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新时期基层公安机关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做到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必须树立人权优先观念,实现从刚性行政向柔性管理的转变;必须树立服务经济观念,实现从注重管理向主动参与的转变;必须树立执法为民观念,实现从专政工具向人民公仆的转变;必须树立体制创新观念,实现从固有模式向精简高效的转变;必须树立信息警务观念,实现从条块分割向合作共享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深化企业改革是实现两大根本性转变的关键杨瑞龙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实现我国经济跨世纪发展战略目标的关键,如何实现两大根本性转变,理论界还存在不同的看法。我们认为,深化企业改革是实现两大根本性转变...  相似文献   

3.
《突发事件应对法》对我国行政应急管理体制之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应对法》对我国传统的行政应急管理体制在三个方面实现了制度创新:从"事后型"体制向"循环型"体制转变;从"以条为主型"体制向"以块为主型"体制转变;从"独揽型"体制向"共治型"体制转变。《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我国行政应急管理体制的突破性规定,必将进一步提高我国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要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认为这是实现跨世纪奋斗目标的关键所  相似文献   

5.
论实现“两个转变”的文化条件陈学璞,潘华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国民经济今后十五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现这"两个根本性转变"实质上是改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这...  相似文献   

6.
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个转变",是对我国今后15年改革和发展任务的科学的高度概括,是纷繁复杂工作链条的中心环节。我国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实际上已经进行17  相似文献   

7.
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赵志善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在于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几个难点探讨鲁从明我们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把在经济增长方式上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同在经济体制上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一起,作为实现今后十五年奋斗目标的关键确定下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当前,围...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加速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努力做到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质的突破,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切实转变各级干部的思想观念,真正把经济工作的着力点放到两个“转变”上来。要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首先就要对多年形成的发展地方经济的传统经验  相似文献   

10.
抓好三个关键环节增强班子整体功能白荣恩,吴希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九五"和今后十五年的奋斗目标,关键是要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两个转变的...  相似文献   

11.
我作为政协的一名新成员,第一次以委员的身份参加政协全会和常委会会议,感到深受启发和鼓舞,也学习到许多新的东西。能够在政协这样一个人才荟萃、温馨团结的大家庭中同大家一起工作和生活,我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深感自己肩负的担子重、责任大。今年是本届政协的第四年。过去  相似文献   

12.
过去的一年是首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着"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创新体制,调整结构,优化环境,首都各项事业全面发展,顺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任务,为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首都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这次"两会"审议讨论和将要通过的北京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将进一步动员全市人民,在新的起跑线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首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伟大的成就、宏伟的蓝图,正鼓舞着全市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昂首阔步地迈向首都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四月的北京,乍暖还寒,第五届中国国际警用装备博览会在春天迟到的脚步中如期而至,于2010年4月21日在北京展览馆拉开了序幕。本届博览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科技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批准,由公安部装备财务  相似文献   

14.
对五四精神的重新审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敏荣 《理论月刊》2002,1(5):68-69
本文认为,“五四精神”应该是从思想文化上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精神。主要因为“五四志士”们实际上提出了中国现代化的问题;认识到科学和民主在实现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发出了国民主体意识的呼唤,第一次提出了人的现代化问题。纪念五四运动,要强调五四运动的革命精神,更要高度重视五四运动的科学和民主精神,从而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11世纪下半叶至12世纪上半叶,伊斯兰教在中亚向纵深发展.在此过程中,塞尔柱人大举办学之风,使伊斯兰教各派在教义上完善,形成了各自的理论.这些措施促进了伊斯兰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上不断探索,党的建设领域不断拓展,各领域的建设不断深化,进而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提升。从党的十二大至十九大报告党的建设内容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可以总结出:政治建设上,政治意识不断突出,政治建设被提升至首位;思想建设上,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组织建设上,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逐步实现科学化、制度化和体系化;作风建设上,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加深;纪律建设上,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制度建设上,民主集中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逐渐贯穿于其他各方面建设之中;反腐倡廉建设上,反腐败斗争持续深入并形成压倒性态势。党自身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必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具有很强的思想理论性、现实针对性和实际操作性,同时也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和教益.学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党的<决定>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关键,是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迈进,是信心、力量和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加强主观世界改造的典范.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已经胜利闭幕。这次全会的召开,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完成党执政兴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习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全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为了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铁路党的建设,促进铁路跨越式发展,特作如下通知: 一、迅速掀起学习宣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热潮 各单位要迅速组织好四中全会精神的传达学习,在抓好全体党员和干部职工学习的同时,着重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和组织人事部门的学习,重点要深入领会胡锦涛总书记  相似文献   

19.
20.
吴雄丞 《湖湘论坛》2001,14(1):60-61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于2000年10月9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及江泽民同志亲自主持下研究制定的。《建议》的形成过程,贯彻了群众路线,体现了民主决策精神,集中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在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朱基同志就《建议》草案作了说明。他们的讲话高度概括和充分阐释了《建议》的主要精神,并就如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了要求。  (一)《建议》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