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莎·卢森堡高度肯定十月革命,但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提出了以下六方面的批评:批评苏维埃政权把土地分给农民,从而为以后的社会主义改造设置了障碍;批评苏维埃政权片面地实行民族自决权,从而把刀子送到了敌人的手里;批评苏维埃政权解散立宪会议,从而堵塞了人民群众的积极的政治生活;批评苏维埃政权推行空想的普选权,从而使之成了一种缺乏生命力的临时凑合的"一纸空文";批评苏维埃政权取消出版自由、结社和集会的权利,从而引起公共生活的野蛮化;批评苏维埃政权把民主与专政对立起来,从而远离了社会主义.尽管罗莎·卢森堡差不多是在90多年前提出这些警示性见解的,但是所有这些见解,人们至今读起来还是感到如此具有现实感,并得到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苏维埃政权时期,中国共产党初尝执政艰辛,夙兴夜寐.但由于历史文化的因素,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等腐败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出现在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之中.中国共产党对如何克服苏维埃政权中的贪污和浪费现象,反对官僚主义,建设廉洁政府等问题开始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初步形成了局部执政时期的反腐廉政思想.  相似文献   

3.
在苏维埃政府建立之初,俄国人民群众因缺少文化而不能直接参加管理,而且一些共产党员也因文化低下而缺乏管理才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不得不采取这样的体制:一是由无产阶级政党代表人民实行专政,代替人民对社会和国家事务进行决策;二是由专家及行政官员代替人民对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活动进行管理。而且,由于各种人才的奇缺,不得不把沙皇时代的旧官吏及其工作人员请回来,在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机构中担任职务,这样就使得苏维埃国家机关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和沙皇制度的大杂烩”。“除了外交人民委  相似文献   

4.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开始探索建立自己的政权,在自身性质以及苏联影响下,首先选择"工农苏维埃"模式,并取得了很大成果;但由于这种模式强烈的革命性和阶级性并不能够适应变化发展的局势需要,最终被"人民苏维埃"模式所取代。"人民苏维埃"模式这一理论创新突破了苏维埃模式的局限性,适应了国情变化的阶段性要求,是探索中国独特政权模式的开端,为以后继续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权建设模式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彭湃是中共早期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在他的家乡海陆丰领导农民开展了农民运动,成立了农会,创建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海陆丰苏维埃。海陆丰苏维埃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较早尝试。本文就彭湃在创立、建设和巩固海陆丰苏维埃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的贡献以及海陆丰苏维埃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作用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十月革命的世界和平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对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是十月革命的促成条件。十月革命除了具有无产阶级要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使自身获得翻身解放的目的外,还具有消除帝国主义战争、谋求世界和平的目的。这两重目的是相辅相成的。新生苏维埃俄国一直在为谋求世界和平做着积极的努力,为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开辟了世界和平的新局面,把世界和平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7.
列宁在共产国际“二大”上提出的关于民族和殖民地国家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思想,是列宁民族和殖民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思想系统地论述了民族和殖民地国家革命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建立苏维埃政权所具备的基础和条件、苏维埃政权的形式及性质、实现苏维埃的途径等主要观点。这些思想的提出推动了民族和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指明了民族和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道路;但由于它过分强调东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同步性和苏维埃政权的普适性,因此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后直至50年代指导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大政方针.这一外交战略的实施对改善我国的国际生存空间,粉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封锁、遏制、禁运的阴谋,为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由于这一战略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难免存在一些弊端.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苏维埃政权理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建设中国苏维埃政权的理论,中国共产党有“移植”,也有创新。开展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苏维埃政权赖以存在、发展的前提,这是有别于俄国模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理论。同时,中国苏维埃政权的性质具有自相矛盾的两重性,正确地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深刻认识新民主主义政权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苏联问题的根子在政治体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苏联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苏联改革政治体制的核心是解决公民与政权分离的问题,消除经济改革的障碍机制,为此,戈尔巴乔夫以列宁提出的"一切权力归苏维埃"为目标,试图通过全民选举苏维埃代表来实现公民与政权的结合,但实践的结果证明此路不通。本文分析了"一切权力归苏维埃"行不通的原因和造成的严重后果,总结了苏联政治体制改革的教训。  相似文献   

11.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在险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开始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难探索。从1918年下半年到1921年春,由于14个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政权的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苏俄政府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但随着战争的结束,以保卫政权为目标,不计利益、不惜代价的高度集中的“命令政策”失去了存在的条件和基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在新民主义革命中,周逸群不畏艰难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积极探索并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在关于共产国际与苏俄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问题的研究上,长期以来存在着这样的偏向:泛泛空谈过多,具体分析较少;积极方面的分析较多,消极方面的分析较少;中后期的消极作用分析较多,而初期的消极作用分析较少。所以笔者想就题目所示,略陈浅陋。首先,我们从帮助建立中共和支持中国革命的动机及其行动、结果来研究共产国际。十月革命后的俄国,当时面临着十分危急的形势。国内的旧势力不断发动判乱。国际帝国主义叫嚣要招死苏维埃政权。十四国干涉,给俄国革命新生力量以极大的危胁;经济上的困难也是空前的,所有这些使得苏维埃政权随时…  相似文献   

14.
一、制定“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是毛泽东面对特定的历史背景而做出的理性抉择。1、采取“一边倒”策略是毛泽东深刻分析国际环境后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二战结束后,国际上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峙的局面。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非常仇恨社会主义国家,为与苏联争霸天下,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大力推行“冷战”政策,企图使苏联及其追随国全面混乱,政权走向解体。由于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美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颠覆政策,在经济上实行封锁、禁运;在政治上采取不承认…  相似文献   

15.
在解放战争后期,毛泽东先后提出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这就是“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这三个基本方针的对象或侧重点是有所区别的。“另起炉灶”主要是对于旧国民政府外交而言,“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主要是对于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而言,“一边倒”则是相对于社会主义阵营而言的。“一边倒”方针是中共中央在系统总结历史经验、综合考量国内外形势和意识形态的斗争、慎重谋略新政权的存在、安全与发展的基础上确定的。“一边倒”方针在当时起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特别有利于新政权的巩固。但是不可否认,由于它是时代的产物,因而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时代的限制,造成了新中国后来一个时期外交战略上的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实现得如何,取决于我们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苦理机构同资本主义最近的进步的东西结合的好坏。  相似文献   

17.
从民主制度的角度来理解抗日根据地推行的"三三制",它是一种"新民主",讲求多方协商;它不同于苏维埃制,作为策略的统一战线与政治民主相得益彰;它表达的是共产党人的自我约束。它不仅表现在当时的政权实践中,也在当时根据地的社会生活中有着多方面的初步表现。  相似文献   

18.
乌克兰共产党对国家在经济、政治、外交方面的发展主张是很清晰的。在经济方面,该党坚决主张恢复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认为恢复战略性客体的国家所有制,是乌克兰摆脱危机走向复兴的基本保障;在政治方面,针对该国不同时期的政权组织形式,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但可以看出它还是希望最终在乌克兰恢复人民代表苏维埃制;在外交方面,本文主要梳理了该党对北约和俄罗斯截然不同的态度,该党坚决主张恢复同俄罗斯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因为这符合它在重建之初便写进党纲中的一个奋斗目标,即在自愿、平等原则基础上重新恢复苏联。  相似文献   

19.
乌克兰共产党对国家在经济、政治、外交方面的发展主张是很清晰的。在经济方面,该党坚决主张恢复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结构,认为恢复战略性客体的国家所有制,是乌克兰摆脱危机走向复兴的基本保障;在政治方面,针对该国不同时期的政权组织形式,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但可以看出它还是希望最终在乌克兰恢复人民代表苏维埃制;在外交方面,本文主要梳理了该党对北约和俄罗斯截然不同的态度,该党坚决主张恢复同俄罗斯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因为这符合它在重建之初便写进党纲中的一个奋斗目标,即在自愿、平等原则基础上重新恢复苏联。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对"自然式共同体""虚幻式共同体"批判、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共同体"理论,为社会主义国家开展外交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我国的对外援助作为国家外交的重要工作之一,在马克思"共同体"理论的指引下,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帝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国家的康庄大道.一直以来,积极履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义务、不附加任何政治条件、突出实用性的多元化援外方式始终是中国对外援助事业的底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