苦的“终结者”,也是幸福的“起点站”。黑米的祖辈是出生香港地区的华侨,他在荷兰出生并长大。在一个外国人包围的环境里,他常常怀疑自己,为什么跟别人不一样?为什么会有种族歧视?身为绝对的少数民族,他深感自卑渺小。5岁开始他脑中涌现各种胡思乱想,一个声音在心底响起:“我是谁?为什么在这里?人生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古文辞的美     
苗炜 《新民周刊》2022,(36):77-77
这次我想介绍一本书,叫《国文课》,副标题是“中国文脉十五讲”。作者徐晋如开篇就说,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正是新文化运动断了中国的文脉。《国文课》从《诗经》讲到李杜,讲到宋词。作者说,“我认为骈文是中国文字运用到了极致的产物,是汉语之美的最终极体现,因此骈文应该有比古文更高的文学价值,更应该被看作是中国文章的正宗”。  相似文献   

12.
一、20 世纪中国译论研究主流 通过对西方新兴学理的引介,翻译卷入了中国近代向现代的演进。中国译介西洋“新 学”的先驱当为严复。自 1879 年留英回国,严复倾力翻译出版西方启蒙学者名著,赢得 近代首屈启蒙思想家之誉(参见林煌天 袁锦翔等,1997:811-812)。这是他对中国社政 的贡献。 严复在译介西学的同时,也为近现代中国学界开启了一门“新学”(罗新璋,1984: 5),今名“翻译学”。因此,他又是公认的中国现代译学启蒙家 — 他发学贯中西之长、 扬古今横通之才,结合自己身体力行之感悟①,在其 1898 年出版的第一部西学译作《天演 论》“译例…  相似文献   

13.
拉法格对帝国主义本质的精辟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世界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出现了新的重大变化,开始了帝国主义的新阶段。无产阶级应该怎样正确认识这一新的历史现象呢?由于“马克思、恩格斯两人都没有活到全世界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的时代”。因此无法揭示出帝国主义这一新现象的本质。那末是谁第一个揭示出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呢?长期以来,我国理论界和经济学界都一致认为,是列宁在1916年写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才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我们认为此说是不够全面的。其实,此列宁早十三年,法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保尔·拉法格,就已经对帝国主义的本质特征进行过揭露,提出了精辟的见解,他先于列宁,为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新贡献。  相似文献   

14.
周洁  刘绮黎 《新民周刊》2022,(48):16-19
<正>很多人想到澳门,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当地发达的博彩业。实际上,这座面积仅30余平方公里的“袖珍”城市,不仅有着丰富深厚的历史沉淀,更有璀璨繁华的时尚摩登。欧式风格建筑和传统中式祠堂、庙宇和谐共处,东方至味和牛扒西点交汇出创新美食,鱼行醉龙节、南音说唱、土生葡人美食烹饪技艺等十多个非遗项目还入选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莲岛,值得一去再去。  相似文献   

15.
一、戈尔巴乔夫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愿望是真心诚意的俄国学者布坚科认为,应当从历史的角度去评价戈尔巴乔夫的观点和他所进行的活动。布坚科提出,戈尔巴乔夫试图通过改革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愿望是真心诚意的呢,还是他的改革的社会主义思想只是幌子,在它的背后隐藏着想把“社会主义送进档案馆”的意图?当时“挖掘社会主义潜力”的口号本身是否符合国情?如果是符合实际情况,那么又为何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6.
楼市旋风扫海外据悉,国外至少有10家著名报刊,在评比中国1991年热点问题时,深圳股市获得一致公认。但比起今年的两件事——上海B股与广东楼市,深圳股市在国际上引起的轰动效应似又望尘莫及。令人惊异的是,今年的中国“热点”如海浪般一浪高过一浪。当上海发行国际股(B股)时,经营者寝卧难安,从未料到股票会被外国人一抢而空。但那还只是在一部分人中产生的“国际震动”,而今年广东楼市则引起了世界性轰动效应。广州世界贸易中心写字楼原计划卖300美元1平方米就心满意足了的写字楼。但经策划后,翻了一番还供不应求。于是“国际大厦”每平方米看涨1300美元,但产权单位还未回过神来,已被国际商界人士抢购一空。更有甚者。今年3月份,无论香港、澳门、新加坡、台湾等地的华文报纸,还是东南亚国家的其他文版的报纸,被当地居民争购了好些天,发行量急剧上升!而且几乎所有的目光对准—个焦点:广东楼市!深圳国都花园:“都市人梦里的玫瑰园”;广州淘金商业中心:“黄金商圈”;番禺丽江花园:“香港绝无,番禺仅有”;广州太子花园:“尽享大自然安宁憩静之雅趣”;  相似文献   

17.
上马墩     
龙梦龙 《新民周刊》2022,(12):45-45
那天,看一段美食视频,里面提到无锡上马墩莱场有一家开了20多年的炸排骨店,非常美味。这才发现,“上马墩”这三个字,竞有似曾相识之感,原来,早在40年前,少年的我,就知道这个地名了。20世纪50年代,我爸从苏州考上南京的大学,毕业后志愿报名支援苏北,来到串场河畔的一座小镇当老师。他教的是化学,一本厚厚的教科书,他从不带进课堂,上课就像高手下盲棋似的,一声令下,让翻到第几页,看第几行,果然正是他在讲的内容,同学们都惊呆了。  相似文献   

18.
我曾经对“城市”的理解,自以为有过许多颇为惊叹的假设和定论,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自愧得很。当我认定,我们以产业(经济)划分城市(社区)势力,把城市当作驿站,西方则以城市决定产业,把城市当作家,从而造成规划的无限期、无止境的修改与几百年不落后这一双重结果。又听说广州是中国第一个加入世界大都市协会的城市,便联系同广州市分管城建的副市长戴治国有了两次深谈,形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找寻“共同语言”和“利益共同体”。戴治国无疑是一个城市管理专家官员。但“城市是什么”?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得清的。对这个问题谁都可以认为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何映宇 《新民周刊》2023,(32):16-19
今天为什么会有“工作之苦”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我们把劳动和工作割裂开来了,把工作仅仅视作一种赚钱的工作,而没有找到其中劳动的价值。这其实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上海书展上,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带来了他的新书《每个人都了不起》,这是他之前在“新世相光之来处”开设的一门“工作之苦”课程的文字结集。据《中国职场焦虑调查报告》显示,高达64.57%的普通员工对工作有“荒废感”,35.54%的白领人士产生厌倦工作的情绪,长期在压力下工作,对人的身心有极大侵蚀。  相似文献   

20.
巴特和中国     
罗兰·巴特于1974年到中国访问过三周,回国后在《世界报》上发表了《中国怎么回事?》,对中国和欧洲在风土人情,特别是人的气质方面进行了比较,他对中国的道学比较崇尚,但他又从其结构主义符号学观念出发,对同源于汉文化的中国和日本做了一些比较,认为中国是一个较少能指的国家,而认为日本是个《符号帝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