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50—70年代的藏族小说中,民间谚语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存在,作为藏族民间文学形式的一种,它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色彩,农牧文化特色、道德训诫意识、佛教文化色彩。民间谚语丰富了藏族小说的历史文化内涵、凸显了人物性格、增加了小说的哲理意味。  相似文献   

2.
陆娓 《求索》2013,(11):64-67
中国传统社会的民间调解分为乡里调解、宗族调解和亲邻调解,其中的乡里调解是一种具有"半官方性质"的调解制度。从清代巴县档案和黄岩档案中,可以看出,乡里调解有其自身的基本架构,至清代已发展成为由基层社会乡村教化与治安维护机构为主体的稳定的调解模式。  相似文献   

3.
民间艺术传承应是重视人的传承而非物的传承,更要充分认识和开掘民间精英的能动作用,让自相关和他相关民间精英在传承机制中形成联动之势。泰国布邦法节举行期间,在节日时空和地域特征以及行动者关系属性所构成的特定文化场域内,自相关和他相关民间精英在文化上保持泰国个性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民间艺术活动,有效地引导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保护。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传承机制,也是文化自觉的具体表现,可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民间艺术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藏族部落习惯法广泛存在于藏区各地,民主改革后曾一度退出历史舞台。改革开放后,藏族部落习惯法重新回潮,并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部落习惯法中一些法制理念与国家法截然不同,成为藏族地区司法实践中的难题,国家法同藏族部落习惯法的对接也日益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罗大玉  龚卫东 《前沿》2011,(1):174-177
凉山彝族与其他民族一样,在长期生存繁衍中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规范即习惯法。当下的凉山,彝族民间调解深受习惯法影响,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调解制度,它影响着凉山地区的法治建设。对凉山彝族民间调解制度进行理性的利弊分析,并将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利于凉山现代法治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选取四川甘孜藏区德格县锅庄为研究对象,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中参与观察和深度访问的方法,结合相关的文献和影音资料,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德格锅庄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结合时代背景,对目前德格锅庄的变迁进行了论述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规制的制度变迁——以日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公共安全规制的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和自增强特性.在日本,规制者利用过去规制形成的社区规范和共有价值观,成功地根据规制的需要,进行制度设计,积极利用民间自发的制度演化与政府主持的制度演化有机结合,共同推动了日本食品安全规制改革,提高了日本食品安全规制水平,保证了日本国内较高的食品安全水平.本文基于日本食品安全规制的变迁,从制度变迁视角进行研究,认为政府在进行食品安全规制改革时,应切实注意民间自发的制度演化,并充分考虑过去的规制形成的共同认知信念,将共同价值规范内化于社区公众中,从而减少规制变迁的阻力和压力.  相似文献   

8.
王清 《岭南学刊》2009,(6):30-35
个体理性规避行为的无组织、无意识的聚合,形成集体无意识行动,也是社会力量推动制度变迁的方式。其原因是:集体无意识行动大多发生在弱势群体之中;集体无意识行动是个体理性规避行为的无组织的、无意识的聚合;集体无意识行动推动旧制度变迁具有约束条件及其局限性;集体无意识行动与集体无行动的选择,是由比较收益决定的。从我国在流动人口管制制度变迁过程中,集体无意识行动的作用发挥,推动流动人口管制制度变迁,充分解释了集体无意识行动与制度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甘南藏区习惯法来分析民族地区如何协调制定法与习惯法的冲突。民族习惯法的存在有着多元权威、生产力水平、习俗的保守等多方面的原因,民族习惯法对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实现民族地区法制现代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试图从立法认可、经济文化的发展、习惯法对于法律制度补充等多方面探索实现的路径。强调了民族社会中调解的程序价值,宗教的和谐价值,家法的矫正价值对于现代民族地区社会控制与法治建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郝涛 《前沿》2012,(18):91-93
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张家界市为个案,研究少数民族地区流通业的变迁历程及其现状,并对流通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内涵极其丰富 ,笔者拟从阐释的多重维度入手 ,谈谈如何全面把握和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内涵。一是科学维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诞生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并已接受实践检验和证明的科学理论。它的科学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是其形成和发展的科学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 ,后者是前者的直接理论源泉 ,前者是后者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 ;“三个代表”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  相似文献   

12.
中非传统法律文化共同具有关注和谐、注重调解的特点.由于宗教信仰、哲学理念以及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差异,使得调解制度在中非传统法律中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中国和非洲各国共同面对由传统法律向现代法律变迁的挑战,应当更好地利用丰富的法律本土资源,着力完善现代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3.
法国的“共和国调解专员”制度是监督政府依法行政、预防和解决行政争议,以达到保护公民权利和自由的重要机制。2008年法国宪法修改,改设基本权利保护专员,对原有制度进行改进。法国这一制度与中国的信访制度在功能和方式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其独特优势。其中,机构独立性、职权设置科学性、履职公开性等方面值得我国借鉴,以期完善信访制度。  相似文献   

14.
段祥贵 《前沿》2012,(2):120-121
与本雅明"拱廊闲逛"相比,网络闲逛的现实活动空间日趋狭小,虚拟空间日益扩大,闲逛形式呈现虚拟化。网络构成一个超现实的"拱廊迷宫",网络闲逛能产生一种与拱廊闲逛相同的梦幻意识和消费冲动。网络闲逛者从现实世界来到虚拟空间,在后现代语境中还原或揭露一些被遮蔽了的事实真相,保持自我意识的独立性,同样实现一种本雅明意义上的闲逛者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抗的话语权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陕甘宁地区区域文化的历史内涵及其发展过程自然环境--经济活动--文化变迁这一主线,着力探讨了在中国北方农牧民族对峙的社会背景下,与该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包括后期人为产生的条件)密切相关的边塞文化发展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6.
饶峻妮  饶峻姝 《前沿》2008,(4):49-51
本文试图将白族歌谣放在民族文化的“多棱镜”下扩视,以历史的视角和文化平等的视野对其现照,用心灵去剖判、理解白族之所以成其为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特定民族的内在特质与外在表象,努力发掘深埋其中的多重文化解读空间,真实地表达出歌谣文化的整体面貌和底层民众的情绪世界。因为大理白族民间歌谣是在民族文化的传承与革新中展现的活态文化,反映了白族人民田有的思想意识、文化现念、民族风情和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7.
诉讼调解制度作为一种纠纷解决机制,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彻底解决纠纷具有裁判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诉讼调解以其便捷、高效等优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现行诉讼调解制度还存在“强制调解”、“案结事未了”等一些问题,影响了其效力的发挥,应对诉讼调解有正确的认识,并在程序设计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大调解"机制在制度设计上强调党委、政府的主导地位,调解主体的多元化,按照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工作体系,综合利用各种社会制度资源进行社会矛盾化解,做到"案结事了"、"三效合一"。但在实践中存在政府主导、缺少中立第三方的"第二方纠纷解决机制"的倾向。荷兰早期的政府调解没有使荷兰建立有效的调解制度,二战后荷兰废除了政府调解制度,政府从积极主动的调解者转变为在理论上提供准备和论证者。我们应该从荷兰的经验中得到相应启示。  相似文献   

19.
江汉平原是楚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劳动妇女从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创作灵感,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江汉平原乡土特色的民间女红艺术,其审美内涵体现在造型拙朴可爱、色彩对比强烈、线条简洁明快等方面。民间女红艺术具有乡土艺术的最朴素最纯洁的文化特色,是日常生活艺术化的最好表现。  相似文献   

20.
《新东方》2015,(5)
社会历史研究的"民间视角"既关注国家与地方一同构建完整地方社会的历史机制,也强调地方精英、民众百姓以及民俗活动在历史发展中的意义与价值。从"民间视角"出发,海南冼夫人文化经历了由英雄化到神化最终实现民俗化的历史过程。海南冼夫人文化的变迁既表现出海南民众持有的实用理性的价值追求,也充分体现了国家与地方之间的互动对于海南社会发展的深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