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列席人员没有言论免责权,是由言论免责权的性质和列席制度所决定的。人大代表"言论免责"的法律依据是宪法第七十五条及代表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这是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一种保护性权利,其立法初衷是保证国家权力机关及其组成人员的独立性。列席人员可以就会议内容发表意见、参与讨论,但不享有表决权,不能参  相似文献   

2.
正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言论免责权,即在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目的是为了保障组成人员自由表达意志,充分行使权力,不受各方干扰,更好履行职责。但列席人员在常委会会议发言,却不在保障之列。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依法赋予列席人员言论免责权有利于提高审议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正从立法精神和现实需要分析,列席人员都应当享有言论免责权。从立法本意来看,宪法、地方组织法和代表法明确规定,代表在人大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而列席人员与出席人员的发言权应该是平等的。因此,只要发言内容与会议议题相关,就应享有与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同等的言论免责权。  相似文献   

4.
<正>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言论免责权,即在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目的是为了保障组成人员自由表达意志,充分行使权力,不受各方干扰,更好履行职责。但对列席人员在常委会会议发言,却不在保障之列。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依法赋予列席人员言论免责权有利于提高审议的质量。按照法律和有关议事规则的规定,列席常委会会议的人员(以地级人大常委会为例):政府组成人员以及与议题相关  相似文献   

5.
<正>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言论免责权,即在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目的是保障组成人员自由表达意志,充分行使权力,不受各方干扰,更好地履行职责。但是,列席人员在常委会会议上发言并不在保障之列。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依法赋予列席人员言论免责权有利于提高审议质量。按照法律和有关议事规则的规定,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的人员(以市级人大常委会为例)主要包括:政府组成人员以及与议题相关的部门负责人,法院、检  相似文献   

6.
有发言权但无言论免责权 王莹 列席人员没有言论免责权,是由言论免责权的性质和列席制度所决定的. 人大代表“言论免责”的法律依据是宪法第七十五条及代表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这是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一种保护性权利,其立法初衷是保证国家权力机关及其组成人员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7.
一是"法定"列席的人员。根据地方组织法第十七条有关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和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列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这十分明确地表明,以上人员不是可列席可不列席,而是一定要列席。其目的是让这些对象到会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随时解答代表可能提出的一些问题。这有利于他们接受监督和改进工作。二是"决定"列席的人员。地方组织法第十七条还规定,县级以上的其他机关、团体负责人,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决定,可以列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这就是说,除政府组成人员及"两院"的主要负责人以外,其他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列席是指非正式成员参加会议,有发言权而没有表决权。赋予列席人员发言权是为了更广泛地听取意见建议,最大限度地提高会议审议质量或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列席人员应当围绕议题畅所欲言,积极建言献策,体现"列席"的应有之义。当然,列席人员因个人素质、性格、表达能力等不同,发言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委婉含蓄,有的直来直去,甚至  相似文献   

9.
参加了几次地方人大会议,我不禁感慨:地方政府组成人员,列席人大会议的怎么这样少? 本来,列席人大会议是一件常事、地方组织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  相似文献   

10.
地方人大常委会会议是地方人大常委会行使职权最基本、最主要的方式和途径。各地在开好常委会会议方面,已摸索出许多好的经验。但是,一些地方的人大常委会会议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列席人员对人大常委会会议认识低、重视差。有些"一府两院"及有关部门负责人把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视为负担,采取消极的应付态度。主要表现在:①开会精力不集中,人在会场心在外;②不按时参加会议,迟到早退现象突出;③该政府领导列席会议的,让部门领导代为列席;该正职列席的,让副职代替。——工作报告不规范。表现在:①称谓不规范。根据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县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称谓是"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设区的市级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称谓是"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可一些地方有的称"各位主任、各位委员",有的称"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各位代表"等。  相似文献   

11.
在日前举行的枣庄市薛城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大会秘书处依据代表法及有关规定,对7名请假、4名缺席人大代表和4名请假列席人员进行了"点名"通报,积极督导各代表团加强与会人大代表和列席人员管理。大会考勤情况引发领导关注酷暑炎热,服务倍至。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之际,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给代表和列席人员准备了清淡可口的饭菜,提前7天下发会议通知,让代表  相似文献   

12.
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列席人员与其他会议的列席人员不同,它是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概念,其范围、对象、权利以及产生的程序都是由法律规定的。  相似文献   

13.
依据地方组织法和代表法规定,人大代表列席地方人代会、人大常委会会议是执行代表职务的一种形式,政府组成人员、法院院长、检察长列席本级人大会议是权利,更是义务,这两种列席分别是人大代表依法开展监督工作、有关国家机关依法接受监督的一个路径。但是,当前地方人大会议列席泛化,增加了公共财政的支付,加大了会议成本,挤占了人大代表执行职务的经费和服务。解读地方人大会议“列席权”,依法将列席人员控制在制度设计的范围内,对形成节俭高效会风、保障人大代表履职的合理经费和服务有积极意义。笔者梳理了涉及人大及其常委会会议“列席权…  相似文献   

14.
徐建华 《楚天主人》2012,(10):38-38
日前,湖南省娄底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进一步提高常务委员会会议质量的意见》明确规定:"一府两院"负责人未经批准缺席一次常委会会议的,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谈话;市人民政府职能部门行政主要负责人未经批准缺席一次常委会会议的,由联系或分管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谈话。一年内未经批准两次缺席常委会会议的本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市人大常委会将依法启动监督程序予以追责。对列席会议的"一府两院"工作人员"立规",对未经请假不列席会议者依法追责,用制度规范约束列席人员,湖南省娄底市开了地方人大监督的先例,为严肃会风会纪、规范列席人员行为提供了制度保障,对于进一步强化列席人员的法律意识、人大意识和责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各地人大借鉴。  相似文献   

15.
《辽宁人大》2008,(3):27-27
代表的言论是否具有豁免权?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如小组会议上、联组会议上,直到在代表大会全体会议上,也包括人大代表应邀列席的人大常委会会议等各种会议上,其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言论豁免权保障了人大代表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志,更好地传达人民群众的意见。  相似文献   

16.
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需要改进的几项工作□张长生一、需制定列席人员守则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列席人员出席率低的问题一直没有较好解决。有些“一府两院”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对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采取应付态度。该政府领导列席会议的,来个部门领导;该正职列席的,来个副...  相似文献   

17.
从法律规定看,乡镇一级的人民政府领导人员是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邀请的法定列席人员一法律没有授权其他负责人可以列席,也没明确不可以列席、、对此,笔者认为,在当前法律对列席人员界限不明确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在可以不可以列席这些细枝末节上讨论争辩。  相似文献   

18.
<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本次常委会会议于12月21日上午对噪声污染防治法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分组审议。普遍认为,草案已经比较成熟,建议进一步修改后,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同时,有些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还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和建议。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于12月22日下午召开会议,逐条研究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的审议意见,对草案进行了审议。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时下,地方人大常委会举行会议时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该是政府领导人员报告的工作却由组成人员报告,该是部门正职列席会议的却由副职列席,甚至派个秘书来听会;该是一天的会议报个到后又借故离开。人大常委会会议的法定列席人员中,"一府两院"来列席会议听取意见的寥寥无几。使庄重严肃的人大常委会会议开得松松散散。地方人大的同志自嘲为"自说自听,自弹自唱"。形成这一状况,固然有人大常委会会议的开法、审议的质量等问题,更重要的还是一个认识和制度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浙江人大》2012,(12):60
日前,湖南省永州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因4位常委会组成人员、5位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列席人员没有准时到会,延时7分钟召开。该次会上,列席会议的永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更是三换列席人员,从刚开始一名科长列席,到一名分管副局长列席,再到局长带着一名负责发言记录的科长列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