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东昶  张琰 《世纪桥》2008,(5):36-37
政府是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行为主体。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些突发公共事件,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我国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等方面尚有不足之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政府应对危机的意识。通过建立和健全政府应急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在应急管理方面的能力。完善预警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培养公众危机治理参与意识;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法律机制以体现政府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在突发公共事件高发时期,突发公共事件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维护社会和经济安全已成为政府的重要管理职能,将结果导向理念融入应急管理中,能使应急管理更有效进行,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政府是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行为主体。正确认识和应对这些突发公共事件,成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我国政府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等方面尚有不足之处。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政府应对危机的意识。通过建立和健全政府应急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政府在应急管理方面的能力。完善预警机制;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培养公众危机治理参与意识;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法律机制以体现政府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我国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体制愈益完善,但是,还存在着诸如立法工作滞后、信息系统不完善及缺乏有效的危机管理绩效评估体系等问题。因此,应通过以下途径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体制:树立科学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决策观,强化公共危机咨询系统建设,建立有效的政府应急决策综合协调机制,加强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妥善处理各类突发事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日前.湖北省兴山职教中心制定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学生食物中毒、传染病流行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  相似文献   

6.
岳静 《理论建设》2013,(6):96-98,95
社区是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承载体,是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前沿阵地。社区应急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推进社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城市社区和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为此,必须建立常设的城市社区应急组织,包括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以及应急管理专家库;做好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准备,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应急预案体系;注重危机教育的阵地建设,培育良好的城市社区应急文化,加强社区居民居安思危意识,提高社区居民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7.
2008年1月上旬至2月中旬,一场数十年罕见的雪凝灾害席卷我国南方十几个省,各省在这场灾害中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同时这场灾害也直接考验了各级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突发公共事件的形式日趋多样化,发生的频率也必然会越来越高,这是现代社会运行的逻辑:随着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人们在战胜传统社会风险的同时,也伴生各种风险和危机,而且现代社会的灾害和危机频率越来越高,冲击力愈发强烈,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大。风险社会对传统政府管理体系构成严峻挑战。因此,重塑政府应急管理意识,实现政府应急管理体系创新,是提高政府应急管理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中小城市是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承担者。其突发公共事件具有非常规性、复杂性、关注性的特点。本文在分析我国中小城市应急管理的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构建全面整合的中小城市应急管理体系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完善中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法律制度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中国已出台了不少相应的法律和法规。应该说,这些法律法规的相继出台,为我们预防各类灾害和应急处理各种灾害事故,提供了法律基础和执法依据。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健全中国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法律体系依然任重道远。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突发公共事件,除了构建严密的立法框架体系外,还必须在立法框架体系内填充相应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0.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体系由决策系统、执行系统、财政机制、社会动员参与机制、奖励和责任追究制度等构成。决策系统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首脑机关,应具备完善的组织体系、决策机制和高科技知识体系。应急执行系统要灵活快速,提前制定各种应急预案,有完善的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公共财政应急机制包括目标系统、决策系统、动员系统和反馈系统。  相似文献   

11.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近几年来。我国不断发生重大突发环保事件,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环境事件的多发进一步说明,加强环境监管,提高政府对突发环境事件的管理能力,建设我国科学的突发环境事件摩急制度势在必行。本文指出了我国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突发环境事件应对的一些构想。  相似文献   

12.
国务院2006年1月8日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明确规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和突击力量.突发公共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一般具有突发性、危险性、复杂性、多变性特点.军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和执行军事斗争任务不尽相同,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针对性,努力发挥作用,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系统论的理论视角,揭示了城市系统的"易损性"、突发事件的强干扰性以及建立应急控制系统的紧迫性。突发公共事件渗透在城市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中,破坏城市社会系统的正常运行,使城市系统远离原来的控制目标。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应急控制系统来控制城市中频繁发生的干扰因子-突发公共事件,维护城市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4.
卢嘉进  覃务周 《党课》2008,(10):74-74
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在突发公共事件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反应速度和协调水平,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委组织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了《河池市基层党组织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这一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全国上下进入了众志成城共同抗疫的艰难时刻。当前,新冠疫情仍在肆虐,我国外防输入的任务仍然艰巨。就全世界范围而言,未来还有更多的新风险会不断出现,这些新风险影响范围更大,带有更强的不确定性。传统的应急管理模式,无论是“催生—单一式”应急管理、还是“预防—综合式”应急管理已经难以应付新风险导致的公共事件。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基层政府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暴露出了一定的问题。所以,提升基层政府应急管理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和公众诉求。  相似文献   

16.
突发公共事件易对生态环境、社会发展、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破坏,应急保障建设已成为近年来社会管理的首要任务。太原作为省会城市,在应急保障建设中做了很多工作,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积极探索太原市应急保障建设路径,从而减少事故安全隐患成为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天灾人祸”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在当今社会,能否有效应对面临的突发公共事件,是一个政府应急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也是检验一个政府是否对人民高度负责的重要标尺。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发展态势对政府应急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种类和频率都呈明显增长态势,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屡屡发生,除传统突发事件外,新的非传统突发事件不断凸现,包括能源紧张、智能犯罪、恐怖主义、贩毒走私、严重传染性疾病、环境安全、经济金融安全和信息…  相似文献   

18.
论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与媒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发公共事件爆发时,每一个关注突发公共事件的人牵挂的事情有两个:一是作为实体的事件本身进展情况如何;二是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因此,在这种时刻,政府和媒体是公众首先选择求助的两大社会组织。公众求助政府,希望解决实体层面的突发公共事件;而求助媒体,则希望得到关于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在当代转型中国,弄清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媒体和公众关系的动态平衡关系,理顺政府与媒体关系等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月6日至2月5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1月8日发布《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总体预案是全国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明确了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分级分类  相似文献   

20.
博识文萃     
我国正在建立突发公共 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 作为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今年将安排专项资金6亿元,支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期工程建设。通过中央和地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