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十分关注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全会审议并一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十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方针政策和若干重大措施。全会之后,国务院将依据《建议》,具体制定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草案,提请七届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组织实施。这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1,(15)
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建议制定的这一《纲要》,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描绘出中国走向新世纪的宏伟蓝图,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行动纲领。现在的任务,就是全国人民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把宏伟的蓝图变为现实。 怎样才能保证《纲要》的顺利实施?有一位人大代表讲得好。他说:在今后十年里,我们一定要“在  相似文献   

3.
(一)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在充分肯定十多年来的成就,科学总结十多年来的经验,正确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确定了今后十年和“八五”期间的奋斗目标、基本指导方针,确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点、任  相似文献   

4.
《瞭望》1991,(1)
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我国人民以1990年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其他各个方面取得的新成就,迎来了1991年。 新的一年,是“八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我们在本世纪末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第二步战略目标的起始年。在这关键的历史时刻,党召开了十三届七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这一纲领性文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1,(34)
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把调整产业结构放在突出的位置。这是针对我国经济生活实际状况所作出的重要决策。贯彻、落实这一重要决策,在“八五”期间和整个90年代努力做好产业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不仅直接关系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集中全党的智慧,审议并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议》遵循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总结了我国多年来建设与改革的新鲜经验,是指引我们更好地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进的纲领性文献。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1,(6)
国内 江泽民会见贡·奥其尔巴特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1月2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蒙古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主席贡·奥其尔巴特一行。宾主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首都各大报纸全文登载中共中央的《建议》 1月29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等首都各大报纸均全文登载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胜利召开的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指出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是非常关键的时期,提出制定与实施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发展阶段中,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执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这个问题都作过许多重要、精辟的论述。1979年以后,党的三次代表大会,都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党的十二届六中会全专门作了《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1990年十三届七中全会讨论通过的忡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建议》,以及十四届五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91,(5)
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在总结80年代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90年代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和方针政策,是指导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纲领性文献。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建议》精神的时候,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经济学家王梦奎教授根据他个人的学习体会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回答了本刊记者的提问。  相似文献   

11.
(一) 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在各民族共同发展中逐步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实践关于民族问题所作的概括说道:“建立和发展平等互助、团结合作、共同繁荣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反对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和民族分裂。”把各民  相似文献   

12.
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确定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要胜利地实现这一宏伟目标,最基本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王坚 《瞭望》1991,(25)
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指出:“要把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放在重要战略地位”。90年代我国水利建设如何体现这一指导思想?本刊记者走访了水利部部长杨振怀同志。杨部长结合水利部刚刚修订的《水利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发表了他的看法。记者:您对确立水利的基础产业地位的重要意义有何评论? 杨振怀:如果说,三年前《水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水利进入依法治水的新时期,那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纲要》明确提出,“把水利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放在重要战略地位”,更是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的决策。目前上上下下对此已逐渐形成共识,这无疑将推动我国水利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中央领导同志在有关材料上批示:怎样唤起工人的主人翁精神,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要真正落到实处。这一精神,体现了我们党一贯坚持的指导方针,在当前尤为重要。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规划了未来十年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全会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万众一心,埋头苦干,为胜利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为完成这一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我们一定要一心一意搞建设,集中精力抓经济,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之一是要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因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相似文献   

15.
关键的十年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本世纪最后十年是非常关键的时期。这是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讨论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在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对今后十年做出的一个重要判断。依据这个判断和过去十年的经验教训,以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建议》为我们提出了今后十年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目标的行动纲领,指明了继续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1990年12月中共中央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和会议公报,要求在今后十年"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初步建立新的经济体制".《建议》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经验,对经济体制改革的各个方面作出了基本规定.集中体现了加大改革的份量和力度的精神.具  相似文献   

17.
增强企业活力,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活力,这个问题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就提出来了。这次中宣部和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举办研讨班。集中这么多同志来研讨这个问题,这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和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精神,推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增强大中型企业活力,实施“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服务,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很及时的。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七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要在今后十年实现我国的第二步战略目标,今年是个关键时刻。我们的党经过70年来的英勇奋斗,顽强拼搏,取得了全国性的胜利,领导全国人民建设起现在这么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形成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党本身也有很大的发展,成为有5000万党员的大党,党的领导也更加成熟了。可是,近几年  相似文献   

18.
记者:根据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验,从温饱走向小康,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而又难度很大的阶段。90年代,我国面临的正是这样一个阶段。 因此,人们把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称为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总施工蓝图,请您给我们的读者谈谈《纲要》制定过程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当前,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还是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的精神看,加大改革份量,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改革都是当务之急.然而,推进改革的前提是增强改革的意识.为此,有必要就对改革的认识方面存在的种种疑虑和不正确的看法加以疏导和纠正. 1、不能从东欧剧变推断出改革无望东欧剧变后,有些人对于改革提出了不少疑问,其中之一是:这是否意味着改革已走到了尽头?显  相似文献   

20.
化元 《瞭望》1991,(43)
今年,我国改革开放又迈出了新的步伐。春天,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总结了12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指明了今后10年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了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新经济运行机制的要求。秋天,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集中研究了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问题。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