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是依法治国的战略任务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根本任务和原则。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实现依法治国,要求公民具备相应的法律素质。有了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如果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思想政治素质低,再好的法律和制度也会因为得不到遵守而不起作用,甚至形同虚设。法律素质包括多方面的内容,主要的是法律知识和法制观念。法律知识的增长和法制观念的培养靠法制宣传教育、法制生活实践和社会法…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认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法制,正确处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完备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以下几条基本原则:(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有法可依,就是要求有完备的法律可供遵循。没有法律固然谈不上法制;法律不完备,法制也不可能健全。因此,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出完备的法律,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首要任务。然而,法律的制定是~项极为严肃和复杂的工作。因此,我们在制定法律时,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群众路线、从实际…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确立为治国方 略,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价值。本文通过对依法治国的内 涵和现实价值的理解,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依法治国在观念、制度、 操作层面上的三个目标取向;通过剖析目前亟需解决的体制、机 制、人员方面存在的三大难题,进而提出推进依法治国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法治行政是行政法的价值所在,实现行政权配置和行使的正当性是行政法的根本目标,行政诉讼产生的动力因在于实现行政法的这种价值诉求。因此,行政诉讼本质上是对行政公权正当性的救济,而行政权的正当性,最终必须通过国家公权伦理关系加以说明。所以,讨论行政诉讼的目的不能离开宪政制度的政治伦理、行政法制和行政法律救济制度的具体性,行政诉讼的目的是这种具体公权价值制度化和法律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十五大确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对依法治国有了全面发展,这主要表现为将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贯彻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以及执政党建设等各个领域,尤其是党依法执政问题的提出,更是对依法治国的重大发展和推进。一、党依法执政是我国依法治国的重大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建设始于建国初期。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就先后制定了宪法、组织法、选举法等大量涉及国家政治、经济制度和国家管理的法律。后由于“左”的思想泛滥,法制虚无主义盛行,以及“文化大革命”对法制的肆意践踏与破…  相似文献   

6.
法制统一是法治的重要属性和基本要求,它不仅指立法统一,还应体现在行政和司法的统一贯彻之中.更高层次上,它还意味着法律意识、法律制度和法律实践的统一.维护法制统一是目前法治实践、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维护国家统一和坚持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这就需要明确维护法制统一的主体,完善维护法制统一的机制,构筑维护法制统一的责任体系,从而确保法律权威的树立和法制统一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社会安定是国家政局稳定的前提。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德化教育是良好社会效果的价值取向,而法制则是保持正常社会秩序、惩恶扬善的良好法律效果的价值取向,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理念不断深入和国家对舆论监督的大力倡导,作为舆论监督的主要媒介渠道的媒体,其对于司法事件的关注度在不断提升,这是法制进步的需要与体现,然而我国相应法律制度的缺失,却给司法实践带来很多弊端。人民法院依法享有的独立审判权以及人民法院的权威性都在媒体的异化报道中遭受侵害,更胜者可能对法官的判决产生间接影响,且这种侵害有愈演愈烈之倾向,近些年一些轰动性案件报道就是很有力的佐证。这些现象得到了司法和媒体界越来越普遍的关注,更多的学者专家开始探讨媒体报道与审判的关系,由此可见,建立完善的媒体责任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基本精神是“帝王之具”,“治民之本”。西方法制理论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对权力的限制。中西方法律观念迥异的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目标。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民主法制化,而影响民主法制化的主要因素是行政权力。因此,依法治国的关键就是实行依法行政。一、依法行政的重大意义第一,依法行政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要求。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政权建设的根本原则。只有将各级政府的行政行为纳入法制的轨道,坚持依法行政,才能从根本上体现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巩固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才能充分发扬人民民主,按照人民的意志管理好国家事务。第二,依法行…  相似文献   

11.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这是我们党的十五大在总结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 ,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 :“依法治国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 ,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 ,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 ,管理社会事务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制化 ,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确定了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方略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报告对依法治国涵义的上述界定,包含以下五层意思:第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是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主人,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去推进依法治国。第二,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这三大领域基本上囊括了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表明中国整个社会都将步入依法治理的轨道。第三,依法治国所指的“法”是宪法和法律。为了维护法制的统一性,必须推崇宪法和法律的至高权威,一切根据授权、委任而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地方规章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都不得同宪  相似文献   

13.
刘少奇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法制工作的主要领导者。他从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视角,逐步提出了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宏伟目标;他参与领导了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订,并以五四宪法为基础,主持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为新中国基本法律制度的初步构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从法律的遵守与适用、党和政府与法制的关系、政法机关的具体工作和队伍建设等多个视角,对依法治国理念作了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是党的十五大确立的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大课题 ,是党的建设方式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常说的“法制”,即是指法律和制度。那么 ,国家法律与党的制度、依法治国与党的制度建设 ,到底是什么关系 ,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本文就此作一探讨。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 ,是以“法的统治”为特征的社会统治和国家治理方式 ,也是视法为社会最高权威并追求法的合理性的理念、文化和价值观。真正的“法的统治”目标的提出和实现 ,是近代资产阶级国家政治发展的产物。相对于…  相似文献   

15.
加强城市法制管理 ,是国家法制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依法治国”的重点。提高城市法制管理水平 ,是城市现代化的要求 ,也是加快城市化的重要条件。我们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城市化进程中法制管理和治安管理的新情况、新问题 ,确保城市化战略的顺利实现。一、中国城市的法制管理城市法制管理是国家法制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的法制管理 ,首先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制定的法律与法规制度 ,同时 ,要根据国家的统一法制 ,在国家授权下制订和实施具有城市特点、反映城市要求的地方性法规。城市法制的建立与完善 ,要以国家的法律为依据 ,…  相似文献   

16.
什么叫依法治国?它的科学涵义包括哪些方面?对此,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江泽民同志的这段论述,明确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科学内涵,至少包含以下五层意思:①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依法治国的主体是谁?是党领导下的广…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四条基本原则,以坚定的立场,鲜明的态度,强调了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平等性,完整性,权威性,严肃性。为我们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规定了总原则,根据这一总原则,联系我国现实生活和法制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法治,需要特别注重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加强和完善立法建设,建立系统的完整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制度是法治的依据和保障。没有一定的法律制度,法治就无从谈起。我国的立法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到…  相似文献   

18.
法经济学是伴随着制度经济学的兴起而发展出来的一门学科,它运用经济学中的基本方法对法律行为及其法律现象进行成本、收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分析,使人们对法律行为或法律现象的社会价值作出预测或评价。立足于法经济学的视角,依规治党能够缩减治党的成本消耗,降低依法治国的成本支出,党内法规的立法与执法也会对彼此间的成本效益产生影响。在依规治党过程中,需要提高党内法规立法的水平与质量,需要加强党内法规执行力建设,也需要将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制度治党协同推进建设。  相似文献   

19.
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树立宪法的至高权威。依法治国,从根本上说是依宪治国。这是因为:依法治国首先要有一个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而宪法是这个法律体系的统帅和核心,是国家立法的基础和依据;依法治国的实质在于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而宪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基本形式;法治国家必须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治国首先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而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相似文献   

20.
一、依法治国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体现了经济建设的本质要求。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的选择,这一选择为我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开辟了广阔前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作为法制经济的市场经济,一是要求必须有调整各种市场行为的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这些法律体系必须符合并表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