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母训:要想过好日子,就要学会节俭。母亲与我一起在广州生活了13年。这是母亲抚养孙子的13年。孙子长大了,母亲像完成了一项使命,执意要回故土。那一次,我买了卧铺票,她默然接受了。无情的岁月终于磨蚀她那颗不服老的心。在以前的来来回回中,她固执地坚持硬座,即使我买了卧铺票,她也逼我退掉,否则,罢坐!"农村人什么苦没吃过?坐车有座就不错了。多花的钱,在农村有大用了。要想过好日子,就要学会节俭。"她说。  相似文献   

2.
云鹤 《中国保安》2008,(2):71-71
<正> 案例:"明明已经给了我,又被要了回去,你说有这样的人吗?"这几天,杨军只要碰到人,就总要说这句话,好像不说,自己就不痛快。杨军是北京某居民小区的保安员,小区的面积比较大,巡逻一次至少要花半个多小时,因此有些保安员给自己买了自行车,保安公司也允许这样的行为。杨军也曾有一辆自行车,前不久丢了就没有再买新的。上个星期,在运输公司当  相似文献   

3.
近日,禹城市市中街道办事处白衣堂村的程甜甜在该市一家电下乡产品销售网点,花1099元钱买了一台25英寸的TCL电视机。她手持家电下乡优惠卡高兴地说:"凭借此卡,俺就能领到142.87元的补贴款了!"家电下乡活动是该市人大督促政府职能部门为群众办的实事之一,其主要内容和形式是"农民买家电,政府  相似文献   

4.
一群年轻的妈妈在议论,话题是:宝宝爱藏小东西。一个说,自己花900元买了支眼霜,刚用了两次,怎么也找不到了,开始还疑心保姆,后来发现在宝宝的玩具箱子里,而且是大盒子里头的小盒子里,明显是特意藏的。一个说,手机让宝宝玩了一会  相似文献   

5.
云鹤 《中国保安》2008,(7):71-71
案例:"明明已经给了我,又被要了回去,你说有这样的人吗?"这几天,杨军只要碰到人,就总要说这句话,好像不说,自己就不痛快。杨军是北京某居民小区的保安员,小区的面积比较大,巡逻一次至少要花半个多小时,因此有些保安员给自己买了自行车,保安公司也允许这样的行为。杨军也曾有一辆自行车,前不久丢了就没有再买新的。上个星期,在运输公司当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大学     
李晓 《公民导刊》2013,(7):53-53
<正>1959年秋,父亲考入了家乡城市一所师范专科学校,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那年,父亲已经21岁了,在班上算大龄青年了。他穿灰色咔叽布上衣,脚踏爷爷编织的一双草鞋迈入了大学校门。老师问他:"你没有解放鞋啊?"父亲尴尬地低下了头。一周过后,爷爷进城卖了扫帚,陪着父亲去店里,花了1元6毛钱,买了一双解放鞋。那天,父亲一直把鞋抱在怀里。爷爷陪父亲来到一家卖包面的馆子里,吞了吞口水问:"多少钱一碗?"老板回答,1毛5。爷爷说,来一碗吧。那一碗包面,爷爷推到父亲面前说:"你吃了吧,读书比种庄稼还辛苦。"父亲埋下头,吃了几个包面后,又推到了爷爷面前:"爸,我肚子不舒服,您吃了吧。"爷爷明白,父亲是在装,他索性站起身:"我也不想吃,那就走!"父亲走了几步,又退回来,  相似文献   

7.
钟瑜 《今日海南》2014,(11):23-23
正随着节庆旅游的热度升温,各大景区也迎来了商品购物潮,景区街道两旁,那琳琅满目的"特色"商品,总让人欲罢不能。但逛遍大江南北之后,不少细心的旅客发现,一样的丝巾、一样的竹雕、一样的木梳……在南北不同景区的"地方特产"中都能看到。就如网上流行的有趣段子:一名游客在陕西的某景区花30元买了一顶帽子,然后戴到江西某景区,看到同款帽子,于是跟摊主说,"我在你这买的帽子,颜色不喜欢,换顶吧。"到了福建某景区,如法炮制,又换了一顶不同颜色的帽子。外出旅游,人们习惯带些当地特产,  相似文献   

8.
2005年1月5日下午,天冷,但万州区沙河办事处安乐村的王大妈心里却热乎乎的。去年9月,王大妈为一件小事与邻里闹纠纷,扯皮打架,受了伤,花了几千元医药费。社区民警李丹先后五次上门调解,花了20多个工作日,最后谈定邻居分三次补给王大妈医药费。王大妈在新年伊始拿到了最后一笔赔偿费700元,逢人便夸李丹这个“小妹儿警察”硬是办事情巴实。“小妹儿警察”,是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办事处安乐村、上坪村一带的老百姓对李丹的称谓,因为李丹年纪小,今年23岁,是一个才参加工作三年的小姑娘;而且她个头也小,长得纤细文静,白白净净的,眉清眼亮,很秀气,说…  相似文献   

9.
蝴蝶     
宇文正 《台声》2014,(5):49-50
<正>一位监狱写作班的学生坤给我写信问起一事,张爱玲《流言》中的《炎樱语录》里,"我的朋友炎樱说:‘每一个蝴蝶都是花的鬼魂,回来寻找它自己。'"而他读到另一个说法,泰戈尔的《飞鸟集》里也有"蝴蝶是花的鬼魂,回来寻找她自己"之语。他说泰戈尔在张爱玲出生(1920年)之前已获诺贝尔文学奖(1913年),"张爱玲怎会不知此句话的出处?"  相似文献   

10.
正"村里这个月花了多少钱,怎么花的钱,还剩多少,现在一目了然。"站在村里的财务公开栏前,郯城县杨集镇孔圩村村民周佃银满意地说,"村里的大小开支一月一公布,村民心里有底了,村干部也踏实了,干群之间的隔阂也消除了。"杨集镇人大积极落实人大代表建议,以"村务阳光监管、推动和谐共  相似文献   

11.
“我今天的运气真好。”外婆一进屋,便乐呵呵地说:“只花了二十元钱就买了只电热杯。听那小贩说,这家伙经久耐用,耗电又少,是最实惠不过的了。”一听买了便宜货,我也坐不住了,忙起身帮外婆倒水、插线,准备检验这电热杯的质量,只有一旁看报的外公显得不慌不忙,慢吞吞地说:“只怕是便宜无好货哟!”外公的话好像是对的,电热杯插上电源都十多分钟了,可林里的水依然冰冷。外婆不放心,忙把隔壁的王叔叔叫来。王叔叔检查后,告诉我们:“这电热杯根本不能用,它里面的电路早就坏了。”外婆沮丧地坐在凳上,不住地咒骂那可恶的小商贩…  相似文献   

12.
在旅馆里扫地、当服务员、练服装摊,最后当了汽车修理厂的老板娘。嫁了人,生了儿子,在北京买了车,买了房子,过起了北京人也得承认的小康生活。他丽的北京话已经说得很地道了。即使回到农村老家,她也坚持用“小护士”洗面级洗脸;她的儿子更是一口京腔,让李丽送去“能学英语”的幼儿园。 虽然在北京买了自己的房子,但李丽从来没有认为自己的是个城里人,她觉得总有一天要回到家乡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13.
“为民工程”咋成了坑农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春生 《半月谈》2005,(7):36-38
辽宁省阜新蒙古旗自治县新民镇农民郭树海一家可是遭了殃。去年6月,他与妻子张淑珍把房子抵押办了贷款。买了两头政府负责从新西兰引进的荷斯坦奶牛,然而牛到家后就得了病。花2000多元也没治好。产奶量银低。张淑珍由于压力大,喝农药自杀了。郭树海说:“这可是政府宣传的优中选优的奶牛啊!”  相似文献   

14.
"购房落户"没有错,只是被异化,是因为政府介入房地产市场太深,其中利益纠葛太多所造成的. 针对日前在各个人中城市引起争议的购席落户"政策,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表示了反对态度,他说,购房入户说明有钱的人就可以入户没钱的就进不来,买了房就入户也舍增加很多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5.
<正>老同事从北京来海南过年,点名要喝海南的酒、吃海南的米。于是买了两瓶儒法堂,买米就没那么简单了。先去大润发,后到家乐福,都扑了个空。又跑了龙华和文华菜市场,结果大同小异,市场上海南大米品种少得可怜,以"大路"米和"中原"米为主,价格最低,开价2.6元、2.5元一斤也可成交。无论是色泽、味道、手感,还是饱满度,都不及其他产地的米。我问米店大姐,"海南米好卖吗?""不太好卖。泰国的、东北的好卖,我们都吃东北的。"大姐说。再问,"报纸上说的海南富硒香米你们卖过吗?""以前卖过,也是不太好卖,  相似文献   

16.
正一次投诉经历,让我对英国的"投诉文化"有了鲜活的认识。·在一个奢侈品折扣店,我买了一双天鹅绒面的皮鞋,享受三折特价,花了100英镑。我试穿时,感觉效果很好,可买回来走了一段路,我的脚背竟磨出一个水疱。经过仔细检查,终于找出症结所在:鞋的内空高度,比我的脚背高度略低。我找到那家店,要求退货。店员看看我的收据,又看看被我穿过的皮鞋,说:"对不起。您买的是特价商品。我们已经注明,只有在没有使用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17.
拐脚儿     
拐脚儿是个大姑娘,天生走路一瘸一拐的,人也长得不好看,二十七八岁了还没婆家。 拐脚儿的父母就着急,就四处暗地里托媒人说亲。说了几年,拐脚儿终于和一个离过两次婚的男人谈起恋爱来。  相似文献   

18.
“家电下乡”政策全面实施的2月,陈清泉到镇上花了1300元买了台冰箱。这位在江西省抚州市的一个偏僻村子里生活了六十多年的老汉,准备把它送给乔迁新居的女儿。“我这把老骨头用什么冰箱。”陈清泉说,“他们年轻人时兴这个,再说不正好有13%的补贴么?”  相似文献   

19.
<正>天津人对五大道的感情可谓刻骨铭心,较早前《为嘛五大道下雨不淹》刊出后,大量读者打来电话诉说自己的五大道情怀,其中很多久居五大道上了年岁的老"天津卫"们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这里的吃。说到五大道的吃,公馆私家菜的高端早已人尽皆知,今儿咱说个亲民的吃——"串街小吃"。这个"高端社区"的小吃都有嘛品种?这给"富贵人家"当零食的小吃跟别地儿的又有嘛不同?公馆内宴席高端宅门外小吃讲究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五大道街区内的房子大部分建成,当时的很多达官贵人、名门望族也都在这置了地买了房。在英租界时期,五大道街区  相似文献   

20.
赞献身精神     
普希金曾记叙过一个关于老鹰和乌鸦的寓言:乌鸦迈着碎步悠闲地踱过来,饱食一餐散发腐臭味儿尸骸上的碎皮、肉屑后,对老鹰洋洋自得地说:我能活一百年,你这样只能活三十年。你还是跟我学学吧,荒原上狮子、老豹吃剩的东西有的是,你何必自己去花力气,冒风险!老鹰说:我宁愿少活七十年,也不做乌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