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有知识和技能的人,是具有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勇于进取的人,是具有科学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的人。要想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才,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
以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 促进地方高校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国家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并且越来越以人才竞争为核心。如何培养出大批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有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奉献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代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3.
2 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大学生要在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不但要掌握现有的知识、方法、思想 ,更重要的是遵循一定的规律努力培养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谁能拥有一大批高素质人才,特别是创新人才,谁就能在当今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21世纪呼唤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开发,要求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5.
陈晓丹 《前沿》2013,(9):67-68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21世纪,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思辨性人才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独立的研究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我国智育教育方针的有效途径。本文引入问题式学习法(PBL)构建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和促进二语学习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英语课程模型,旨在为在外语教学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提供一个可操作的流程,同时构建促进学生智力和德育协调发展的有利平台。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是二十一世纪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世纪,必然提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新课题.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在高校教育中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形成学生团队精神、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作用.创新教育要求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实教育内容,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要进行主体式教育、启发式教育、开放式教育、合作式教育,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  相似文献   

7.
吕云路 《青年论坛》2003,(5):99-100
21世纪是审美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确认与发展的世纪 ,使每个人都成为具有审美理想、审美需求与审美能力的人 ,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 ,也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2 1世纪的音乐教育要求我们必须加强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注重学习过程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标 ,建立多位互动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尤其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竞争。培养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目前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本文从创新人才的内涵、我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人手,阐述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世纪经济一体化的加速,知识经济向我们迎面走来。21世纪的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造力的竞争,是创新人才与创新速度的竞争。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和造就大批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人才的摇篮,高等教育的质量和规模,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质量、速度和国际竞争力。可以说,高等教育正处于迎接知识经济和国际经济竞争挑战的前沿,在国家创新体系中责无旁贷地肩负着知识的生产、创造、传播和应用的重要使命。因此,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尤显重要和迫切。高校的教育方式和管理体制是否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将直接影响我国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创新能力的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对于科技人才、高等教育非常重视,并采取了许多改革的措施,高等教育事业也得以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陆续启动了“211工程“,施行了《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0.
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问题意识是指对事物好奇、敏感及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学要善于设疑,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书中质疑,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 《公安教育》2004,(5):49-52
<正>科技进步,要求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造就高 素质的创造性人才,有赖于培养有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学 生。江泽民同志在中国科学院和工程学院两院院士大会 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 的不竭动力。"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兴旺,乃至于企业在 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的成败,皆取决于对科技的掌 握、应用和创新。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社会 的关注,教育的改革,更要靠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因此, 我们应加强对创造性学习的研究,加强对引导学生进行 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智能制造战略是21世纪我国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要实现这一战略,关键要加强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当前,我国智能制造战略的实施急需具有国际视野的科技型人才、管理型人才以及数量庞大的高素质操作工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一方面离不开高校的教育和培养,另一方面需要积极引进高素质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3.
邵畅 《前沿》2003,(6):143-145
21世纪是科技和人才竞争的时代 ,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是信息素质的竞争。本文从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三个方面阐述了提高网络环境下高校读者的信息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论述了高校图书馆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职能和资源优势 ,加强对读者的信息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4.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工作的核心要求。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早就指出:21世纪的教育“将保持一个人的首创精神和创造力量”。要真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必须改变阻碍儿童创造力发展的传统观念.鼓励创造性学习,爱护儿童的创造热情.尊重儿童个性.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创新。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是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  相似文献   

15.
从创新的角度研究人才的素质及其培养,是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人才的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洞察力、有选择的学习能力、怀疑批判精神、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毅力等。目前我国高校中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消极因素主要是学风浮躁和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学校要在建设有利于创新的软环境上下功夫,教师要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学生要加强自我修炼。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的公安事业需要高素质的公安人才,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公安人才的重要前提。沟通能力是公安院校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素质之一,是公安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高素质公安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事实证明,良好的沟通能力是公安院校学生适应公安一线工作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进入新时期,社会前进的步伐加快,竞争也日益激烈,大学生要面对的是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复杂的环境。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靠的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心理素质的培养。社会、学校、家庭要关注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顺利地成长。  相似文献   

18.
人类进入21世纪,工业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逐步向知识经济演变。知识经济要求以知识资源作为第一生产力要素,以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其发展的基础是知识创新,知识创新的关键是人才,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创新教育。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要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和抓住超常发展的机遇,使自己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除了高举创新的大旗外,已别无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是高等学校的一项基本任务。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和造就一…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问题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时期,社会前进的步伐加快,竞争也日益激烈,大学生要面对的是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复杂的环境.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竞争靠的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是心理素质的培养.社会、学校、家庭要关注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顺利地成长.  相似文献   

20.
黄云 《公安教育》2009,(8):66-68
众所周知,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数量多、素质高、具有国际意识和富于创新能力的人才,谁就能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就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承担着为党和国家培养新时期人民警察重任的公安院校,如何主动适应科学技术与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警务创新人才,从而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